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連綿不斷的陰雨的詩句
——白居易《長恨歌》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應天長】唐五代-馮延巳
當時心事偷相許,
宴罷蘭堂腸斷處。
挑銀燈,扃珠戶,
繡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淚語,
驚覺玉籠鸚鵡。
一夜萬般情緒,
朦朧天欲曙。
【李憑箜篌引】唐五代-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叫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欒家瀨】唐五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
淺淺石榴瀉。
跳波自相漸,
白鷺驚復下。
【減字木蘭花】清-納蘭性德
相逢不語,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暈紅潮,
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
直為凝情恐人見。
欲訴幽懷,
轉過回欄叩玉釵。
【齊天樂】近代-王國維
天涯已自愁秋極,和須更聞蟲語。
乍響瑤階,旋穿繡闥。更入畫屏深處。
喁喁似訴。
有幾許哀絲,佐伊機杼。
一夜東堂,暗抽離恨萬千緒。
空庭相和秋雨。
又南城罷柝,西院停杵。
試問王孫,蒼茫歲晚,那有閑愁無數。
宵深謾與。
怕夢穩春酣,萬家兒女。
不識孤吟,勞人床下苦。_
二、【描寫連綿不斷的陰雨的詩句】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應天長】唐五代-馮延巳當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挑銀燈,扃珠戶,繡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淚語,驚覺玉籠鸚鵡.一夜萬般情緒,朦朧天欲曙.【李憑箜篌引】唐五代-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叫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欒家瀨】唐五代-王維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漸,白鷺驚復下.【減字木蘭花】清-納蘭性德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欄叩玉釵.【齊天樂】近代-王國維天涯已自愁秋極,和須更聞蟲語.乍響瑤階,旋穿繡闥.更入畫屏深處.喁喁似訴.有幾許哀絲,佐伊機杼.一夜東堂,暗抽離恨萬千緒.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罷柝,西院停杵.試問王孫,蒼茫歲晚,那有閑愁無數.宵深謾與.怕夢穩春酣,萬家兒女.不識孤吟,勞人床下苦._。
三、描寫連綿不斷的陰雨的詩句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應天長】唐五代-馮延巳當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
挑銀燈,扃珠戶,繡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淚語,驚覺玉籠鸚鵡。
一夜萬般情緒,朦朧天欲曙。【李憑箜篌引】唐五代-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叫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欒家瀨】唐五代-王維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漸,白鷺驚復下。
【減字木蘭花】清-納蘭性德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欄叩玉釵。
【齊天樂】近代-王國維天涯已自愁秋極,和須更聞蟲語。乍響瑤階,旋穿繡闥。
更入畫屏深處。喁喁似訴。
有幾許哀絲,佐伊機杼。一夜東堂,暗抽離恨萬千緒。
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罷柝,西院停杵。
試問王孫,蒼茫歲晚,那有閑愁無數。宵深謾與。
怕夢穩春酣,萬家兒女。不識孤吟,勞人床下苦。
_。
四、關于“秋雨綿綿”的現代詩句有哪些
1、秋雨連綿下不休
秋雨連綿下不休,豈知世上許多愁?
興衰榮辱本乎數,何必如此淚垂流。
2、七絕·秋雨迷蒙
秋雨丁冬落滿城,西風瑟瑟葉迷蒙。清晨已是清涼界,稚子欣然喚媼翁。
3、七律·秋雨
落葉飄零秋雨急,田園一望景支離。
忙于農事詩情少,閑對寒門酒意癡。
俗事安能全忘卻,故人底事總無期?
暫憑短信傳消息,云外遙聞征雁馳。
4、七絕·秋雨消愁
金烏似火汗澆愁,持續高溫草木憂。
欣有雨風來送爽,誰還獨怨上西樓?
5、五絕·梧桐秋雨
寂寞黃昏雨,桐飄一季秋。
相思無盡處,逐夢向秦州。
秋雨如絲,微風輕輕。
秋雨飄灑文靜,翠綠葉面上
裊娜一只紅蜻蜓
6、七絕·秋雨悲歌(新韻)
燕語秋歌刑太過,凄風漫卷花寥落。瘡痍滿目嘆茫茫,多少柔情悲寂寞。
7 七絕·秋雨夜吟
一葉知秋天地寒,元元日月度難安。
高樓醉舞工棚雨,長夜歡歌長夜嘆?
