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蘆花的詩句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句 宋 周師成 黃蘆花白月無賴,烏桕葉紅秋可憐.
句 宋 張一齋 忘即蘆花業里宿,起來誤作雪天吟.
句 宋 楊徽之 新霜染楓葉,皓月臘蘆花.
句 宋 幸夤遜 深妝玉瓦平無垅,亂拂蘆花細有聲.
句 宋 趙訥軒 門外須臾風竹定,櫓聲搖曳出蘆花.
白鳥一雙簾外去,蘆花風靜釣舟閑.
西□ 宋 郭祥正 遠近皆僧剎,西□八九家.
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宋 朱槔 云暖綱橫危磴,日沉舟泊平沙.
唉乃一聲歸去,炊煙遙起蘆花.
漁翁 宋 朱繼芳 漁翁家在何許,慣宿蘆花不歸.
昨夜江村欲雪,百錢買得蓑衣.
寄審知 宋 趙蕃 楓赤蘆花白,扁舟夜泊時.
平生故人夢,細雨說相思.
瀟湘八景詩·平沙落雁 宋 張經 喚侶下寒汀,爭宿蘆花萼.
夜半漁翁過,驚起還飛落.
題時遁澤畫卷十首 宋 王柏 江村依密樹,目遠送征鴻.
不盡暮天碧,誰續蘆花風.
題光福劉伯祥所藏東坡枯木及漁村落落照圖 宋 孫應時 夕陽雁影江天,明月蘆花醉眠.
乞我煙波一葉,伴君西塞山邊.
水邊聞雁 宋 宋伯仁 蘆花新有雁,四面水連天.
清凈非人世,吾詩詠不全.
和之美河洲四詩 宋 司馬光 寂寂河洲夜,蘆花繞墟舍.
孤客久未眠,窗燈落寒灺.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釋祖欽 秋氣凄清,秋光淡蕩.
鷺鷥飛下遙天,明月蘆花一樣.
千竿夾 宋 洪咨夔 方雨江流紅,示霜蘆花紫.
寂寂遠帆來,拍拍晴鷗起.
聞笛 宋 董嗣杲 四海水尚淺,孤城愁更深.
船上何人笛,吹入蘆花林.
野步十首 宋 陳普 流水數株殘柳,西風兩巖蘆花.
荒草客愁遠道,夕陽牛帶歸鴉.
江上見數漁舟為公卒所窘 明 袁宏道 釣竿拂曉霜,衣薄蘆花絮.
一畝不籍官,也被官差去.
漁父 清 納蘭性德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二、描寫蘆葦的詩句
1、《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
作者:唐代許渾
蘆葦暮修修,溪禽上釣舟。
露涼花斂夕,風靜竹含秋。
譯文:蘆葦修長的身影佇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紛紛上了漁船。傍晚露水透著涼意,花收斂了花瓣。風靜止著,竹子透著秋天的氣息。
2、《送耿處士》
作者:唐代賈島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
譯文:山川和草原在秋色下顯得非常寧靜,蘆葦在晚風中歡樂的鳴唱。
3、《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4、《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作者:唐代貫休
蘆葦深花里,漁歌一曲長。
人心雖憶越,帆態似浮湘。
譯文:江上蘆花深處傳來打漁人悠揚的漁歌聲,人心雖然還惦記著吳越之地,但船帆卻已經毫不留戀地行駛在湘江之上了。
5、《行舟蘆葦中》
作者:宋代:彭汝礪
蘆葦蕭蕭吹晚風,畫船長在雨聲中。
浮生厭足江湖味,好在溪邊舊釣筒。
譯文:蘆葦林吹來瀟瀟的晚風,船行在雨中的蘆葦林中像畫一樣。此生已經厭倦了江湖上的事情,悠閑自得的在河邊釣魚。
6、《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作者:唐代張賁
楊柳漸疏蘆葦白,可憐斜日送君歸。
釋義:楊柳漸漸的落葉,蘆葦也白了,傍晚殘陽的時候就送你回去。
三、關于蘆葦的詩句
【江村晚眺】 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門外歸來有旌節。
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猶挾柯亭月。
山陰主人載雪舟,掀篷系纜青溪頭。
平生耳熱欠一識,若為牽挽行云留。
一聲橫玉西風里,蘆花不動鷗飛起。
