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吳鉤的詩句
寒夜吟贈吳江主人
【作者:左國璣】
昏鐘夜定華月高,霜氣入室風蕭颼。
主人下簾執明燭,玉壺瀉出香葡萄。
冰河赤鯉價重萬,洞庭黃柑初破苞。
解我吳鉤佩,著我赤霜袍。
當杯更發鷓鴣調,意氣落魄無辭勞。
白日營營苦多務,吃飯梳頭日云暮。
不來清夜與爾遭,枉使黃金滴箱庫。
當年平樂宴賓客,十千五千更不顧。
如花少女勸酒歌,醉沒西山月華素。
吳江主人逸興清,寒夜好客歡相迎。
紅壚暖炙薰空焰,不怕河冰凍玉成。
再送陸四
【作者:鄭琰】
別酒重開上驛樓,驪歌聲里看吳鉤。
種魚有術龍君老,相馬無經驥子羞。
疏雨過城槐葉暗,夕陽連水木奴秋。
還家記與猿公語,不見書生萬戶侯。
二、含有“吳鉤”的詩句是什么
1.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代: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釋義: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
2.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唐代:岑參《送人赴安西》
釋義:跨上英俊的戰馬寶刀佩在身邊,策馬翩翩地飛馳翻越隴山之顛。
3.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唐代:杜甫《后出塞五首》
釋義:想當年霍去病出征,卻只能面帶苦笑看著自己的武器。
4.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宋代: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釋義:采石磯打了勝仗,邊塞的形勢如今和過去不同了,聽到喜訊興奮得詞人在夜間挑亮燈燭,檢查自己的武器,準備和敵人拼搏一場。
5.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唐代:李白《俠客行》
釋義: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6.錦帶吳鉤,征思橫雁水。——宋代:吳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釋義:錦衣玉帶,身佩吳鉤寶劍,將要奔赴當時的軍事重鎮。
7.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宋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釋義:我看著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
8.腰垂錦帶佩吳鉤,走馬曾防玉塞秋。——唐代:李益《邊思》
釋義:佩帶吳鉤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馬肥的季節,常進擾邊境,需要預加防衛。
9.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入都清代:李鴻章《入都》
釋義:大丈夫只手拿著寶刀,意氣風發比百尺樓還高。
10.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唐代:張柬之《出塞》
釋義:寶刀明亮如月,楚劍鋒利猶如冰霜。
三、古詩名句“男兒何不帶吳鉤”的下句是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浩浩然寫就了好男兒尚武的氣概。
此處尚武,不是不問皂白就拔劍四顧,這是一種精神,順著千年詩詞鋪就的大道慨然而過,讓每個駐足于前的人無不被這昂然的氣息驚覺。委靡之風哪個歷史時期都有,其原因錯綜復雜,其結果卻害人不淺——貌似祥和的香詞艷語使人意志消磨,偽和平下的歡樂頌致國家以不堪。
幸好不斷出現的寥寥攜吳鉤者,以劍扶正氣,以文激濁流,蕩滌了不知多少逆旅過客。魏武英邁,也對明月傷懷,所以人們自可吟哦傷感悲愁之情,雕琢狹小斂約之景,但那暮沙裹草、縱馬持吳鉤以長嘯的尚武之氣,更是尤為瑰麗,尤為血性,尤為澄澈。
南園① 【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② 請君暫上凌煙閣,③ 若個書生萬戶侯? 【作者】 790-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郡望隴西,家居福昌之昌谷, 因稱李昌谷。
其父名晉肅,“晉”、“進”同音,故因避父諱不得考進士,僅 任奉郎小官,憤懣不得志。其詩多感進傷逝之作,或寄情天國,或幻念鬼境, 世稱“鬼才”。
尤擅樂府歌行,詞采瑰麗,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絕句多抒 寫不平之感,筆意超縱。
有《李長吉歌詩》,《全唐詩》存詩五卷。 【注釋】 ①南園:昌谷南園為李賀讀書處。
其《南園》組詩十三首,寫當地景物和雜感, 此為第五首。 ②關山五十州:指當時藩鎮割據、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區。
《通 鑒·唐紀》載唐憲宗元和七年李絳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煙閣:在長安。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 (643)年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煙 閣。 【品評】 前兩句用反問語氣,“何不”直貫下句,從語法結構看,兩個詩句連接起來是一個完整句子:男兒何不佩帶吳鉤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問而不答,留一懸念。
后兩句又用反問語氣,“請君”直貫下句,必須一口氣讀到底:請君到凌煙閣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過萬戶侯的有哪一個是書生呢?問而不答,留一懸念。 結合兩問,看起來這位“書生”不再想當書生, 而是投筆從戎, 謀求以“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軍功封萬戶侯了。
這里面,當然有削平藩鎮、實現統一的責任感。但對作“書生”沒有出路的憤激之情,也表現得很強烈。
在那山河破碎,戰亂頻仍的歲月里,一般地說,拿筆桿子不如“帶吳鉤”。何況李賀這位書生連考進士的資格也都因父親的名字中有個“晉”字而被剝奪了呢?然而要立戰功也并不容易。
他反問道:“何不帶吳鉤?”那么,究竟“何不帶吳鉤”呢?以兩問成詩,聲情激越,為七絕創作別開生面。
四、形容豪氣的詩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俠客行(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筋勸侯贏。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由首《太玄經》? →參閱:李白《俠客行》賞析 一門七進士 父子三探花 滿江紅·寫懷(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參閱:滿江紅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木蘭花·春恨(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它強任它強,輕風拂山岡, 它橫任它橫,月光照大江. 大風歌(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劍客(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磧中作(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擾,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尋扁舟。
從軍行(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你同銷萬古愁。
→參閱:將進酒 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明月人倚樓。
贈李白(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