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問描寫敬亭山的詩句有什么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詩 【南齊】謝朓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
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饑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茲理庶無暌。
游敬亭山記.(明)王思任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賞心也。姑孰據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從青山討宛,則曲曲鏡灣,吐云蒸媚,山水秀麗清矣。曾過響潭,鳥語入流,兩壁互答。望敬亭絳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動。
二、關于敬亭山的詩
游敬亭山詩
作者:謝朓 年代:南北朝
茲山亙百里。
合沓與云齊。
隱淪既已托。
靈異居然棲。
上干蔽白日。
下屬帶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
饑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雖紆組。
兼得尋幽蹊。
緣源殊未格。
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茲理庶無睽。
貢安國
貢安國在敬亭山翠云庵題詩云:“小閣虛巖畔,回溪古檜端。朝輝開凈域,秋色在雕闌。花鳥圖書出,溪山云霧看。夕陽賓主罷,聚樂到騷壇。”
三、描寫敬亭山的詩句多一點
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詩 【南齊】謝朓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
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饑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茲理庶無暌。
四、獨坐敬亭山的詩意
詩意:本詩通過對敬亭山的描寫,反映了詩中寂寞失落的愁緒。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擴展資料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贊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
然而,恰恰在這里,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獨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