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知道關于上海弄堂的詩(原創)
符號 2007-02-24 21:37 弄堂起風 起風了——起風了—— 人也變了 那條曲曲的小弄堂變化了 可惜了 可惜了 ——她走了 為她的男人進了牢房 感嘆呀 感嘆呀 為誰不能,為她傷心了 起風了——起風了—— 他們各自紛飛了 那人也被吹瘦了 哎呀 哎呀 他被人坑了 連肚子也忘了吃飯了 好想死!!! 神經病—— 他們說——你是神經病 為誰不好,為她死了 王安憶的《長恨歌》里第一章就是寫上海弄堂的,而且寫的相當精彩,很概括,也很有詩意,你可以參考以下,斷章取義,就可以組成一首相當不錯的詩了 現送上。
供參考。 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
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
當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幾乎是波濤洶涌,幾乎要將那幾點幾線的光推著走似的。
它是有體積的,而點和線卻是浮在面上的,是為劃分這個體積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標點一類的東西,斷行斷句的。那暗是像深淵一樣,扔一座山下去,也悄無聲息地沉了底。
那暗里還像 是藏著許多礁石,一不小心就會翻了船的。上海的幾點幾線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幾十年。
這東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鋪陳開。一鋪便是幾十年。
如今,什么都好像舊了似的,一點一點露出了真跡。晨曦一點一點亮起,燈光一點一點熄滅。
先是有薄薄的霧,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輪廓,細工筆似的。最先跳出來的是老式弄堂房頂的老虎天窗,它們在晨霧里有一種精致乖巧的模樣,那木框窗扇是細雕細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細工細排的;窗臺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細心細養的。
然后曬臺也出來了,有隔夜的衣衫,滯著不動的,像畫上的衣衫;曬臺矮墻上的水泥脫落了,露出銹紅色的磚,也像是畫上的,一筆一畫都清晰的。再接著,山墻上的裂紋也現出了,還有點點綠苔,有觸手的涼意似的。
第一縷陽光是在山墻上的,這是很美的圖畫,幾乎是絢爛的,又有些荒涼;是新鮮的,又是有年頭的。這時候,弄底的水泥地還在晨霧里頭,后弄要比前弄的霧更重一些。
新式里弄的鐵欄桿的陽臺上也有了陽光,在落地的長窗上折出了反光。這是比較銳利的一筆,帶有揭開帷幕,劃開夜與晝的意思。
霧終被陽光驅散了,什么都加重了顏色,綠苔原來是黑的,窗框的木頭也是發黑的,陽臺的黑鐵欄桿卻是生了黃銹,山墻的裂縫里倒長出綠色的草,飛在天空里的白鴿成了灰鴿。 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
它們有時候是那樣,有時候是這樣,莫衷一是的模樣。其實它們是萬變不離其宗,形變神不變的,它們是倒過來倒過去最終說的還是那一樁事,千人千面,又萬眾一心的。
那種石庫門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權勢之氣的一種,它們帶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遺傳,有一副官邸的臉面,它們將森嚴壁壘全做在一扇門和一堵墻上。一旦開進門去,院子是淺的,客堂也是淺的,三步兩步便走穿過去,一道木樓梯擋在了頭頂。
木樓梯是不打彎的,直抵樓上的閨閣,那二樓的臨了街的窗戶便流露出了風情。上海東區的新式里弄是放下架子的,門是鏤空雕花的矮鐵門,樓上有探身的窗還不夠,還要做出站腳的陽臺,為的是好看街市的風景。
院里的夾竹桃伸出墻外來,鎖不住的春色的樣子。但骨子里頭卻還是防范的,后門的鎖是德國造的彈簧鎖,底樓的窗是有鐵柵欄的,矮鐵門上有著尖銳的角,天井是圍在房中央,一副進得來出不去的樣子。
西區的公寓弄堂是嚴加防范的,房間都是成套,一扇門關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墻是隔音的墻,雞犬聲不相聞的。房子和房子是隔著寬闊地,老死不相見的。
但這防范也是民主的防范,歐美風的,保護的是做人的自由,其實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誰也攔不住的。那種棚戶的雜弄倒是全面敞開的樣子,油毛氈的屋頂是漏雨的,板壁墻是不遮風的,門窗是關不嚴的。
這種弄堂的房屋看上去是鱗次櫛比,擠擠挨挨,燈光是如豆的一點一點,雖然微弱,卻是稠密,一鍋粥似的。它們還像是大河一般有著無數的支流,又像是大樹一樣,枝枝杈杈數也數不清。
它們阡陌縱橫,是一張大網。它們表面上是袒露的,實際上卻神秘莫測,有著曲折的內心。
黃昏時分,鴿群盤桓在上海的空中,尋找著各自的巢。屋脊連綿起伏,橫看成嶺豎成峰的樣子。
站在制高點上,它們全都連成一片,無邊無際的,東南西北有些分不清。它們還是如水漫流,見縫就鉆,看上去有些亂,實際上卻是錯落有致的。
它們又遼闊又密實,有些像農人撒播然后豐收的麥田,還有些像原始森林,自生自滅的。它們實在是極其美麗的景象。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
積著油垢的廚房后窗,是專供老媽子一里一外扯閑篇的;窗邊的后門,是供大小姐提著書包上學堂讀書,和男先生幽會的;前邊大門雖是不常開,開了就是有大事情,是專為貴客走動,貼了婚喪嫁娶的告示的。它總是有一點按捺不住的興奮,躍躍然的,有點絮叨的。
曬臺和陽臺,還。
二、關于三大明樓詩詞的名句
樓主有錯別字,“明”應作“名”。
黃鶴樓 黃鶴樓⑴送孟浩然⑵之⑶廣陵⑷ 李 白 故人⑸西辭黃鶴樓,煙花⑹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⑺,唯見⑻長江天際⑼流。
滕王閣 滕王閣 東坡書滕王閣序(局部)唐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樓 唐 張九齡 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去霞千里開,洲渚萬形出。
淡淡澄江漫,飛飛度鳥集。 邑人半艫艦,津樹多楓橘。
