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沒有人知道《惡之花》詩的內容
《惡之花》分為“憂郁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憂郁與理想”分量最重,占了全書的三分之二。
在這一部分里,詩人耐心而無情地描寫和剖析自己的雙重靈魂,表現出自己為擺脫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純潔,試圖在美的世界里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個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尋求愛,但一再受到愛情的欺騙;他向天使祈求歡樂、青春和幸福,企圖從煙草和音樂中得到安慰,但陰森丑惡的幻象和糾纏人心的愁苦始終籠罩著他,使他的痛苦有增無減。
《惡之花》以其大膽直率得罪了當局,其怪誕的思想和超前的理念更觸怒了保守勢力,結果招致了一場激烈的圍攻。波德萊爾被指控為傷風敗俗,褻瀆宗教,上了法庭,最后被迫刪去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六首“淫詩”:《累斯博斯》、《入地獄的女子》、《首飾》、《忘川》、《致大喜過望的少婦》、《吸血鬼的化身》。
四年后, 《惡之花》新增了三十五首詩再版,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書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 所展開的善惡關系。
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
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向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
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 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
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二、惡之花屬于哪種類型詩歌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是一卷奇詩,一部心史,一本血淚之書。
惡之為花,其色艷而冷,其香濃而遠,其態俏而詭,其格高而幽。它綻開在地獄的邊緣。
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惡之花》經過多年的蓄積、磨礪,終于出現在巴黎的書店里。 《惡之花》(1857)是波德萊爾的代表作,也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
創新之一在于他描寫了大城市的丑惡現象。在他筆下,巴黎風光是陰暗而神秘的,吸引詩人注目的是被社會拋棄的窮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橫陳街頭的女尸。
波德萊爾描寫丑和丑惡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他認為丑中有美。
與浪漫派認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滿和諧、優美的觀點相反,他主張“自然是丑惡的”,自然事物是“可厭惡的”,罪惡“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為的,善也是人為的;惡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樣。他認為應該寫丑,從中“發掘惡中之美”,表現“惡中的精神騷動”。
波德萊爾在描繪人的精神狀態時往往運用丑惡的意象。以《憂郁之四》為例,詩中出現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鍋蓋、黑光、潮濕的牢獄、膽怯的蝙蝠、腐爛的天花板、鐵窗護條、卑污的蜘蛛、蛛網、游蕩的鬼怪、長列柩車、黑旗。
這些令人惡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紛至沓來,充塞全詩,它們顯示了“精神的騷動”。總之,波德萊爾以丑為美,化丑為美,在美學上具有創新意義。
這種美學觀點是20世紀現代派文學遵循的原則之一。 創新之二在于展示了個人的苦悶心理,寫出了小資產階級青年的悲慘命運。
在詩歌中表現青年的這種心態,是別開生面的。浪漫派詩歌表現愛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獨、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層意識方面僅僅是開始。
波德萊爾從更高的意義上來理解憂郁,他認為美的典型中存在不幸。憂郁是《惡之花》要表達的最強音。
從整部詩集來看,詩人寫的是人在社會中的壓抑處境。憂郁像魔鬼一樣糾纏著詩人。
忱郁是對現實生活不滿而產生的病態情感,也反映了小資產階級青年一代命運不濟,尋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悲觀絕望的心境,正如詩集初版時廣告的說明和評論所說的:《惡之花》“在于勾畫現代青年的精神騷動史”,“表現現代青年的激動和憂愁”。 《惡之花》分為“憂郁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憂郁與理想”分量最重,占了全書的三分之二。
在這一部分里,詩人耐心而無情地描寫和剖析自己的雙重靈魂,表現出自己為擺脫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純潔,試圖在美的世界里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個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尋求愛,但一再受到愛情的欺騙;他向天使祈求歡樂、青春和幸福,企圖從煙草和音樂中得到安慰,但陰森丑惡的幻象和糾纏人心的愁苦始終籠罩著他,使他的痛苦有增無減。
波德萊爾有一套詩歌理論,運用到《惡之花》中。首先是通感,同名十四行詩指出了不同感覺之間有通感:“香味、顏色和聲音在交相呼應。”
隨后詩歌作了具體的闡發,表明一切感覺是相通的。在其他詩歌中,波德萊爾提出詩歌應該同別的藝術相通(《燈塔》、《面具》)。
波德萊爾認為通感是一種“聯想的魔法”,屬于“創作的隱蔽法則”,藝術家由此能夠深入到藝術的更高級的殿堂。雨果稱贊波德萊爾“創造了新的顫栗”。
他主張運用“藝術包含的一切手段”,他主要運用的是象征手法:以具體意象去表現抽象觀念,其含義是豐富的、復雜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在他筆下,時間、美、死亡、偶然、羞恥、憤怒、仇恨……都擬人化了,也就是運用了象征手法。
為了捕捉大量的意象,詩人需要發揮想象:“想象是真實的母后。”波德萊爾將想象看作各種才能的母后,認為是天才的主要品質,能把抽象的精神現象和各種概念以具體的意象傳達出來。
《惡之花》以其大膽直率得罪了當局,其怪誕的思想和超前的理念更觸怒了保守勢力,結果招致了一場激烈的圍攻。波德萊爾被指控為傷風敗俗,褻瀆宗教,上了法庭,最后被迫刪去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六首“淫詩”:《累斯博斯》、《入地獄的女子》、《首飾》、《忘川》、《致大喜過望的少婦》、《吸血鬼的化身》.四年后, 《惡之花》新增了三十五首詩再版,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書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 所展開的善惡關系。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
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向往。
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
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
三、世界最著名的詩人,最著名的詩 惡之花原文文
惡之花
—— 波德萊爾
為了取悅于野蠻的人,
為了向魔鬼們神氣十足的奴仆——
獻媚,我們竟侮辱
我們所熱愛的人們,奉承我們所厭惡的人們;
我們竟使被人無故鄙視的弱者傷心,
我們竟淪為奴顏婢膝的劊子手;
我們竟向極度的愚昧——
向公牛腦袋般的愚蠢致敬;
我們竟親吻呆若木雞的蠢物
并表示無限崇拜,
我們竟為腐敗
所發出的微光祝福。
最后,為了把眩暈
淹沒在狂熱中,我們竟至于
仿佛因詩才而驕傲、以表現日趨
沒落的事物所引起的興奮
為榮的神父
未渴而飲,未饑而食!