馬蹄依舊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詠蘆葦】 余亞飛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
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
四、贊美蘆花的詩句
1. 候蛩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宋代.張炎《清平樂·候蛩凄斷》
譯文:蟋蟀哀鳴欲斷魂,秋風蕭瑟秋江岸,人與秋蟲共鳴。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絹,千里蘆花望斷,不見歸雁行蹤。
2. 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五代.李煜《望江南·閑夢遠》
譯文:美麗的蘆花深處橫著一葉孤舟,悠揚的笛聲回蕩在灑滿月光的高樓。
3.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宋代:戴復古《江村晚眺》
譯文:一對白色水鳥停在江水旁。聞得有人來,就警覺地飛入蘆葦叢中。
4. 從君翠發蘆花色,獨共南山守中國。--唐代.李賀《官街鼓》
譯文:任由您翠黑的頭發變作蘆花般模樣,只有鼓聲與終南山一起廝守京城,日久天長。
5. 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宋代.張炎《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譯文:折一枝蘆花寄贈遠方故友,零落的蘆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
6. 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宋代.張炎《解連環·孤雁》
譯文:料想自己的伴侶還棲宿在蘆花中,他們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會轉程從舊路飛回北邊。
7.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重釣歸。--唐代.張志和《漁父》
譯文:八九月蘆花滿天飛,南溪老人垂釣回來。
8.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宋代.潘閬《酒泉子·長憶西湖》
譯文:最難忘的是,一陣悠揚的笛聲隱隱約約地從蘆花蕩里傳長時, 驚動了棲息在那里的白鷺, 它們倏地成群飛起,排列成行。
9.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宋代.郭震《宿漁家》
譯文:世代在海邊生活,幾間小屋上面覆蓋著雪白的蘆花。
10. 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宋代.鄧剡《唐多令·雨過水明霞》
譯文:只有那些南方飛來的無數大雁,和明月一起住在蘆花洲里。
五、關于蘆花 蕩的詩句
白頭葭頂青紗帳北雁天邊墨字痕風舞千層排底浪日斜萬葉寂秋人秋愁無限雁離人冬近有時雪霽晨春醒百花楊柳絮夏蔭千嶺臥藏云疏林蝶倦縈絲亂,翰墨冷箏舊夢殘。
詩畫陽關云嶺絮,蒼苔水處柳如煙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句 宋 周師成 黃蘆花白月無賴,烏桕葉紅秋可憐。句 宋 張一齋 忘即蘆花業里宿,起來誤作雪天吟。
句 宋 楊徽之 新霜染楓葉,皓月臘蘆花。句 宋 幸夤遜 深妝玉瓦平無垅,亂拂蘆花細有聲。
句 宋 趙訥軒 門外須臾風竹定,櫓聲搖曳出蘆花。白鳥一雙簾外去,蘆花風靜釣舟閑。
西□ 宋 郭祥正 遠近皆僧剎,西□八九家。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宋 朱槔 云暖綱橫危磴,日沉舟泊平沙。唉乃一聲歸去,炊煙遙起蘆花。
漁翁 宋 朱繼芳 漁翁家在何許,慣宿蘆花不歸。昨夜江村欲雪,百錢買得蓑衣。
寄審知 宋 趙蕃 楓赤蘆花白,扁舟夜泊時。平生故人夢,細雨說相思。
瀟湘八景詩·平沙落雁 宋 張經 喚侶下寒汀,爭宿蘆花萼。夜半漁翁過,驚起還飛落。
