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才調的詩句
1、賈生才調更無倫唐李商隱 《賈生》2、風流才調宋柳永 《傳花枝》3、才調凌云霄唐岑參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4、相如才調逸唐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5、青春動才調唐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卻赴通州,主簿前》6、風流才調愛君偏唐韓翃 《贈別上元主簿張著》7、別選個、如伊才調宋杜安世 《剔銀燈·夜永衾寒夢覺》8、蓬山才調最清新宋蘇軾 《南歌子·紺綰雙蟠髻》9、風味須才調宋韓淲 《點絳唇·銀筆金花》10、詩囊才調宋吳泳 《水龍吟·清江社雨初晴》11、相如才調宋劉弇 《金明春/金明池》12、才調更翩翩宋晁補之 《驀山溪·金樽玉酒》13、凌云才調宋王庭珪 《感皇恩·飛雪滿貂裘》14、飄然才調宋韓元吉 《醉蓬萊·聽清歌初轉》15、嘆凌云才調宋韓元吉 《瑞鶴仙·西風吹暮雨》16、如君才調宋趙長卿 《感皇恩·碧水浸芙容》17、一一是、經綸才調宋戴復古 《賀新郎·說與黃花道》18、把長庚才調宋李曾伯 《八聲甘州·仿離騷》19、人猶惜才調天祥 《哭宋士熙》20、經綸才調宋陳著 《喜遷鶯·南廬佳號》21、自是無雙才調宋陳深 《賀新郎·丹鳳翔云表》22、謫仙才調宋張宰 《滿庭芳·氣吐虹霓》23、詞進芳箋才調宋無名氏 《謁金門·春不老》24、謫仙才調宋無名氏 《喜遷鶯·早梅天氣》25、且早趁、青春才調宋無名氏 《賀新郎·瑞靄籠晴曉》26、可憐才調最縱橫唐李商隱 《讀任彥升碑》27、馬卿才調似臨邛唐溫庭筠 《春暮宴罷寄宋壽先輩》28、客兒才調振遺風唐方干 《哭江西處士陳陶》29、風流才調一如初唐徐鉉 《贈浙西顧推官》30、風流才調比應無唐成彥雄 《柳枝辭九首》31、展施才調元舒* 《酹江月》32、羨君才調元王惲 《點絳唇 壽周斡臣》33、翰林才調元李孝光 《滿庭芳·山色*藍》34、謫仙才調盡推奇宋陸游 《又送李舍人赴闕》35、何郎才調本孿生清龔自珍 《已亥雜詩 32》36、才調極高心轉小宋方回 《呈呂使君二首》37、素無才調宴三閣宋劉克莊 《再和宿囊山三首》38、二君才調高宋梅堯臣 《劉原甫觀相國寺凈土楊惠之塑像吳道子畫又越》39、玉川才調本清新宋趙蕃 《和青田劉令同年見答寄茶之作》40、才調驥歷塊宋曾豐 《邂逅南昌簿孫正之劇談別后聊以記所期者》41、如君才調稀唐岑參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贊府赴選(得歸字)》42、且暫淹才調宋趙文 《氐州第一》43、紫微才調復知兵唐崔道融 《讀杜紫微集》44、才調直欺文字飲明程嘉燧 《戲效長慶律體即事與高文倩》45、謫仙才調今誰是唐朱長文 《次韻公紹賀崇靜之賜金紫》46、相逢何必論才調宋陳師道 《古怨贈關彥長》47、騎省中郎才調逸宋陳襄 《夜意》48、愛君才調望君深宋戴復古 《撫州節推蕭學易衙宇一新》49、短李才調逸宋胡融 《登石臺山與劉次皋李揆王度周仲卿聯句》50、貳車才調世應無宋張伯玉 《和國鎮晚秋齋中見寄》51、使君才調好留題宋李覯 《清暉亭》52、當年才調兩權奇宋李覯 《書松陵唱和》53、晚唐才調晉風期宋劉克莊 《哭劉連江》54、華發郎官才調美宋歐陽修 《扶溝知縣周職方錄示白鶴宮蘇才翁子美贈黃道》55、碧云才調已難酬宋錢易 《覽越僧詩集有寄》56、主人才調渾相稱宋虞儔 《出郊勸耕因游吳山清隱》57、獻之才調頗風流宋楊修 《桃葉渡》58、許多才調賦西征宋文同 《依韻和圖南五首·晚泊金牛》59、個般才調真難敵宋楊公遠 《孫芝田見示吟編一詩卷錦》60、風流才調一如初唐徐鉉 《贈浙西雇推官》61、獻之才調頗風流宋楊備 《桃葉渡》。
二、詩詞新調與古風有哪些區別
詩詞新調并不等同于古風,不是古體自由詩。新調與古風的區別,大致有五點:
第一,時代不同。
詩詞新調又稱新調詩詞,簡稱新調,是詩詞發展到當下,詩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作的結晶。新調為可詠今、可懷古的新詩新詞,懷古有新觀察,詠今有新視點,即新調為今人、今世、今時所創作,寫的是新生活,新理念,新思維,新潮流,新風尚,新聲音,新體會,新情懷。
而古風又稱古體、古體詩,從詩歌押韻的規律來劃分,其與格律詩一樣均為古詩,它是指唐代格律詩形成以前的各種詩歌體裁和唐代以后文人的仿古詩作,是古代的自由詩。從漢朝到唐朝格律詩定型前的詩歌都屬于古風,此后隋唐人對于格律化的詩則稱之為近體詩或近體,用以與前人相區別。可見古風的創作時代一般屬于古代。
第二,聲韻不同。
