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夜雨敲窗詩詞
1、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作者:清代 納蘭性德
原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裊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譯文:
乍暖還寒的天氣下著小雨,酒醉后殘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著秋天的傷感情緒。果然是在懷念遠方的人啊,連眼淚都把青衫濕潤了。
相思之情不勝愁苦,我一個人孤枕而眠,更覺煩悶無聊。彈指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還記得當初和你分別時,桃花千樹、楊柳依依的畫面,這一切多么令人懷念又惆悵啊。
2、折桂令·雨窗寄劉夢鸞赴宴以侑尊云
作者:元代 喬吉
原文:
妒韶華風雨瀟瀟,管月犯南箕,水漏天瓢。濕金縷鶯裳,紅膏燕嘴,黃粉蜂腰。梨花夢龍綃淚今春瘦了,海棠魂羯鼓聲昨夜驚著。極目江皋,錦澀行云,香暗歸潮。
譯文:
老天妒嫉人世韶華才灑下瀟瀟風雨,星宿們相互爭斗鬧得大雨像瓢潑盆傾,這大雨可否淋濕了你飾著金飾的舞衣?想著你紅艷迷人的小嘴,
黃粉蜂一般的細腰,想著你離別時鮫人般的淚珠如梨花帶雨。你離開我讓我身體憔悴消瘦,風雨打海棠聲聲如戰鼓讓我難以入睡,極目遠望江畔小路,行云重重可否阻礙你回來?你滿身香氣可否也被雨水沖淡?
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作者:宋代 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4、虞美人·聽雨
作者:宋代 蔣捷
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5、夜雨寄北
作者:唐代 李商隱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二、看看這首小詩:)辭故鄉昨夜冷雨敲窗欞,披裘屈指數寒星忽億去時少
律詩是有很嚴格格律的,要講究平仄、對仗、壓韻及“黏”和“對”。
平仄要求一句之中平仄要相間,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兩字間的平仄是相間的。出句和對句的平仄要相對,如果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聯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對仗就是要求一聯之中出句和對句須用對偶,一般規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虛詞對虛詞等。 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白日”對“黃河”,“依”對“入”,“山”對“海”等。
壓韻,二、四、六、八句須壓韻,就是句末的字須是同韻腳的。如你詩中的“聲”和“生”的韻母都是eng,這就是壓韻。
律詩要求隔句一韻,一般用平聲韻。第一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
律詩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共四聯。其中頷聯和頸聯必須用對仗,其余的可用可不用。
所謂“對”指在一聯中,出句和對句的平仄須相對,出句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對句就應為: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叫相對,也是為了讀起來好聽。
“黏”指平粘平,仄粘仄;后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相一致, 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如上聯對句的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下聯出句的平仄就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第二字的平仄一樣,都是平聲,但格式又不能完全相同,須有些變化。以達到抑揚頓挫之美。
此外,律詩還有好多的格律,這只是基本的,你明白了這些再說吧。 注:平指陰平、陽平二聲。
仄指上聲、去聲二聲。古時還有入聲,也歸為仄聲,現代入聲僅存于方言中。
看你的詩,首先,韻腳壓錯了,在古詩韻中“冬”和“星、生、身”不是一個韻部的。 其次,頷聯和頸聯沒用對仗。
第三,平仄完全不對,不要說“黏”和“對”了,一句之中的平仄都是不對的。 如第一句“昨夜冷雨敲窗欞,披裘屈指數寒星”你的平仄為: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律詩的平仄格律只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四種,你的完全不對。
不過,當然,你是完全不懂律詩格律的,能寫成這樣子挺難得了,如果你把它改成現代詩可能會更好。 從字面上看,你對景物的選取來到達意境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繼續努力。
先寫這么多吧,有疑問再來問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