——快把燈吹滅吧,別再遲疑,
讓我們躲入黑暗深處……”
法國偉大詩人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是一部表現西方精神病態和社會病態的詩歌藝術作品。然而病態未必不是一種美。波德萊爾的天才,恰恰表現在他能在惡的世界中發現美,也能在美的體驗中感受到惡的存在,并通過詩歌化腐朽為神奇。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惡之花》是“惡”的藝術,而不是惡的頌歌。
四、求夏爾·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全部詩歌的解析網站
夏爾·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1),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征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
波德萊爾生于巴黎,是弗朗索瓦·波德萊爾晚年與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務于神職,后來在參議院任職,他在詩歌和繪畫方面頗有才能,其在波德萊爾幼年時代就給予了他良好的藝術熏陶。波德萊爾六歲那年,父親弗朗索瓦去世,次年,母親改嫁。七月革命,法王復辟后,波德萊爾的繼父上校奧皮克調職至里昂,波德萊爾進入當地的一所私立學校學習,其十五歲時轉入巴黎路易大王中學(Lycée Louis-le-Grand)學習。在這個時期,波德萊爾開始顯示出其在詩歌等方面的才能,但他的詩作卻不為導師所認同,得到的評價是在這些詩作中顯示了一些不屬于他年齡的墮落品質。1839年,由于波德萊爾堅持庇護一名同學而被學校開除。
1840年,十九歲的波德萊爾自由的生活在拉丁區,結識文學界的朋友,為一家報紙供稿。次年,被其放蕩的生活惹怒的奧皮克將繼子送去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并希望艱苦的航行能夠改造波德萊爾。1842年2月,波德萊爾于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這次通往東方的旅程令波德萊爾產生無數的幻想,并成為其后來一些作品的創作源泉。4月,波德萊爾繼承了先父的遺產,開始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肴、華服美女以及鴉片**在波德萊爾的詩歌中畫出了一抹奇異的蒼白的色彩。
1843年,波德萊爾開始寫作后來收錄在《惡之花》中部分的詩歌。由于他不節制的揮霍,他的家人于1844年指定了一名監護人管理波德萊爾的財產,按月撥給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萊爾企圖自殺。1846年,波德萊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詩歌、小說、文論和翻譯,其中大部分的詩歌于1857年首次結集為《惡之花》出版。令波德萊爾最初聞名于巴黎文壇的并不是他的詩歌,而是他的文學評論:《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1848年,法國巴黎工人學生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波德萊爾在期間十分積極,并與朋友一起創辦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這份刊物僅維持了兩天,6月23日,波德萊爾參與了六月起義的巷戰。在波德萊爾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作家是愛倫·坡,自1848年7月一直到其逝世的十七年間,波德萊爾堅持翻譯坡的作品。
《惡之花》出版后不久,因為“有傷風化”(outrage aux bonnes m?urs)的罪名,法庭處以波德萊爾三百法郎的罰款,并勒令從詩集中刪除六首主要的詩,當時的法國文壇對此事件的看法一分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波德萊爾一邊,偉大文豪雨果寫信給波德萊爾贊揚《惡之花》。1861年,《惡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詩外,并加入新詩35首。同年12月,波德萊爾被提名為法蘭西院士候選人,波德萊爾于次年2月拒絕。
1862年,詩人首次發病,三年后病情惡化,1866年在比利時參觀教堂時突然出現失語癥及半身不遂等癥狀,回巴黎后住進迪瓦爾博士的療養院,翌年病逝,享年46歲。
作品簡析
