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誤會的句子
1. 最尷尬莫過于兩個半生不熟的人路上想打招呼又顧慮關系是否夠,最后慫了裝做沒看見,還被人誤解你傲慢不理人。
2. 沒人能理解我,即使有,不是奇跡就是誤解。
3. 害怕被誤解所以一直掩蓋著直到知道其他人心里其實也有傷口……
4. 對友誼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它是萬能的。
5. 不要指望人們會理解你們。他們的誤解就是對你們的認可,他們的誤解就是對你們的證明。
6. 不要因為害怕被人誤解,而把自己過得很卑微!
7. 被在乎的人誤解和出賣的滋味硬是有多難受。
8. 被誤解多了就成了千古罪人。
9. 被誤解到從不去解釋的酷炫性格都是被解釋了也聽不懂的傻13們培養出來的。
10. 被誤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解釋了,他依舊固執已見。
二、關于誤會的詩句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譯文: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
出自:先秦佚名《黍離》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里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擴展資料:
此詩作者在寫法上采用了一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展的方式,因此這首詩具有寬泛和長久的激蕩心靈的力量。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構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迂回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
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之于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征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長歌當哭。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于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借此宣泄。
此詩所提供的具象,表現出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充滿失望的呼號,就好像后世詩人”陳子昂吟出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國風·王風·黍離
三、形容誤會的詩詞有哪些
形容誤會的詩詞有:
1. 《登高丘而望遠海》宋.李濤
登高丘,望遠海,萬里長城今何在。
坐使神州竟陸沉,夷甫諸人合葅醢。
望遠海,登高丘。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歸枕蓬萊漱弱水,大觀宇宙真蜉蝣。
2. 《放言》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3. 《伐木》佚名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於粲灑掃,陳饋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4. 《御街行·秋日懷舊》宋.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5. 《短歌行》三國.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6.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7. 《夜發分寧寄杜澗叟》宋. 黃庭堅
陽關一曲水東流,燈火旌陽一釣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
8.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value=%E6%98%AF%E9%9D%9E
四、被誤會的詩句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臥榻的意思;而作“井欄”解。
《辭海》里明確注釋,床是“井上圍欄”。李白此詩作于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現在的湖北安陸。古人把“有井水處”稱為故鄉。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頓生思鄉之情。
(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了當時八位著名的詩人,其中一段專門寫李白的醉態。據說,唐玄宗想親自召見,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頭兒。所謂“不上船”,并非不登龍舟;而是敞開衣襟,連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確記載:“衣領曰船”,“或言衣襟為船”。
(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飛蛾”。
這個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義,當時當地的風物不可不曉。對此,宋代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中說:“落霞非云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七八月間,皆紛紛墮于江中,不究自所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鶩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瑩雪叢說下》中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世率以為警聯。然落霞者,飛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為霞蛾。至若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由此看來,“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種飛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飄落”的意思,“落”在句中與“孤”相對,意思當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義。零散的飛蛾被孤單的野鴨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千古絕唱。
(四)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個方位名詞——屋西北角。
杜甫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其中“屋漏”二字歷來被解釋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個名詞,它是屋內西北角的特定名稱。《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粵,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宦……”《辭源》修訂本“屋漏”條的第一個義項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設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開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稱屋漏。這句詩以借代的修辭方式,舉出室內的兩個具體地方,“床頭”和“屋漏”,代指整個屋子,是列舉部分以代整體。兩句詩是說:整個屋子都沒有干地方了,但還是雨腳如麻下個不停。不直言漏濕而說“無干處”,下句的“雨腳如麻”才無語義重復之嫌。
(五)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所謂“紅酥手”可作紅潤的手指,還可解釋為一種點心。
陸游著名的詞作《釵頭鳳》,寫給表妹唐婉。詞中以“紅酥”形容紅梅蓓蕾之色,是個令人陶醉的字眼兒。陸游用“紅酥”來形容膚色,便寓有愛憐之意。另有一說是點心,“紅酥手、黃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飲品糕點。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還是共同努力,廣求甚解吧;否則,祖宗的根脈便越丟越少了。
五、形容"誤解"的詩句有哪些
1.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出典] 春秋 《詩經·王風·黍離》
釋義: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么要求呢!
2.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出典] 駱賓王 《在獄詠蟬》
釋義:[譯文] 沒有人相信我的高潔情懷,還有誰肯為我來表明內心的坦蕩光明呢?
3. 是非曲直苦難辯,自有日月道分明 。——民間俗語
釋義:是非曲直難以辯解,只有時間才能驗證一切。
4.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出處]春秋《詩經·小雅,伐木》
釋義:從深谷中出來的鳥,飛到高樹上,那嚶嚶的叫聲,是想尋求伙伴的啊!
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5.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白居易 《放言》
釋義:周公害怕流言蜚語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
6.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出處:詩經·邶風谷風
釋義: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說澄清自己的話,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壞人的人,即使他對一件自己做的壞事百般抵賴,他骨子里還是一個壞人。
7.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釋義:洛陽的親朋好友如今問起了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就像玉壺里的冰塊一樣清雅、純潔。
六、形容誤會的詩詞
1.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2.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鐘。3.生能盡歡,死亦無憾。
4.蓄起亙古的情絲,揉碎殷紅的相思。5.江水孤寂,兩岸墨綠,到處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6.憂悒清遠的氣韻,是遙遠的不可觸及的憂傷,如微云孤月,只能遙望那天涯的距離。7.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烏云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8.萬般故事,不過情傷;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9.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10.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11.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12.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13.終是誰使弦斷,花落肩頭,恍惚迷離14.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15.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