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月幾時有全詩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1)問清天。
不知天上宮闕(2),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3),又恐瓊樓玉宇(5),高處不勝(6)寒。
起舞弄清影(7),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8),低綺戶(9),照無眠(10)。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1)。
【注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里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筑。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
(8)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9)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嬋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二、明月幾時有全詩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1)問清天。
不知天上宮闕(2),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3),又恐瓊樓玉宇(5),高處不勝(6)寒。
起舞弄清影(7),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8),低綺戶(9),照無眠(10)。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1)。 【注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
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里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筑。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 (8)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9)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嬋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三、明月幾時有的全詩+解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擴展資料賞析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與理想。
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創作背景 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后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詞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將北宋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派』。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
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弟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
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四、明月幾時有,是誰的詩句
蘇軾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蘇 軾
(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績卓著。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建權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開有宋一代詩歌新貌;蘇軾的書法、繪畫皆善,在文學藝術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在中國文學史上極為罕見。 蘇軾的詞創造了多種風格除傳統的婉約清麗外,他的詞或清曠、或雄放、或凝重、或空靈,佳作極多,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 辰: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子 由:蘇軾弟,名轍,字子由。
綺 戶:繡戶。
嬋 娟:美麗的月光。
賞 析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把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寫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