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秋雨、秋葉的詩句
【標題】:秋雨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內容】:--------------------
秋晚兼旬雨,雨晴當有霜。
頗思游近縣,亦已戒輕裝。
珍鲞披綿美,寒醅撥雪香。
菊花常歲有,所喜及重陽。
【標題】:望宅中樹有所思
【年代】:唐
【作者】:盧照鄰
【內容】:--------------------
我家有庭樹。秋葉正離離。
上舞雙棲烏,中秀合歡枝。
勞思復勞望,相見不相知。
伺當共攀折,歌笑北堂垂。
二、描寫秋風秋雨秋葉的句子
瞧,那楓樹葉火紅火紅,紅得發光,紅得鮮亮,在秋風吹拂下一個勁兒地飄舞,在夕陽照耀下一個勁地笑,在人們的稱贊中一個勁兒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資.望著火紅的楓樹,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
清晨,我來到公園。發現公園里的樹木沒有往日那樣蒼翠茂盛了,樹葉落了一地。一陣秋風吹過,地上的落葉便迎風起舞,好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地上的落葉,有的已經枯萎了;有的是剛落下的,還隱隱透著一絲綠意;還有的是幾天前就已經落下的,被蟲蛀了好幾個洞。
這時,我抬起頭,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片火紅的楓樹林。那楓葉,紅的那樣光亮,紅的那樣熱烈。我走進楓樹林,撿起一片楓葉,細細觀察。這片楓葉好象一個美麗的紅五星,又像是一只張開的小手掌。葉脈在葉間肆意伸展,仿佛自己是這里最漂亮的,可卻又悄悄的為楓葉添上了一絲美麗。我又瞧了瞧楓葉,這片楓葉的顏色可真漂亮,它是大紅色的,紅的那么鮮艷,那么漂亮。
天是收獲的季節。大豆、玉米、高梁都成熟了,累得彎了腰。
秋天的天很高,好象盤古還在撐著天和地;天那樣藍,好象有位畫家在天空中涂了藍色的顏料。
楊樹的葉子有點發黃了,秋風吹來,楊樹搖搖晃晃,好像它已經老了,站不穩了。
莊稼們可高興了,因為它們都結出了果實,都在談論著:“你瞧,我結出的果實多大呀,在莊稼里我能排第一!”“你瞧,我結的果實也不比你差啊。”莊稼們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把香甜留給了人們,可是自己卻漸漸地發黃了,衰老了。
校園的草坪里,小草偷偷地鉆出來了,就像給大地披上了一身綠軍裝;漂亮的教學樓悄悄地對我說:“我為你遮風擋雨,你可要好好學習啊。”周圍的景色好象都在對我說:“我們都有成績了,你有了嗎?我們來比賽吧!”
只有柳樹姑娘低頭不語,很傷心、很難過的樣子。莊稼們紛紛安慰她:“你雖然沒有果實,可你的身材很美呀,你給人們帶來了美感啊。”柳樹姑娘終于笑了。
秋天真美,我愛秋天!
秋天的景色
秋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樹葉開始變
黃了,風一吹,大片大片的葉子從樹上飄落下來,
滿地都是干枯的葉子,走在上面,發出“嘎嘎”的
聲音。
秋天的雨水特別多,總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
得我哪也去不了。不過空氣變得清新了,不再干燥
了,雨一停,秋高氣爽,很美麗。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水果特別多。有紅紅的蘋
果,香香甜甜的梨,還有酸甜的橘子,黃橙橙的香
蕉……。我最愛吃香蕉了,三口能把一根香蕉吃完。
我愛這果實累累的秋天。
三、描寫秋葉的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四、有那些描寫秋雨的詩句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斷虹:殘余的彩虹。
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戰國楚?宋玉《九辯》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齊?蕭愨《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南朝梁?柳渾《搗衣詩》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唐?宋之問《始安秋日》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聲。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頎《望秦川》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唐?李白《贈廬司戶》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酣:盡情飲酒。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唐?杜甫《秋興八首》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
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唐?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唐?劉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
五、描寫關于秋天的詩句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盡白花煞;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
六、描寫秋天的詩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
七、關于秋天落葉的詩句
1、【落葉】唐代: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譯文: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
樹葉翻飛仿佛不愿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 2、【三五七言 / 秋風詞】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譯文: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3、【水龍吟·落葉】宋代: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
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
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
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
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譯文:早上的霜露剛剛附著在青綠的樹林上,視野中故國也早是一片凄涼之景。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落,門前荒蕪,路徑悄悄。
渭水秋風起,洞庭湖波涌,幾次暮秋了。想來重重疊疊的山上已經落滿樹葉,千峰盡是萬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沒有人可以到。
從前題紅之事已不再見,順著官溝而上,暗流空繞。蟬啼叫還沒有停歇,鴻雁欲過,此時的懷抱是悲傷的。
樹葉雜亂地落于窗前,落葉掉落在臺階上發出聲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處。
只是今夜,滿庭的落葉誰來掃。 4、【灞上秋居】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譯文: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
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
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 5、【北青蘿】唐代: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譯文:夕陽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訪孤獨的僧人。滿地落葉,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時分只聽他獨自敲磐,閑適中靠著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塵里,我為什么要有喜愛和憎恨? 擴展資料: 1、【落葉】賞析 這首詩是借落葉以慨嘆身世,緊扣落葉著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葉驚秋的形象,比喻詩人于家國破亡后的景況。
此詩開頭用個“早”字,便給了讀者以好景不長的暗示,這個“客”字,使我們聯想起南唐李煜的“夢里不知身是客。盡管孔紹安和李煜的時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處境也不完全一樣,但其飄零感是類似的。
末兩句敘詩人懷戀故國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興手法,緊扣落葉著筆。
“翻飛二字,竭力形容詩人內心紛亂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狀貌,可謂貼切。全詩通過巧妙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描寫入秋落葉所引起的游子思歸懷鄉之情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驚,驚恐、驚訝。
客心,飄泊異鄉的游子心情。 2、【三五七言 / 秋風詞】賞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 3、【水龍吟·落葉】賞析 暮秋天氣,嚴霜始降,草木黃落。
在諸多文人筆下,落葉與時移物換、榮枯搖落同存長在,故而睹落葉而悲秋,因悲秋而傷情。通過描寫這種境界,表現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實難排的抑郁之情和凄涼境地。
上片寫深秋“望中故國”落葉飄零的凄涼景象。“曉霜初著青林”以景帶情,用筆簡練,而輪廓頓明。
作者在不經意如實地描摹出來自然景色:晨曉寒霜,把昔日青蔥繁茂的林木籠罩。詞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涼之情。
“望中故國凄涼早”,無限心事,隱藏其中。 “故國凄涼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蕭索景象,寫朝代之替換,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會景象在內,這是第一層。
而凄涼的景象正應照詞人的萬端愁緒,這是第二層。此詞似詠落葉,實則借以抒發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同時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為將“凄涼”落到實處,上片連用幾個與落葉有關的典故,使言辭雖簡,但寓意深刻而豐富。“蕭蕭漸積”這里借指落葉,實暗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詩意。
“紛紛猶墜”與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中“紛紛墜葉飄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風生”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憶江上吳處士》)詩意。
“洞庭波起”則借用屈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詩意。 這幾個典故是獨立的,因緊扣落葉,便有了內在聯系,毫無游離之感,而且補足了上句“故國凄涼早”。
接下來,筆鋒一轉,用“想”作領字,領“重崖”以下四句。“半沒”是因落葉堆積。
“無人到”則是落葉阻擋了行程。這四句從詞意上又進一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秋葉與秋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