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錦瑟詩詞的意思是什么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呀,你為何竟然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我心象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這首詩歷來注釋不一,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悼亡之作,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錦瑟。但以為是悼亡詩者為最多。有人認為,開首以瑟弦五十折半為二十五,隱指亡婦華年二十五歲。這話未免有嫌牽強。但是,首聯哀悼早逝卻是真實。頷聯以莊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規而啼血,間接地描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頸聯以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隱約地描摹了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寫生前情愛漫不經心,死后追憶已經惘然的難以排遣的情緒。
二、古詩《錦瑟》表達什么意思的
具有多重寓意,自古詩中寓意堪為一絕。具體有以下幾種說法:
1表現對昔日故人的懷念
2表示對年華易逝,青春不在的惋惜
3表達了現實與夢境虛幻無知,自己分不清是醒是夢
以上幾條為簡單通俗答案,是本人經上網搜索以及個人理解后所提煉的,僅供參考 【注釋】:
古瑟有弦五十條。柱,調整弦的音調高低的支柱;思讀去聲,古代著名的美玉產地。
【簡析】:
本詩屬于一首晚年回憶之作,雖然有些朦朧,卻歷來為人傳誦。
詩的首聯由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點明“思華年”的主旨。無端,我也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我對逝水流年的追憶。
詩的頷聯與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在頷聯中,莊周夢蝶的故事見《只能托之于暮春時節杜鵑的悲啼,這是何等的凄涼。
頸聯緊接頷聯,《 新唐書·狄仁杰傳》載:“(狄仁杰 )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這首詩在藝術上極富個性 ,運用了典故、比興、象征手法,詩中蝴蝶、杜鵑是象征,珠、玉屬比興,它們創造出明朗清麗、幽婉哀愴的藝術意境。
--------------------------------------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于“華年”二字。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溪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后,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么,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么關聯可以尋味呢?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于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于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詩之所以為詩者在于此,玉溪詩之所以為玉溪詩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三、高中語文古詩錦瑟中的理解性默寫的詩句
錦瑟 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2、《錦瑟》一詩的頸聯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它表現的這種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聯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與悵恨。
頷聯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3、《錦瑟》用典的四句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4、《錦瑟》一詩中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四、李商隱的‘錦瑟’是什么意思
【注釋】: 古瑟有弦五十條。
柱,調整弦的音調高低的支柱;思讀去聲,因律詩不得一連出現三個平聲。藍田:在今陜西省藍田縣東南,古代著名的美玉產地。
【簡析】: 本詩屬于一首晚年回憶之作,雖然有些朦朧,卻歷來為人傳誦。 詩的首聯由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點明“思華年”的主旨。
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五十弦,《 史記·封禪書 》載古瑟五十弦,后雖一般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
詩的一、二兩句是說:繪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我對逝水流年的追憶。 詩的頷聯與頸聯是全詩的核心。
在頷聯中,莊周夢蝶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 ?”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 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系迷茫。
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于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
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泄出來 。望帝的傳說見《 寰宇記》說 :“ 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 。”
子規即杜鵑。詩人筆下美麗而凄涼的杜鵑已升華為詩人悲苦的心靈。
深沉的悲傷,只能托之于暮春時節杜鵑的悲啼,這是何等的凄涼。 頸聯緊接頷聯,《 新唐書·狄仁杰傳》載:“(狄仁杰 )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
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少有才名,孫權謂其父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珠”、“玉 ”乃詩人自喻,不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詩人借這兩個形象,體現自己稟具卓越的才德,卻不為世用的悲哀。
詩的尾聯,采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此情 ”總攬所抒之情,“ 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
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這首詩在藝術上極富個性 ,運用了典故、比興、象征手法,詩中蝴蝶、杜鵑是象征,珠、玉屬比興,它們創造出明朗清麗、幽婉哀愴的藝術意境。
--------------------------------------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
我以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體,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其實不然。
“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
錦瑟本來就有那么多弦,這并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借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于“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
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
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
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
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
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
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
五、《錦瑟》的意思
本詩屬于一首晚年回憶之作,雖然有些朦朧,卻歷來為人傳誦。
詩的首聯由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點明“思華年”的主旨。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
五十弦,《 史記·封禪書 》載古瑟五十弦,后雖一般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詩的一、二兩句是說:繪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我對逝水流年的追憶。
