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悟禪的詩句有哪些
菩堤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時時勤撫拭, 莫使惹塵埃。
空手把鋤頭 ——南北朝?善慧大士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千 家 飯 ——南北朝?契此和尚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 插 秧 詩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有物先天地 ——南北朝?善慧大士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和無名法師《秋夜草堂寺禪房月下》詩 ——梁?劉孝先 幽人住山北,月上照山東。
洞戶臨松徑,虛窗隱竹叢。 山林避炎影,步徑逐涼風。
平云斷高岫,長河隔凈空。 數螢流暗草,一鳥宿疏桐。
興逸煙宵上,神閑宇宙中。 還思城闕下,何異處樊籠。
東林寺詩 ——梁?劉孝綽 月殿耀朱幡,風輪和寶鐸。 朝猿響薨棟,夜水聲帷箔。
入若邪溪詩 ——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開善寺詩 ——梁、陳?陰鏗 鷲嶺春光遍,王城野望通。 登臨情不極,蕭散趣無窮。
鶯隨入戶樹,花逐下山風。 棟里歸云白,窗外落暉紅。
古石何年臥,枯樹幾春空? 淹留惜未及,幽桂在芳叢。 贈法和頌 ——后秦?鳩摩羅什 心山育明德,留熏萬由延。
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陵峰采藥觸興為詩 ——晉?帛道猷 連峰數千里,修林帶平津。
云過遠山翳,風至梗荒榛。 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
閑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 始知百帶下,故有上皇民。
祖道賦詩 ——隋?慧曉 平生本胡越,閩吳各異津。 聯翩一傾蓋,便作法城親。
清談解煩累,愁眉始得伸。 今朝忽分手,恨失眼中人。
子向徑何道,慧業日當新。 我住邗江側,終為松下塵。
沉浮從此隔,無復更有因。 此別終天別,迸淚忽沾巾。
贈衡岳僧 ——唐?懷素 祝融高座對寒峰,云水昭丘幾萬重。 五月衲衣猶近火,起來白鶴冷清松。
題僧院 ——唐?靈一 虎溪閑月引相過,帶雪松枝掛薜蘿。 無限青山行欲盡,白云深處老僧多。
簡寂觀 ——唐?靈徹 古松古柏巖壁間,猿攀鶴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時見山翁來取雪。
月夜泛舟 ——唐?法振 西塞長云盡,南湖片月斜。 漾舟人不見,臥如武陵花。
暮秋宿友人居 ——唐?無可 招我郊居宿,開門但苦吟。 秋眠山燒盡,暮歇竹園深。
寒浦鴻相叫,風窗月欲沉。 翻嫌坐禪石,不在此松陰。
法華寺上方題江上人禪室 ——唐?皎然 路入松聲遠更奇,山光水色共參差。 中峰禪寂一僧在,坐對梁朝老掛枝。
宿支硎寺上房 ——唐 (作者不詳) 上方精舍遠,共宿白云端。 寂寞千峰夜,蕭條萬木寒。
山光霜下見,松色月中看。 卻與西林別,歸心即欲闌。
欲歸山留別韓潮州愈偈 ——唐?大顛 辭君莫怪歸山早,為憶松蘿對月宮。 臺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云封。
馬上作 ——唐?貫休 柳岸花堤夕照紅,風清襟袖轡璁瓏。 行人莫訝頻回音,家在凝嵐一點中。
春送僧 ——唐 (作者不詳) 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雨到江潯。 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寄詩友 ——唐?齊己 天地有萬物,盡應輸苦心。 他人雖欲解,此道奈何深。
返樸遺時態,關門度歲陰。 相思去秋夕,共對冷燈吟。
懷巴陵舊游 ——唐(作者不詳) 洞庭云夢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題后,何人更倚樓。
日西來遠槕,風外見平流。 終欲重尋去,僧窗古岸頭。
牧童 ——唐?棲蟾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向前溪照碧流 ——唐?寒山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巖邊坐盤石。 心似孤云無所依,悠悠世事何須覓。
碧澗泉水清 ——唐?寒山 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
布袋和尚偈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悟道詩 ——唐?某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不是眾生不是相 ——唐?大川禪師 不是眾生不是相,春暖黃鶯啼柳上。 說盡山河海月情,依前不會還悵惆。
休惆悵,萬里無云天一樣。 山高豈礙白云飛 ——唐?大川禪師 舊竹生新筍,新花長舊枝。
雨催行客到,風送片帆歸。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
遠觀山有色 ——唐?大川禪師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只為轉分明。
藉婆衫子拜婆年 ——唐?大川禪師 藉婆衫子拜婆年,禮數周旋已十分。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似水如云一夢身 ——唐?大川禪師 似水如云一夢身,不知此外更何親。 個中不許容他物,分付黃梅路上人。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題峰頂寺 ——唐?李白 夜宿峰頂寺,舉手捫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春行即興 ——唐?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
二、悟禪的詩句有哪些
神秀示法證悟詩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示法證悟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靈云志勤開悟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
巖上桃華開,花從何處來?