五、表達“秋風陣陣,秋雨綿綿”的詩句有哪些
1、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蜀道后期》張說(唐代)
釋義:可秋風不肯等待,自個兒先到洛陽城去了。
2、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秋思》張籍(唐代)
釋義: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子夜吳歌·秋歌》李白(唐代)
釋義:秋風吹送搗衣聲聲,家家懷念戍邊之人。
4、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秋下荊門》李白(唐代)
釋義:秋霜落在荊門,樹葉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開闊,秋風也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5、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秋夕旅懷》李白(唐代)
釋義:秋天的涼風度過秋海,吹起了我的思鄉之情。
6、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雁幾行。——《秋望》李夢陽(明代)
釋義:滾滾黃河水包圍著長安,河上秋風陣陣,有幾行大雁飛過。
7、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遇雨》譚用之(唐代)
釋義:秋風吹動,萬里芙蓉花搖曳生姿。暮雨洗塵,千村的薜荔枝蒼翠可愛。
8、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晏殊(宋代)
釋義:碧紗窗里看慣了春花秋月,聽厭了梧桐夜雨點點滴滴敲打著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徹夜無眠。
9、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秋浦途中》杜牧(唐代)
釋義:山路上蕭蕭秋雨下個不停,淅瀝溪風吹著溪邊的蒲葦。
10、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王維(唐代)
釋義: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六、“秋雨綿綿憶綿綿”下句詩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落葉蕭蕭下蕭蕭
秋,秋天;雨,下雨;綿綿,形容連綿不絕的樣子。例句:秋雨綿綿帶來絲絲涼意。所以,秋雨綿綿就是形容秋天里連綿不絕的細雨,通常時間比較久,而且雨點細密,和傾盆大雨有區別。
秋雨綿綿,在北方,也叫秋傻瓜雨,意思是這雨下的沒完沒了,象人傻了一樣沒休沒止。用于擬人手法是思念,也作秋思解釋,特別是逆境中的思念。在歌曲《十送紅軍》中,就有秋雨綿綿送紅軍的場景。
擴展資料:
形容秋雨綿綿的詩句
1、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曹雪芹《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釋義:庭院在秋日雨霧籠罩下更加蕭條,窗前稀疏的竹葉上時有水珠滴落。
2、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曹雪芹《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釋義:絲綢的被子無法抵擋秋風的力量,秋夜將盡的更漏聲催來更急的雨聲。
3、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曹雪芹《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釋義:已經覺得窗外是無盡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風雨使秋天更加凄涼。
4、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杜牧《秋浦途中》
釋義:山路上蕭蕭秋雨下個不停,淅瀝溪風吹著溪邊的蒲葦。
5、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釋義: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6、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釋義: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
7、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釋義:昨天的夜晚,風雨交加, 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
七、形容 “秋雨連綿 ”或者 “江南陰雨 ”的 詩句有哪些
1. 《秋雨夜眠》唐代: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2. 《河傳·秋雨》五代:閻選
秋雨,秋雨,無晝無夜,滴滴霏霏。
暗燈涼簟怨分離,妖姬,不勝悲。
西風稍急喧窗竹,停又續,膩臉懸雙玉。
幾回邀約雁來時,違期,雁歸,人不歸。
3.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宋代:黃庭堅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
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4. 《望江南》宋代:王琪
江南雨,風送滿長川。
碧瓦煙昏沈柳岸,紅綃香潤入梅天。
飄灑正瀟然。朝與暮,長在楚峰前。
寒夜愁欹金帶枕,暮江深閉木蘭船。煙浪遠相連。
5. 《酒泉子》唐代:李珣
寂寞青樓,風觸繡簾珠碎撼。月朦朧,花暗澹,鎖春愁。
尋思往事依稀夢,淚臉露桃紅色重。鬢欹蟬,釵墜鳳, 思悠悠。
雨漬花零,紅散香凋池兩岸。別情遙,春歌斷,掩銀屏。
孤帆早晚離三楚,閑理鈿箏愁幾許。曲中情,弦上語, 不堪聽。
秋雨連綿,聲散敗荷叢里,那堪深夜枕前聽,酒初醒。
牽愁惹思更無停,燭暗香凝天欲曙。細和煙,冷和雨, 透簾旌。
秋月嬋娟,皎潔碧紗窗外,照花穿竹冷沉沉,印池心。
凝露滴,砌蛩吟。驚覺謝娘殘夢,夜深斜傍枕前來, 影徘徊。
八、秋雨綿綿無絕期全詩
原句應是:此恨綿綿無絕期。詩句如下:
譯文
長恨歌(節選)
唐代:白居易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
回頭俯視人間,長安已隱,只剩塵霧。
只有用當年的信物表達我的深情,鈿盒金釵你帶去給君王做紀念。
金釵留下一股,鈿盒留下一半,金釵劈開黃金,鈿盒分了寶鈿。
但愿我們相愛的心,就像黃金寶鈿一樣忠貞堅硬,天上人間總有機會再見。
臨別殷勤托方士,寄語君王表情思,語中誓言只有君王與我知。
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中,夜半無人,我們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
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游寺游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
王質夫鼓勵白居易:“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