題時遁澤畫卷十首 宋 王柏 江村依密樹,目遠送征鴻。不盡暮天碧,誰續蘆花風。
題光福劉伯祥所藏東坡枯木及漁村落落照圖 宋 孫應時 夕陽雁影江天,明月蘆花醉眠。乞我煙波一葉,伴君西塞山邊。
水邊聞雁 宋 宋伯仁 蘆花新有雁,四面水連天。清凈非人世,吾詩詠不全。
和之美河洲四詩 宋 司馬光 寂寂河洲夜,蘆花繞墟舍。孤客久未眠,窗燈落寒灺。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釋祖欽 秋氣凄清,秋光淡蕩。鷺鷥飛下遙天,明月蘆花一樣。
千竿夾 宋 洪咨夔 方雨江流紅,示霜蘆花紫。寂寂遠帆來,拍拍晴鷗起。
聞笛 宋 董嗣杲 四海水尚淺,孤城愁更深。船上何人笛,吹入蘆花林。
野步十首 宋 陳普 流水數株殘柳,西風兩巖蘆花。荒草客愁遠道,夕陽牛帶歸鴉。
江上見數漁舟為公卒所窘 明 袁宏道 釣竿拂曉霜,衣薄蘆花絮。一畝不籍官,也被官差去。
漁父 清 納蘭性德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六、【古詩詞中蘆花象征什么】
在古代詩詞中,“秋天的蘆葦”往往是一種具有濃郁悲劇人生色彩的象征,如《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白居易《長恨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狄花秋瑟瑟”.“秋天的蘆葦”實際上是兩種意象的組合,重心在于“秋”這一傳統文學中的憂傷意象規定了蘆葦的情感所指.夏天的蘆葦則不然,它的白色給人一種潔白明凈的感受、它的質地則標識出堅韌溫潤的情感意味.當代作家曹文軒在《草房子》等小說中不止一次的出現過蘆葦這一美好意象,蘆葦蕩亦成為他敘述的一個主體世界.毫無疑問,《蘆花蕩》中的蘆葦指向于后一種內涵.不過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七、贊美蘆花的詩詞
《蘆花》
(唐)雍裕之
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
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
《蘆花》
(唐)羅鄴
如練如霜干復輕,西風處處拂江城。
長垂釣叟看不足,暫泊王孫愁亦生。
好傍翠樓裝月色,枉隨紅葉舞秋聲。
最宜群鷺斜陽里,閑捕纖鱗傍爾行。
《蘆花動》
(唐)耿湋
連素穗,翻秋氣,細節疏莖任長吹。
共作月中聲,孤舟發鄉思。
《贈漁父》
(唐)杜牧
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
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
《贈江客》
(唐)白居易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鴻聲急欲霜天。
愁君獨向沙頭宿,水繞蘆花月滿船。
八、贊美秋天蘆花的詩句
《同兒曹賦蘆花》年代: 金 作者: 吳激天接蒼蒼渚,江涵裊裊花。
秋聲風似雨,夜色月如沙。澤國幾千里,漁村三兩家。
翻思杏園路,鞭裊帽檐斜。《蘆花》年代: 明 作者: 徐勃江畔洲前白渺茫,蕭蕭摵摵斗秋光。
輕風亂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半夜雁群清避影,數聲漁笛淡吹香。
瓊枝玉樹分明見,愁絕懷人水一方。《蘆花》年代: 宋 作者: 錢易深溪高岸罩秋煙,颯颯江風向暮天。
凝潔月華臨靜夜,一叢叢蓋釣魚船。《蘆花》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冗花焦葉裊風漪,亂展江鄉白渺彌。
兩岸水枯鷗宿處,一天雪袞雁銜時。羌兒削管吹邊遠,淮俗編簾障屋危。
豈特絮氈堪御凍,津頭拾取作薪炊。《蘆花》年代: 唐 作者: 羅鄴如練如霜干復輕,西風處處拂江城。
長垂釣叟看不足,暫泊王孫愁亦生。好傍翠樓裝月色,枉隨紅葉舞秋聲。
最宜群鷺斜陽里,閑捕纖鱗傍爾行。《蘆花》年代: 唐 作者: 雍裕之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
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