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美敦煌的詩句有哪些
敦煌樂
明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明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云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幸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敦煌太守后庭歌》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年代:【明】 作者:【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儉】
北風吹云云四幕,歲盡窮陰苦寂寞.
忽聞有客來大鄣,清姿絕塵立野鶴.
大鄣山客性耽古,開緘發篋光煜龠.
夏王九牧鑄黃金,大澤深山遠不若.
于闐雁肪截昆吾,饕文如發雙龍攫.
豐隆煽火天公下,紫煙飛盡粉骨薄.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會稽內史十五字,崩崖斷石壓秘閣.
老夫亦出漢螭鉤,海虬盤觚綠玉削.
方鼎癸父隱亞文,滿堂賓客起錯愕.
篋中寶物朽欲死,誰從柯亭裁新龠.
嗚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傾銀鑿落.
二、【有關敦煌莫高窟的材料要寫篇以敦煌莫高窟為話題的散文,給寫材料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 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于是萌發開鑿之心,后歷建不斷,遂成佛門圣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保留有從十六國 莫高窟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 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兩千身,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若把壁畫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敦煌藝術極感興趣,不斷進行研究,形成了一個專門學科“敦煌學”.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于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 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書.莫高窟1961年被**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遺產"證書.并被列入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課文,題為《莫高窟》.被列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題為《敦煌壁畫》. 外國的旅游者的評價對莫高窟的評價是: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當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景色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它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間,在三華里長的鳴沙山上壁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個洞窟,布滿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彩色佛像共有兩千多身,最大的一個高達三十三米.壁畫的技巧高超,數量驚人,如果一方方連接起來,可排成五十多華里長的畫廊.此外,在一個封閉的石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價值極高的古代經卷,文書,畫卷等. 從市區至莫高窟約有25公里,汽車行駛約25分鐘左右.莫高窟古稱千佛洞,這里并不是指有一個千個佛或一千個洞窟,佛語泛指有許許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國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聲譽遠遠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開鑿年代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歷史;二是規模宏大,現保存完好的洞窟492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綿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畫十分精美,現存彩塑2499身,壁畫45000平方米,有人稱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館,又是一個佛教藝術畫廊. 據莫高窟的碑文記載,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到鳴沙山東麓腳下,此時,太陽西下,夕陽照射在對面的三危山上,他舉目觀看,忽然間他看見山頂上金光萬道,仿佛有千萬尊佛在金光中閃爍,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飄舞,一心修行的樂尊被這夕陽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動了,他老人家不知道這是礦物質在太陽照射下的光學反應,認為這就是佛光顯現,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樂尊頂禮膜拜,決心在這里拜佛修行,便請來工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以后人們陸續修建,歷經東晉、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經過十幾個世紀的努力,先后開鑿了一千多個洞窟.此后,佛門弟子、達宮貴人、商賈百姓,善男信女都來這里捐資開窟,從4世紀至14世紀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不斷,經久不衰. 編輯本段沿革概述 莫高窟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于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三、關于“敦煌莫高窟”的詩句有哪些
