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數字的詩,謎語,對聯
詩歌創作的技巧很多,數字入詩乃技巧之一。
據統計,一部《唐詩三百首》,嵌入數字的詩就有一百三十首。其實,何止是唐詩,歷代詩歌數字入詩隨處可見。
如:“一將功成萬骨枯”、“二十四橋明月夜”、“三千寵愛在一身”、“四時可愛唯春日”、“五岳尋仙不辭遠”、“六朝如夢鳥空啼”、“七八個星猶在天”、“八千里路云和月”、“九曲黃河萬里沙”、“十年辛苦不尋常”、“百年世事不勝悲”、“千呼萬喚始出來”、“萬里歸心對明月”等等。但是,數字入詩與數字詩并不是一回事。
要稱為數字詩,至少要有四分之三的句子嵌入數字才算“達標”。 清人王士禎作過一首《題秋江獨釣圖》,是有名的數字詩: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這首詩連用九個“一”,把漁人一邊歌唱、一邊喝酒、一邊釣魚的瀟灑之態刻劃得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據說,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婚后不久,司馬相如即赴長安做了官,五年不歸。
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來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
不料拆開一看,只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數字。聰明過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數字無“億”即無“意”啊!于是,她滿含悲憤,寫了一首數字詩: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欲亂,三月桃花隨流水,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你看,這首數字詩寫得多好。難怪司馬相如讀后越想越慚愧,終于用駟馬高車,把卓文君接到了長安。
(胡興太) 記憶中的數字詩 人民日報海外版1月11日《妙趣橫生的數字詩文》一文,談到宋代女詩人朱淑貞的《斷腸謎》: 下樓來,金錢卜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這著詩每一句都是一個字謎,全起來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我少年時聽一位同學講過類似的一首詩,他沒有說作者是誰。那詩曰: 好元宵,兀坐燈光下; 叫聲天,人在誰家?! 恨玉郎,無一點直心話; 事臨頭,欲罷不能罷。
從今后,吾當絕口不言他; 論交情,也不差。 染成皂,說不得清白話; 要分開,除非刀割下。
到如今,拋得我才空力又差; 細思量,口與心兒都是假。 這一首比起朱淑貞的那一首,也并不遜色,尤其是“染成皂,說不得清白話”,“細思量,口與心兒都是假”,實在令人叫絕。
此外還記得故鄉的群眾中流傳一首破除迷信、推倒泥塑神像的詩: 一言不發, 二目無光, 三餐不吃, 四身無力, 五臟不生, 六親不認, 七竅不通, 八面威風, 九叫不動, 十實無用。 這里給泥塑神像列出了十大“罪狀”,算得上是一篇檄文。
據群眾說:當年推倒宣揚封建迷信神像的時候,就念這首詩,念到“十實無用”一句以后,緊跟著就是齊聲怒吼:“推倒它!”大家一齊用力,就把神像推倒了。 (馮廣) 數字入詩添佳趣 有一首古詩,舊時,常為兒童啟蒙誦讀,流傳頗廣。
詩云: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 此詩妙在順序嵌進十個基數,寥寥數語,描繪出一幅恬靜淡雅的田園景色,勾起人們不盡的情思和神往。
清道光時,官員腐敗,皆嗜鴉片,衙門盡設煙館,一片烏煙瘴氣。有人套改此詩嘲之: 一進二三堂,床鋪四五張; 煙燈六七盞,八九十支槍。
抗日戰爭時的“陪都”重慶,公共汽車常常中途拋錨,乘客徒喚奈何,只好信口打油: 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嵌入十個基數的對聯并不多見。
有副諧聯: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講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讀后令人捧腹。
原來先生講命,恰如孩童信口念數,是不值得認真的。 若要上下聯語皆含十個基數,那撰聯就更難了。
相傳,古時有位教書先生,學識淵博,其七個弟子都中了進士。為了給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選擇佳婿,他出了一個上聯: 一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嬌。
要求七個學生應對招親,條件是下聯倒序嵌入十個基數。眾人冥思苦想,從上午直到月出,終未成對,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歸。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離去,忽聞更鼓聲聲,頓時觸景生情,悟出下聯: 十九月,八分圓,七個進士六個還,五更四鼓三聲響,二喬大喬一人選。 終于成就了一樁文字姻緣,師生皆大歡喜。
(杜國林)。
二、四個數字組成的成語
中華成語大詞典
一五一十
【拼音】:yī wú yī shí
【解釋】: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五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示例】:他把事情發生的經過~地向大家講了一遍。
【近義詞】:原原本本、一清二楚、滴水不漏
【反義詞】:含糊不清、一塌糊涂、有始無終
【歇后語】:唱戲的打板子
【語法】:作狀語、補語;形容查點數目
【英文】:whole story as it had happened
【日文】:一部始終(いちぶしじゅう)
【法文】:exactement
【德文】:ausführlich
三三兩兩
【拼音】:sān sān liǎng liǎng
【解釋】: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出處】: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引晉人《嬌女》詩:“魚行不獨自,三三兩兩俱。”宋·辛棄疾《念奴嬌·雙陸》詞:“袖手旁觀初未說,兩兩三三而已。”
【示例】:時文林街一帶已有歪戴呢帽的人~散在街上。 ★《聞一多全集·年譜》
【近義詞】:稀稀拉拉
【反義詞】:密密麻麻
【歇后語】:螞蟻游玩;十個人排四隊
【語法】:作定語、狀語;形容數目不多
【英文】:in twos and threes
【日文】:三三五五 (さんさんごご
【法文】:en petits groupes
【德文】:zu zweit oder zu dritt
七七八八
【拼音】:qī qī bā bā
【解釋】:①猶言差不多。②猶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樣。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9章:“他于是就七七八八給潤葉說了老半天,除過關于將來生育方面的困難外,他主要闡述了這門親事的好處。”
【示例】:請把這些~收拾整齊。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千千萬萬
【拼音】:qiān qiān wàn wàn
【解釋】:形容為數極多。
【出處】:唐·杜牧《晚晴賦》:“千千萬萬之狀容兮,不可得而狀也。”
【示例】:大爺,你可~見了這二個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話!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近義詞】:萬萬千千
【反義詞】:三三兩兩、零零碎碎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數量極多
【英文】:millions upon mill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