靈云嬋一見,回首舞三臺.
何山守旬開悟詩
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
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
三、描寫禪語古詩詞有哪些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經,如船截流渡。
世親止欲偈
趣求諸欲人,常起于希望。
諸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
莫貪淫欲偈
勇者入定觀,身心所與塵,
見已生穢惡,如彼彩畫瓶。
水中撈月偈
此諸癡獼猴,為彼愚導師。
悉墮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禪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慧能悟禪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釋迦牟尼說倒惑偈
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纓絡。
倒惑心亦爾,謂從已身出。
如彼丑陋婢,見影謂已有。
龐蘊舉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
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王安石論戲場偈
諸優戲場中,一貴復一賤。
心知本相同,所以無欣怨。
慧能論禪不在坐偈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宋濂贊永明延壽偈
我與導師有宿因,般若光中無去來。
今觀遺像重作禮,忽悟三世了如幻。
靈山一會猶儼然,愿證如如大圓智。
四、達摩悟禪詩句
1、亦復如是者、是標明、受想行識、與前色字、合為五字、一體也、五字者、五蘊也、五字、五則者、亦名五陰。亦復如是者、五蘊、五則、亦如是也、如是者、五蘊、五則、非一非二也。非一者、色、受、想、行、識、五則、五義也。非二者、其五蘊、五則、即是一體也、一體者、喻人身、與兩手、兩足、合為一體也、所謂一體者、非一非二也。我等參者、理當、一體皆空也、方為、五蘊皆空也。集句。亦復如是者、如是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證、如是本末一體、即無有不清凈、之處。清凈者、空五蘊也、能空五蘊時、其他諸行、不空亦空盡矣。——滌華禪師《心經注解》
2、受是接受(二)想是妄想(三)行是行為(四)識是識別(五)與前色字、合并為伍、其名為、五蘊、其號為五陰。五陰者1、色者、倘見諸色時、心無迷惑、在無迷惑中、無貪、無愛、無取、無舍、是名色空2、受者、若遇諸受時、非義勿受、弗以道性者、勿受、受無愛相、是名受空3、想者、真心無相、亦無想執、更無推測、本無希望、即無我相、是名想空4、行者、若一舉一動、一勤一止、以及、知覺、無污其心、無動其意、其心若水、其意如山、其名為識空。集句。受相行識、與色為伍、即名為五蘊、倘無、人我是非、即名、為空、倘時時如是、即名到彼岸。倘空五蘊、即得其綱、所謂綱舉目張。綱舉者、真心明也、目張者、本性見也、明心見性之人、弗得其果、弗證其道者、弗可能也。——滌華禪師《心經注解》
3、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萬象、其萬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顯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無四相、能空五蘊、與眼之所見、耳之所聞、鼻之所嗜、舌之所嘗、身之所觸、意之所感、識之所別者、見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見、不聞、不嗜、不嘗、不觸、不感、不別者。而是、無染、無住、無能動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證得三果之人也。——滌華禪師《心經注解》
4、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靈有覺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無靈覺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礙真空。所謂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顯、真空、之德、之用、之靈也。——滌華禪師《心經注解》
5、色者、多種顏色也、色者、多者、多種、多類、之別也。色者、是某心內、分別、諸眾生相中、多類之別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動、有止者、其性皆不離、其色也。以及妄念、與欲性、亦復如是、總名為色也、甚至舉心動念、行住坐臥、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滌華禪師《心經注解》
五、有關禪的詩句詩詞
1.你若比別人強一點。別人會嫉妒你。你若比別人強很多,那么別人就會敬佩你。
2.一個思想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影響我們,只要我們相信它是真的。
3.最積極和充實的人生,是不斷努力把句號變為逗號
4.做人至要緊姿勢好看,如果惡形惡狀地追求一件事,
那麼,贏了也等於輸了.