詩詞新調的押韻是以現代漢語通用的普通話拼音發聲和其韻母韻律為基準,在用韻上可以壓平水韻可以押新韻可以押鄰韻,其聲韻有統一的標準版本。
而古風的押韻則是以古代漢語的官方韻字韻聲為基準,雖然其用韻較寬,既可以押平韻,又可以押仄聲韻,既可以押本韻,又可以押鄰韻,還可以平韻、仄韻交替使用,甚至在篇幅較長的詩中還可以用同一韻字,但其“聲韻”這個基準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不盡相同,有時又隨著王朝的更替、文化中心的變遷、南北方區域方言的差異等影響而變化,其聲韻是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的、版本不一的“古官韻”。
第三,要求不同。
詩詞新調的創作對韻律的要求十分自由、寬泛,可以強調音律,注重聲韻,也可以不講究音律;可以按照平仄格律,注重節奏協調,也可以超脫平仄羈絆,不守格律;可以追求自由隨心,天然出雕飾,不受音律、平仄的限制,也可以戴著腳鐐跳舞,講究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押韻。
而古風的創作,雖沒有平仄的規定,但其對韻律的要求特別嚴格,并非自由。從漢朝到唐朝格律詩定型前的詩歌都屬于古風,古風之所以稱為詩歌是因為都是能唱的,而且各朝還專門有樂府機構,搜集和創作詩歌。因為古風用來唱,詩歌咬字清楚、動聽方面的要求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古風對詩的韻字韻聲要求特別嚴,古人對古風的寫作提出許多限制,如從韻字方面舉例,比如一首詩中不能有同音字押韻,一句中不能出現同音字,一句中不能出現雙聲字,不能出現疊韻字,這樣唱出來的字一個個清楚。正因為古風要求太嚴,清規戒律太多,古風比格律詩更難寫,所以被格律詩革了命,格律詩在當時是進步了。
第四,空間不同。
詩詞新調創作形式靈活多樣,創作空間和自由度很大,在藝術上博采眾家之長,借鑒各類文體,精益求精。新調可以是詩,可以是詞,可以是曲,可以是賦,可以是楹聯,可以是雜吟,可以寫成自己認為是好詩的各類體裁,包括白話詩,散文詩等等,鼓勵在創作上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寫出詩人自己的藝術特色,奏響時代強音。
而古風,按體名分類,包括先秦的《詩經》、《楚辭》,兩漢的《樂府》以及后來的“古絕”;照每句字數分類,一般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古風的創作空間和自由度比起格律詩較大,但再和新調相比,新調有最大的包容性和進步性。
第五,精神不同。
詩詞新調不僅提倡心隨意走、自在為天的創作真意,追求“求變容正”的詩詞創作創新之方向,追求詩詞創作中自然而然、怡然自得的樂趣和噴薄而出的靈感,求逍遙心,得大自在,而且在思想內容上,詩詞新調文以載道,與時俱進,于世道人心無害是其不可逾越的底線,能否寫出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是新調詩詞成敗的關鍵,也是新調詩詞所要堅持和達成的方向。同時,詩詞新調還包容所有有益的創新之舉和創新之變,包容所有有益的創作傳統和創作實踐,應成為每個詩詞精英創新探索和創新智慧的結晶,每個有熱忱的詩家志士都可以去提煉、總結、發展和豐富詩詞新調的內涵和外延。
而古風,是一切以表情達意需要為主旨的傳統詩體,總的藝術要求以“吐言天撥,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無拘無束,直抒胸臆”見長,可任人自由發揮是其最大優點。新調和古風相比,在創作精神和創作追求上,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三、帶“弄”的詩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宋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 宋 · 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云破月來花弄影 —— 宋 · 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 漢 · 佚名《迢迢牽牛星》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唐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 宋 ·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