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仲淹遠大抱負的詩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范仲淹遠大的政治抱負,向他這樣具有政治抱負還有那些? 范仲淹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名人.他的《岳陽樓記》光照千古,開辟出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精神境界,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大典.而他作為這一精神大典創立者,通身都罩上了輝煌的圣光,作為中國傳 統知識分子的偶像,一直是帝王們倡導的,也是人們所追求的.今天,當我們這個民族面向世界逐步覺醒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對他的這一精神大典懷疑甚至顛覆了.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范仲淹的精神是博大而高遠的;這種博大而高遠主要體現在他在對待個人“憂”和“樂”的關系上.那么,他所憂的和樂的各是什么呢? “若夫霪雨霏霏……”之時,他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之憂.作為臣子,這種憂,顯然是對專制王朝內部明爭暗斗、黑白不分所造成的仕途險惡之環境的必然反應.憂的是什么?憂的是官運.“至若春和景明……”之時,他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之樂.這種樂,顯然是一種不得已的暫時逃遁,是一時遠離官場的結果. 這種一喜一樂的心態,作為沉浮于宦海的人來說,是常有的.范仲淹要“異二者之為”,就把憂和樂上升到“天下”的高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么,他心目中的天下又是什么呢?專制之下的天下,從來是有名有姓的,并不具有公民世界的任何屬性.那么,范仲淹此種歷史條件下的先天下和后天下之說,不過是王權利益高于一切的誘人表述,“國本主義”是其核心.盡管他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但這是要有條件的:滿足帝王的專制統治并且自己作為統治者的一分子時,才對自己統治之下的民眾心懷憐憫,這始終沒走出君臣統治民眾、民眾必須受制于君臣的關系.我們不懷疑騰達的士大夫人性中善的一面,即居于高位時可能念及民眾,但協調官民關系,穩固帝王權位無疑是第一位的.既然如此,那么這里的“憂其民”就要大打折扣了,不能不是千百年來“官愛民,民擁官”的再版.骨子里還是忠君的,不正是這樣嗎,受到皇上貶謫時——“處江湖之遠”還要“憂其君”,對帝王的效忠多堅決啊. 范仲淹的“憂”之中,充滿了君本主義和國家至上主義,“憂民”就顯得虛脫和勉強,甚至不實際,成為一個華而不實的說辭.站在君本主義和國本主義上談“憂民”,也確實有些滑稽:這二者之間有和諧和統一的支點嗎? 提起范仲淹,有位先生說得好:他為這憂,為那憂,還不如為人而憂.為人而憂,還是先為自己而憂.是的,在君本主義和國本主義眼里,是沒有人的.而現代化理念的核心是:人第一!我就是為我,我尊重我,我實現我,我充實我,我發展我.而任何能真正尊重自我的人,首先尊重的是他人的自我發展權.這種以人為本而實現的社會和諧,才是現代化社會. 走不出傳統政治思想文化束縛的知識分子,在范仲淹國和民二者的選擇上,撩起了他們的忠字意識,他們就把范仲淹的精神境界當成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境界來追求,范仲淹就成為精神偶像而發光了.。
二、表達遠大抱負的詩句詩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有志者事竟成也!——劉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司馬遷 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后漢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三、范仲淹表示遠大抱負的詩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范仲淹遠大的政治抱負
典故: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典故出處:齊宣公問孟子:“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表達遠大抱負的詩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有志者事竟成也! ——劉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司馬遷 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 ——《后漢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范仲淹遠大抱負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