5.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尼采
1、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6、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
7、蟻穴雖小,潰之千里。
8、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
9、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10、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
12、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14、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6、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工作最大的資產。
17、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18、世上并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21、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
22、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貧窮的制造廠。
25、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樹。
27、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28、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六、寒山寺悟禪
你需要的是它嗎?
寒山寺悟禪
王本道
少時讀張繼的《楓橋夜泊》,還以為這寒山一定是個古木參天、風景佳秀的名山。許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寒山寺始建于南朝,唐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在此主持。后拾得東渡日本,只剩下了寒山,后人便因僧命寺。平心而論,《全唐詩》中所收張繼的40余首詩中,其他詩作稱不上是上上佳品,惟獨這首《楓橋夜泊》堪稱唐詩中的精品。詩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禪林;寺又使張繼和他的詩遠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訪這千年古寺。
大雄寶殿的香火很旺,身著各色服裝的善男信女們虔誠地頂禮膜拜著,眾位高僧也手持木魚,雙目緊閉,肅穆地為膜拜者口誦經文。據說,寒山寺的古鐘只有午夜時分才可敲響,千余年來,那108下鐘聲不知震撼過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讓我奇怪的是,眼下還是正午時分,伴隨著大雄寶殿庭院里的裊裊青煙,鐘樓里的鐘聲竟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寺內碑廊陳列的碑刻聞名遐邇,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對張繼的這首詩,歷來的注釋一直比較低調,稱其是一首抒發羈旅愁情的七絕。對此,我一直不以為然。特別是三四兩句,以往普遍認為是凄楚的鐘聲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濃烈。而我卻以為,恰恰是這鐘聲使作者自省自警,從一腔愁緒中得到了解脫。按佛經的說法:“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當年張繼赴京趕考名落孫山歸途羈旅楓橋,冷月西斜,棲烏驚噪,難免悲從中來。但作者的情緒并沒有止限于此,當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來,他深受啟迪,于是詩興大發,留下了這千古絕唱。或許也正是這鐘聲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煩惱,促使他繼而刻苦攻讀,再次進京應試,終于中了進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楓橋夜泊》大概應該歸于禪詩一類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諳禪事,但進得廟來也想體會一下個中的滋味。從張繼夜泊楓橋的那段短暫的經歷,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人在孤寂困窘之時,若能靜心自慮,讓思維產生另外一個亮點,想必會起到安撫心神,發人思索,寄寓對美好未來期待的作用。“禪”正是這樣。但要學禪事進入禪的境界還真是件難事,只有靠自己的靈性去認識或領悟。古人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唐代詩人王維曾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窮之處不但不煩不惱而且產生了觀云的興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現了作者被罷官后貶到邊陲的心境,盡管孤獨寂寞,卻仍有“寒江獨釣”的興味。而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一種大境界、大超脫。正由于這樣,我國歷史上眾多的知識分子盡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幾經沉浮,但大多都能虛懷若谷,安之若素。
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經西斜,毗鄰寺廟的古道之上,長街人流,裙帶飄香,“人面桃花相映紅”。許多人周身洋溢著朝拜之后的虔誠與滿足。其實,這光怪陸離的人世間,正設置著種種誘人的機遇和惱人的坎坷在等待著他們。是春風得意抑或是厄運當途,任何人都無法預料。既然進廟燒香,就要有個禪的心態,否則,欲無止境,當了皇帝還想成仙,過高的期望值往往導致物極必反,喜極生悲。世事哪得諸般都占盡呢?凡人還是應該調整心態,安心靜慮,平和地待人、待己、處事。即使是華蓋當頭又回天無力,那就學學莊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還能落得個“知足者常樂”的結局呢!
