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鳳凰古城風雨橋的詩句
1.《秋日雜詠》:“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東西.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一溪
2.《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墮時有聲.柳橋東岸倚筇立,聊借水風吹宿醒.”
3.《柳橋》:“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4.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5.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6.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鳳凰古城有好幾座橋,風橋、雪橋、云橋、霧橋、虹橋、南華橋 風橋在豹子灣路萬名塔附近,雪橋在南華大橋上面不遠,云橋在豆腐灣,霧橋在風橋下游,虹橋在古城中心區江天廣場,南華大橋在南華門。
二、古人關于風雨橋的詩詞
在平坦河的目錄上 檢索大山的寧靜 幾枚明清時代的書簽 標識字里行間 一頁頁風雨不老的心情 千百年的桃花流水 載來田園炊煙裊裊溫馨 蒼茫的山色涌來 掀起老人煙袋里的辛辣 眉峰上的風塵 鋪天蓋地的風雨 劃亂風雨橋的安寧 寫生的女孩 把水墨侗鄉的春秋 畫入雨絲交織的晨昏 感受風雨橋的風雨 群山吹奏 九十九個侗寨的蘆笙 平坦河歡唱 九十九曲侗族大歌的和聲 天籟濕濕的音域 潑向綠濤迷茫的山林 侗家的歷史 在風雨橋上風干保存 風雨還在一遍遍刷新 播種年復一年的稻黍 收割多嘎多耶彩色的足音 沿平坦河的四季 琵琶歌走向山外 捧一份水靈靈的風景。
三、描寫鳳凰古城風雨橋的詩句
1.《秋日雜詠》:“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東西.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一溪 2.《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墮時有聲.柳橋東岸倚筇立,聊借水風吹宿醒.” 3.《柳橋》:“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4.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5.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6.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鳳凰古城有好幾座橋,風橋、雪橋、云橋、霧橋、虹橋、南華橋 風橋在豹子灣路萬名塔附近,雪橋在南華大橋上面不遠,云橋在豆腐灣,霧橋在風橋下游,虹橋在古城中心區江天廣場,南華大橋在南華門。
四、風雨橋上共風雨的詩詞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為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樂天》:“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里鏡,安得故人生羽翼,飛來相伴醉如泥。”
宋之問(?-713?)為初唐著名詩人,中宗時(684)為越州長史, 飽覽越中風光。宋之問的《游云門寺》寫到了云門石橋的情景:“維舟探靜域,作禮事尊經。龕依大禹穴,樓依少微星。。。虹橋轉翠屏”。
李紳(772-856),唐大詩人,大和七年(833)為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靈汜橋》是一首完整的詠橋詩,詩曰:“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回塘。岸花前后聞幽鳥,湖月高低怨綠楊。能促歲陰惟白發,巧乘風馬是春光。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凋零憶越鄉。”
華鎮(約1093年前后在世),北宋著名詩人,又名華安仁,會稽人。《還珠橋》:“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清風不共門墻改,長與寒泉起浪花。”
陸游(1125-1210),山陰人。古代愛國詩人,他一生所存9300 多首詩至少寫到30多座橋,有百余首橋詩。陸游與云門寺結下深厚的感情,這里曾經是陸游早年讀書之處,史稱“ 云門草堂”。《五云橋》:“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第二句是描繪石橋的千古佳句。《秋思》:“山步溪橋又早秋,飄然無處不堪游,僧廊偶為題詩入,魚市常因施藥留”。
五、描寫廣西三江風雨橋的作文
三江,這個美麗、富饒的名字。這里風美、土美、人美、景更美。聞名中外的“程陽風雨橋”就是三江美景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因為三江的美景多,所以人們才編了一首歌叫作《三江美》……
風雨橋由四根石柱頂著,石柱很大,要五、六個人才能合抱住,橋上全是用木頭筑成,沒有用一顆鐵釘,這可是侗族同胞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建造出來的。橋上的設計更是精致,人們把人道和畜道分開,所以走在橋上就不感到臭氣熏天了。站在風雨橋上放眼望去,千山一碧,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還能觀賞到侗寨的風光呢,美景盡收眼底。風雨橋底是一條碧綠清澈的河流,水車在水中“嘩嘩嘩”的轉,好像在和小孩們打水仗。至于河岸邊,當屬花草的底盤咯,是不是春姑娘把芽都拋在這里了?你看:那嫩綠的芽兒,那五顏六色、爭艷斗妍的花兒,多美啊!
旅游者只要來到三江,總要到程陽風雨橋一游。所以來這里旅游的人絡繹不絕,看后又紛紛脫口而贊……
河水倒映著風雨橋,風雨橋倒映在河面上。一切都好象是老天的安排,要讓風雨橋永遠都留在這美麗的侗鄉,永遠都不能被任何東西帶走,這里好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啊,程陽風雨橋,三江因你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