感別時已屢,憑眺情非一。 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秩。 謬忝為邦寄,多慚理人術。
駑鈍雖自勉,倉廩素非實。 陳力倘無效,謝病從芝術。
登城樓望西山作 唐 張九齡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崖久不在。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游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滕王閣 唐 杜牧 滕閣中春綺席開, 柘枝蠻鼓殷情雷. 垂樓萬幕青云合, 破浪千帆陣馬來. 未掘雙龍牛斗氣, 高懸一榻棟梁材. 連越控巴知何事, 珠翠沉檀處處催. 鐘陵餞送 唐 白居易 翠幕紅筵高在云, 歌聲一曲萬家聞. 路人指點滕王閣, 看送忠州白使君. 滕王閣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無已時, 陳蕃徐孺去何之? 愁來徑上滕王閣, 覆取文公一片碑. 題滕王閣 宋 蘇轍 客從筠溪來,奇側舟一葉。 忽觀章貢馀,晃蕩天水接。
霜風出洲渚,草木見毫末。 氣奔西山浮,聲動古今業。
樓觀卻相倚,山川互開闔。 心驚魚鳥會,目送鳧雁滅。
遙觀客帆久,更悟江流闊。 使君東魯儒,府有徐孺榻。
高談對賓旅,確論精到骨。 余思屬洲山,登臨寄遺堞。
驕王應笑滕,狂客亦憐勃。 萬錢罄一飯,千金買豐碣。
毫氣相凌蕩,俳語終倉卒。 事往空長江,人來逐飛楫。
和篇亦無陋,抱恨費彈壓。 但當倒瓶罌,一醉滄江月。
登 滕 王 閣 宋 蘇軾 坐久淡無慮,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漁火,繁露濕江城。
向夕橫燕望,今宵習楚聲。 因憐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滕王閣感懷 宋 王安國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閣魏然枕碧流。 勝地幾經興廢事,夕陽偏照古今愁。
城中樹密千家市,天際人歸一葉舟。 極目煙波吟不盡,西山重迭亂云浮。
和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 宋 朱熹 滕王閣下水初生, 聞道登臨復快晴. 帝子豈知陳跡在, 長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罷珠簾卷, 檐鐸風驚玉配鳴. 滿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賀新郎>>賦滕王閣 宋 辛棄疾 高閣臨江渚, 訪層城,空余舊跡,暗然懷古. 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云暮雨. 但遣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綠,映悠悠潭影長如故. 空有恨,奈何許! 王郎健筆夸翹楚. 到如今,落霞孤鶩,競傳佳句. 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簾歌舞. 為徙倚,闌干凝佇. 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 誰共飲?有詩侶. 長壽樂 宋 李清照 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 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
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 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 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
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滕王閣 宋 文天祥 五云窗戶瞰滄浪, 猶聞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時黃道闊, 江山一片畫圖長. 回風何處搏雙雁, 凍雨誰人駕獨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閣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閣次韻劉允叔 宋 戴復古 消遣客懷尋勝事,酒杯詩卷得同攜. 當年杰閣棲龍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斜照浴紅秋水上,好山橫碧畫欄西. 幾人登覽皆磨滅,惟有前峰壓不底. <<滿江紅>>登滕王閣 宋 吳潛 萬里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 正檻外,西山云漲,章江濤作. 何處征帆林杪去,有時野鳥沙邊落. 近簾鉤,暮雨掩空來,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 向黃昏,斷送客魂銷,城頭角. 滕 王 閣 王英 連城高閣起崔嵬,帝子曾經歌舞來。
四面簾櫳開晴霧,半空簫鼓隱春雷。 緱山謾說乘龍去,遼海徒聞化鶴回。
惟有三王遺刻在,年年風雨長莓苔。 滕 王 閣 宗必經 高閣連城十二欄,西風領客共躋攀。
半簾煙雨長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間。 雁帶秋聲歸別浦,鶯分春色過巴山。
當年蛺蝶知誰畫,一夢莊周去不還。 滕 王 閣 虞集 天寒江閣立蒼茫,百尺欄桿迤夕陽。
歲久魚龍非故物,春深蛺蝶是何王? 帆檣星斗通南極,車蓋風云擁豫章。 燈火夜歸湖上雨,隔鄰呼酒說干將。
題 滕 王 閣 虞集 豫章城上滕王閣,不見鳴鑾佩玉聲。 惟有當時簾外有,夜深依舊照江城。
滕王閣 虞集 危樓百尺倚欄桿,滿目江山不厭看. 空翠遠凝江樹小,落霞飛送酒杯寬. 千年劍氣沖牛斗,半夜天香下廣寒. 我欲乘鸞朝帝闕,五云深處是長安. 滕 王 閣 王慎中 前王歡賞地,棟宇已成空。 惟有西山色,還將舊日同。
夷猶臨短檻,感嘆對長風。 世事匆匆里,江流自向東。
滕 王 閣 李東陽 滕王高閣罷崔嵬,誰筑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