感悟:
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重點不在記游,而在記悟,記作家游覽寒山寺的精神收獲。這種收獲自然連接著今日寒山寺的鐘聲殿影,但更折映出寒山寺身上濃縮的中國古典詩歌的信息和傳統,以及它們所蟄伏的中國古代詩人每有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散文啟示我們,我們雖大多不是信禪之人,也真的不諳禪事,但我們卻完全可以做到淡看榮辱,笑對甘苦,人生順也罷,逆也罷,都泰然面對。順時莫傲,逆時莫倒!欲有止境,理智公平的審視自己,以平和的心態待人,待己,處事!
七、關于隨緣的詩句有哪些
1. 悟了莫求寂滅,隨緣只接群迷。尋常邪見及提攜。方便指歸實際。五眼三身四智,六度萬行修齊。圓光一顆好摩尼。利物兼能自利。----張伯端《西江月·悟了莫求寂滅》
2. 折腳鐺中,二時粥飯隨緣過。東行西坐。不識而今我。壞盡田園,終日且婆和。還知麼。錐也無個。肘露衣衫破。----向子諲《點絳唇·折腳鐺中》
3. 時時,須點檢,隨緣遣性,何更興嗟。那浩然獨得,迥絕痕瑕。----曹勛《滿庭芳·玉景明心》
4. 一枕暑風外,事事且隨緣。隨緣何處琴劍,閑泊此層巔。----韓淲《水調歌頭·一枕暑風外》
5. 中和無與擬,摏作一家春。俗事縈人何日了,隨緣女嫁男婚。----魏了翁《臨江仙·七夕長留河漢女》
6. 不憨癡,不狡詐,不風顛。隨緣飲啄,算來命也付之天。萬事不由計較,造物主張得好,凡百任天然。世味只如此,拼做幾千年。----葛長庚《水調歌頭·有一修行法》
7. 漸小白、長紅無數。客子雖非河陽令,也隨緣、暫作鶯花主。----劉克莊《賀新郎·溪上收殘雨》
8. 細閱浮生,為甚底、區區碌碌。算只是、信緣隨分,早尋歸宿。造物小兒忺簸弄,翻云覆雨難擐觸。----吳潛《滿江紅·細閱浮生》
9. 我是仙蓬舊主人,一生常得自由身。退歸自合稱山長,變化猶應侍帝晨。得酒不妨開口笑,學人難作捧心顰。壟中且復隨緣住,又見湖邊草木新。----陸游《遣興》
10. 老子齋居罷擊鮮,木盤竹箸每隨緣。鄰僧不用分香缽,蓮芡猶堪過半年。----陸游《秋思》
11. 掩卷平生有百端,飽更憂患轉冥頑。偶聽啼鴂怨春殘。坐覺無何消白日,更緣隨例弄丹鉛。閑愁無分況清歡。----王國維《浣溪沙》
12. 閑中每自得,閑意非陸沉。蟻穴漫說夢,鷗盟誰更尋。一年記好處,萬緣隨夙心。即以洗其勞,清月升層林。----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
13. 參透西來鼻祖禪,乘時東去廣流傳。鑊湯爐炭隨緣人,劍樹刀山自在攀。教海義天休更問,龍宮寶藏豈能詮。翻身師子通涂妙,活捉魔王鼻孔穿。----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14. 隨緣逐處便安閑,不入朝廷不住山。心似虛舟浮水上,身同宿鳥寄林間。尚平婚嫁了無累,馮翊符章封卻還。 處分貧家殘活計,匹如身后莫相關。----白居易《詠懷》
15. 隨緣度、莫動真陽。歸根處,神凝脈住,玉界發天光。風高,鵬翼遠,水深舟運,物理昭彰。----張繼先《滿庭芳·閑里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