1、《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明 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譯文:敦煌的道路萬里長,冬天的血在春天了還未消除。
2、《敦煌曲》明 曾棨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譯文:敦煌的邊疆士兵在哭泣,四面胡人的戰鼓聲在急切的響著。
3、《敦煌樂》 明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譯文:邊塞號角在吹奏著《梅花三弄》,在胡地的云彩連接著秦地的晚霞;烈烈的西風、大雁高飛,紫色的邊關蒼涼而又雄壯,黃昏時節,黃沙漫天,白雕飛翔。
漢使蘇武拄著大漢使節的旌節在牧羊,王昭君在馬背上彈奏著一曲曲琵琶;想來他們在夢中應該回到了漢家高大的宮殿,只怕是醒來后只能獨自傷心,落淚無盡。
4、《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明 王惟儉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譯文:錦繡繁華的紙上墨像花一樣翻滾著,在河東的兩顆柳樹在敦煌的土地上搖曳。
5、《宣威苗將軍貶官后重經故宅》唐 徐鉉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
譯文:高貴的天子不知道細柳是什么,但是將軍在敦煌邊疆早已守衛多年。
四、描寫敦煌莫高窟的句子有哪些
1、有的伸開雙臂,迎接客人;有的輕撫琴弦,,低吟淺唱 ;有的邁開大步,目光堅定;有的目光惆悵,獨自落淚;有的長發飄飄,奔向天邊;有的輕落人間,,獨自舞蹈。
2、云霧繚繞中,她們衣帶飄揚,俯瞰眾生萬象;仙樂飄緲中,她們舞姿妖嬈,笑對人生百態。
3、敦煌壁畫上的飛天,有的吹簫奏樂,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臂跨花籃,將幸福的花兒灑向人間。
4、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
5、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
6、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
7、莫高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
8、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
9、壁畫上的飛天,有的從天而降,一只手托著蟠桃,另一只手舞動飄帶,裙袂飛揚,仿佛一位仙女來人間幫助窮苦的人們;有的倒掛在天空中,手中捧著潔白美麗的蓮花,從天間把幸福送給人們;有的手撫揚琴,悠揚的琴聲傳來,讓人心曠神怡;有的輕彈豎琴,婀娜多姿;有的彈著琵琶,身姿嫵媚,她們像是在開一場盛大的音樂會,把快樂傳播到世間的每個角落。
10、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11、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于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
12、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
13、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書。莫高窟1961年被**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14、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15、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16、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筑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
五、贊美敦煌的詩有哪些
贊美敦煌的詩有這些: 1、楊慎《敦煌樂》 2、曾棨《敦煌曲》 3、《敦煌太守后庭歌》 敦煌市,是甘肅省酒泉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歷來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東峙峰巖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畫而聞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及陽關的所在地。 敦煌的歷史古老而久遠。
“敦煌”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東漢應劭解釋“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輝煌之意。歷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樞紐要道,絲綢之路上的咽喉鎖鑰,對外交往上的國際都會,經營西域的軍事重鎮,在中華歷史的長卷上占有光輝的篇章。
贊美敦煌的詩有以下三首 具體內容如下: 1、《敦煌樂》 明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2、《敦煌曲》 明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云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幸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3、《敦煌太守后庭歌》唐 岑參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六、關于敦煌莫高窟里有哪些古代詩