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美,然而美的定義千差萬別,波德萊爾認為,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并不等于美,美同樣存在于惡與丑之中。兩個世紀前,當波德萊爾將自己所創造的美展現給世人的時候,評論界驚恐的稱呼他為“惡魔詩人”。當時正處于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大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而在眾人之外堅持培育那朵“惡之花”的波德萊爾不外乎是那個時代的革命者。
1821年 夏爾·波德萊爾生于巴黎高葉街十五號
1827年 波德萊爾的父親讓—弗朗索瓦·波德萊爾去世
1828年 母親再婚,改嫁歐比克上校
1831年 歐比克調至里昂駐防,全家隨同前往。波德萊爾入德洛姆寄宿學校
1832年 進里昂皇家中學
1836年 歐比克調回巴黎,波德萊爾進路易大帝中學就讀。開始閱讀夏多布里昂和圣伯夫
1837年 在中學優等生會考中獲拉丁詩二等獎
1838年 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寫田園詩
1839年 被路易大帝中學開除。通過中學畢業會考
1840年 入勒韋克·巴伊寄宿學校。開始游手好閑,與繼父鬧翻
1841年 被迫遠游,從波爾多出發,前往加爾各答
1842年 回巴黎,繼承先父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五、求《惡之華》里的所有經典的句子
我 我是 一個空殼。
..我 讀了惡之花,我讀了..澀澤龍彥..布雷頓..秋原朔太郎..巴代伊..但是。那又怎樣?我一直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一直以為自己跟那群無聊的人不一樣。
但是 有什么不同?波德萊爾..其實我根本看不懂惡之花想表達什么。我只是..陶醉于看著那些艱澀書籍的自己罷了。
我只是裝作沒看見..真正的自己..完全平凡無奇的自己。.我 我是一個空殼。
佐伯..我 我一直暗戀著你。我把你當做我的謬斯女神 我的天使。
但我其實很希望你永遠做我的天使就好了..我根本不想面對真實的你..因為我會害怕。讓我無法跟正常人一樣..無法談一場普通的戀愛。
但是 我 甚至連變態都算不上。我不是仲村所期待的那種人..我沒辦法展現什么真面目給你看。
因為我的內心..空無一物。我就是這樣的人渣..我是比任何人都差勁的人渣!我沒辦法選擇..我做不到!我沒有選擇的權利!。
六、“古風虐心凄美”的句子都有哪些
1.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
——方文山《發如雪》
2.夕陽在凝結的血泊中沉默
——波德萊爾《惡之花》
3.誰的等待,恰逢花開
——長著翅膀的大灰狼《誰的等待,恰逢花開》
4.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5.數學中最牢固的三角形狀,在感情上恰恰是最脆弱的關系。
——《匆匆那年》
6.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
7.凄美 是一種靜止的絕美 棄美 完美
——細雨喃喃《細雨喃喃 伽藍雨》
8.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凄美。
——泰戈爾
9.想用最唯美的文字,書寫內心一角的凄美。
10總是不完美的結局,才叫凄美
11.這笑有多凄美,淚有多完美!
12. 凄美的故事不及完美的結局。
13.凄美固然美,然莞爾時嘴角閃爍的陽光更美。
14.凄美的音符勾勒出唯美的旋律。
15.其實死亡也很美麗,只要不是那么凄慘。我只獨愛那凄美的傷。
七、關于頹廢的詩句
沫殤年輕的。
我醉了,醉倒于自己的夢里;我累了,累暈在自己的心里;于是,我走了-心陷入孤獨。自己的路,驀然望見;孤獨與這繁華世界的格格不入;這真不是我想要的結果-彷徨無助。
在好久很久的以后;我發現遠方的自己終于爬到了起點;我慘然面對這凝住-不動的空氣;———直 狂 吼!!!視線變得模糊,也沒有回家的路。
身后傳來抑郁,絕望,頹廢;她們甜美的聲音。只能在墳墓上等待死去。
。在這里,抑郁化我的知己;絕望做我的親人;而頹廢成為了-我的新娘,惡之花開滿糜爛的肉體。
在死亡的生命上,確實;看到了輕舞的粉色蝴蝶;看見天地之間的雪花;還有雪后的一絲清香。在飛揚。
BY:良民。
八、關于頹廢的詩句
沫殤
年輕的。
我醉了,醉倒于自己的夢里;
我累了,累暈在自己的心里;
于是,我走了-心陷入孤獨。
自己的路,驀然望見;
孤獨與這繁華世界的格格不入;
這真不是我想要的結果-彷徨無助。
在好久很久的以后;
我發現遠方的自己終于爬到了起點;
我慘然面對這凝住-不動的空氣;
———直 狂 吼!!!
視線變得模糊,也沒有回家的路。
身后傳來抑郁,絕望,頹廢;
她們甜美的聲音。
只能在墳墓上等待死去。
在這里,
抑郁化我的知己;
絕望做我的親人;
而頹廢成為了-我的新娘,
惡之花開滿糜爛的肉體。
在死亡的生命上,
確實;
看到了輕舞的粉色蝴蝶;
看見天地之間的雪花;
還有雪后的一絲清香。
在飛揚。
BY: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