一、關于孟子的愛國詩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名言。
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與此義同。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名言。
《論語》凡四見,旨同而文小異。《學而》載:“子曰:‘不患人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為不必擔心別人不知我,該擔心的是我不知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
“罔”,迷惘。“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
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
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孔子首倡學思并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
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于統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
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么,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并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
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么,須發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8)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
二、孟子的愛國名言是什么
·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 孟子名句·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三、求孟子的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于統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
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么,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并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
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么,須發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8)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
四、關于愛國的詩句20首
1、《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2、《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4、《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5、《示兒》宋·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6、《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宋·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8、《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9、《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10、《己亥雜詩》清·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1、《過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金陵望漢江》唐·李白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13、《少年行》唐·王維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14、《滿江紅》宋·岳飛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5、《馬上作》明·戚繼光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16、《從軍行》唐·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17、《岳忠武王祠》明·于謙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18、《泊秦淮》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9、《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唐·李白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沙塵何茫茫,龍虎斗朝昏。
胡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哲匠感頹運,云鵬忽飛翻。
組練照楚國,旌旗連海門。西秦百萬眾,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皇運有返正,丑虜無遺魂。
談笑遏橫流,蒼生望斯存。至今冶城隅,猶有謝安墩。
憑覽周地險,高標絕人喧。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
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白鷺映春洲,青龍見朝暾。
地古云物在,臺傾禾黍繁。我來酌清波,于此樹名園。
功成拂衣去,長嘯武陵源。20、《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五、【有關于寫愛國氣節的詩句】
(一)惜時,讀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等閑:輕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清/錢鶴鴻《明日歌》 蹉跎:時間白白過去.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學而不厭,誨人不卷.——《論語 述而》 誨:教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趙恒《勸學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清/孫洙《唐詩三百首集》愛 國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氣節: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茍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于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六、愛國詩句大全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赴戍登程口》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就義詩》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過若松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立春日感懷》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夜泊水村》
位卑未敢忘憂國《病起書懷》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示兒》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訴衷情》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其一》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關山月》
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正始》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
詩詞愛好者掃我頭像,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