有敦煌樂。
敦煌樂 明代: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譯文: 邊塞的號角吹奏著《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連接著秦地的晚霞。 北方邊塞西風烈烈,大雁高飛,黃昏時節,黃沙漫天,皂雕盤旋飛翔。
漢使蘇武拄著大漢使節的旌節在牧羊,王昭君在馬背上彈奏著一曲曲琵琶。 想來他們在夢中應該回到了漢家宮殿,只怕是醒來后只能淚灑天涯。
注釋: 紫塞:北方邊塞。 皂雕:亦作“皂雕”。
亦作“皁雕”。亦作“皁雕”。
一種黑色大型猛禽。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
閼氐:這里指王昭君。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因議大禮事件,出身于高官世家、頭頂天才被譽為儲相的楊慎,被發邊充軍,成為囚徒。
充軍之地,本來在山西雁門。楊慎動身前,京城突然流傳起了個民謠:寧充口外三千里,莫充云南碧雞關。
明世宗聽聞后,再怒,隨即把充軍之地改為云南永昌(今保山)。 幾百年前的云南,遠不是今天的彩云之南,地廣人稀、蟲豸出沒,荒涼。
楊慎自知,安排到這兒,說明皇帝對他嫉恨到了極點。 楊慎在云南期間,朝廷多次頒布大赦天下的詔令,唯獨沒有議大禮事件的相關人員。
嘉靖二十七年,因大禮案牽扯的140多人,在吏部的一再提請下,赦還歸田的有136人。楊慎等8人,屬永不赦還之列。
回京的大門,緊閉。楊慎只得留在云南,好在地方官普遍對其優待。
此后的幾十年,他并未按規定戎裝入伍,也未羈于永昌一地,反而足跡遍布云南,縱情山水與詩歌,專心寫書,研習學問。在此之間寫下敦煌樂,用漢使蘇武、王昭君的典故來表現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1559年,楊慎客死云南,靈柩被運回四川,長眠于新都城西北。 又過了8年,明世宗駕崩,穆宗繼位。
他頒布詔書: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恤祿,見監者即行釋放復職。并追贈楊慎為光祿寺少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慎 參考資料來源:詩詞網—敦煌樂。
七、贊美敦煌的詩句有哪些
敦煌樂 明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明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云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幸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敦煌太守后庭歌》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年代:【明】 作者:【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儉】 北風吹云云四幕,歲盡窮陰苦寂寞. 忽聞有客來大鄣,清姿絕塵立野鶴. 大鄣山客性耽古,開緘發篋光煜龠. 夏王九牧鑄黃金,大澤深山遠不若. 于闐雁肪截昆吾,饕文如發雙龍攫. 豐隆煽火天公下,紫煙飛盡粉骨薄.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會稽內史十五字,崩崖斷石壓秘閣. 老夫亦出漢螭鉤,海虬盤觚綠玉削. 方鼎癸父隱亞文,滿堂賓客起錯愕. 篋中寶物朽欲死,誰從柯亭裁新龠. 嗚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傾銀鑿落。
.。
八、求描寫敦煌“反彈琵琶”的詩詞名句,七絕或七律的,要有意境的喔~~
1、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敦煌樂》明代:楊慎 白話譯文:邊塞號角在吹奏著《梅花三弄》,在胡地的云彩連接著秦地的晚霞;烈烈的西風、大雁高飛,紫色的邊關蒼涼而又雄壯,黃昏時節,黃沙漫天,白雕飛翔。
漢使蘇武拄著大漢使節的旌節在牧羊,王昭君在馬背上彈奏著一曲曲琵琶;想來他們在夢中應該回到了漢家高大的宮殿,只怕是醒來后只能獨自傷心,落淚無盡。 2、莫高千窟列鳴沙,崖壁紛披五色霞。
胡楊翠蔭閣道外,九層樓接日光華。——《敦煌石窟歌》當代:邱登成 白話譯文:莫高有上千個石窟列在沙礫里,懸崖璧上都是五彩斑斕的霞光。
石窟外是胡楊投下的綠蔭,九層高樓沐浴著陽光。 3、北出長城古塞邊,荒松落日少人煙。
隔河又是河西地,過得敦煌是酒泉。——《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明代:鄭居貞 白話譯文:從北面出來到長城的古賽邊,落日下荒漠的松樹,杳無人煙。
隔著江河又是西地的河邊,過了敦煌就是酒泉了。 4、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敦煌曲》明:曾棨 白話譯文:敦煌的邊疆士兵在哭泣,四面胡人的戰鼓聲在急切的響著。 5、敦煌城下沙如雪,敦煌城頭無六月。
——《送翰林典籍張敏行之官西土》明代:孫蕡 白話譯文:敦煌城樓下鳴沙像雪一樣,敦煌的城頭是沒有六月節氣的。 擴展資料: 反彈琵琶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
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位的肩上。 總之,反彈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個永恒的符號。
敦煌陶瓷把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融入到陶瓷中,讓人欣賞到另一樣的美。產品以其站在蓮花上,反彈琵琶的動態,線描寫實明快、流暢飛動,憑借飄曳的舞帶而凌空翱翔,展現出飛天女的纖纖神韻。
她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位的肩上,是大唐文化在歷史上永恒的符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反彈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