詩的頷聯與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在頷聯中,莊周夢蝶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 ?”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
“ 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系迷茫。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于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泄出來 。
望帝的傳說見《 寰宇記》說 :“ 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 。”子規即杜鵑。
詩人筆下美麗而凄涼的杜鵑已升華為詩人悲苦的心靈。深沉的悲傷,只能托之于暮春時節杜鵑的悲啼,這是何等的凄涼。
頸聯緊接頷聯,《 新唐書·狄仁杰傳》載:“(狄仁杰 )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少有才名,孫權謂其父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珠”、“玉 ”乃詩人自喻,不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詩人借這兩個形象,體現自己稟具卓越的才德,卻不為世用的悲哀。詩的尾聯,采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
“此情 ”總攬所抒之情,“ 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這首詩在藝術上極富個性 ,運用了典故、比興、象征手法,詩中蝴蝶、杜鵑是象征,珠、玉屬比興,它們創造出明朗清麗、幽婉哀愴的藝術意境。 --------------------------------------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
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
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體,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
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
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
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么多弦,這并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借以遣詞見意而已。
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于“華年”二字。
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
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
所設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
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
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
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
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
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
六、錦瑟的詩意
1、“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自宋元以來,詩家囿于“五十弦”而引發出種種猜測。
或以為詩人寫此詩時“年近五十”;或以為“瑟本二十五弦,一斷而為二,則五十弦矣。故曰無端,取斷弦之意也”。
其實,義山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并無特殊的內涵。起句是以“錦瑟”為興感 2、頷聯的上句“莊生曉夢迷蝴蝶”,用的是《莊子·齊物論》中的寓言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此典故常為后人用來表示浸沉于一種虛幻的癡迷之態。
義山的詩里也常常“飛”出這樣的蝴蝶,“憐我秋齋夢蝴蝶”(《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枕寒莊蝶去”(《秋日晚思》)等等。顯然,義山用其典,隱約包涵著一種美好的境界,這境界讓詩人品嘗到的是“自喻適志”之況味,即愉悅而愜意。
然而,這一境界最終又如虛緲的夢幻。縱觀李商隱一生,唯一能讓詩人心性歡愉的生活際遇,便是他與王茂元女兒的婚姻。
傳說兩人婚后琴瑟和諧,情深意篤。義山極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便是一個明證。
可惜的是,這種幸福只給了詩人十三年的時間,王氏便突然病逝,如蝴蝶一樣飄然而去,不知何往。既往的美好也就成了纏繞在詩人心頭永遠揮之不去卻又迷離朦朧的夢。
3、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鵑”,用的是有關“望帝”的傳說,說的是望帝稱王于蜀,起用荊州人為相,后又禪位退隱,于西山修道,不幸國亡身死,則“化為杜鵑鳥,或云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義山的詩中,時有這樣的哀鳴傳出,“蜀王有遺魄,今在林中啼”(《井泥四十韻》),“蜀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燕臺四首·夏》),“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生是真龍”(《井絡》)。
詩人將自己難言的哀怨寄予望帝托付于杜鵑。“人言此鳥,啼至血出乃止。”
由此可見,其怨情之痛之深。義山的婚姻是幸福的,可也正是這短暫的幸福,使他無意中墜入了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他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終身,而且人格也備遭詆毀,“放利偷合”、“詭薄無行”(《新唐書·李商隱傳》)等等罪名被集于一身。
“新知遭薄俗,舊友隔良緣”(《風雨》),便是詩人現實生活中孑然孤立處境的寫照。心中的冤屈何以傾訴,也唯有“托物寓哀”了。
4、頸聯的上句“滄海月明珠有淚”,是引晉張華《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
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盆以與主人”的傳說。“泣而成珠”已具悲之意韻,而將其化為“珠有淚”便更為悲切了。
“滄海月明”其境雖高曠皓凈,卻實在凄寒孤寂,悲傷之懷也就溢于言表。詩人之悲,從何而來?義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素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登安定城樓》)的遠大抱負,然而由于黨爭傾軋,使他長期沉淪下僚。
雖然,他從來沒把自己看成是什么黨派一員,雖然,他也無意借黨爭撈取什么,雖然,他一直對令狐父子早年對自己的提攜感恩戴德。他曾屢次寫詩寄贈令狐陶,其中一些篇什,或近跡陳情告哀,或希求汲引推薦,有的甚至可以說“詞卑志苦”,但令狐陶始終沒有放棄對義山的打擊。
在令狐陶的眼里,義山就是 “忘恩負義”的代名詞。滄海桑田,月明依舊,以至于后來,義山已經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詩人沉淪之痛,遲暮之傷,觸物之悲,可見一斑。
真是鮫人垂淚獨對月,杜鵑啼血自悲鳴。 下句“藍田日暖玉生煙”,是由晉代陸機《文賦》里的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而引發出來的聯想。
傳說,玉埋于地,難為人識,但那溫潤的玉氣會在秀美的群山和溫煦的陽光下,透過泥土,輕煙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顯然,義山賦予了這個說法非同尋常的意義,玉埋藍田,常有玉氣升騰,以昭顯其清明。
當然,玉的光氣是一般目力所不能及的,“玉生煙”的前提還得“日暖”,因此,詩句的背后還隱伏著義山內心深處的愿望,那就是將來能遇識玉者,還玉之清白。義山以被埋之玉自況,寄希望未來,其間幾多惆悵,幾多無奈呀。
尾聯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收束全篇。“此情”二字,既與首聯的“華年”相呼應,又是頷聯、頸聯內容的概括,具體地說也就是兩聯里,所傳達出的琴瑟之歡、曲解之冤、沉淪之悲、清明之愿。
這些“情”,環環相扣,雖曲折多變,但層層相進,無不彌漫著濃重的悲涼和迷惘。至此,連義山自己也不油自主地滋生出深深的感嘆:這樣的情懷,哪里是到今日回想起往事才倍感無盡的悵恨,當時身臨其境,早已令人不勝惘惘了。
那么,今朝追憶,那萬丈的悵恨,又能如何?義山的至苦之情,厚積而不散。
七、李商隱的《錦瑟》全詩及寓意請高人指教.
李商隱的詩集開篇第一首,題為《錦瑟》,人們也把它看作是無題的作品。由于它的詞藻華麗,情意纏綿,景象迷離,含義深邈,詩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爭論。相傳宋朝時,“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讀了《錦瑟》也覺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師蘇東坡請教。可見一千多年來,這首詩成了文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原詩是這樣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的每一聯都是朦朧的。首聯兩句,聆錦瑟之繁弦,思年華之往事;音繁緒亂,惆悵難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腸,形成了詩的多層次朦朧的內蘊。
頷聯由莊周夢蝶,寫到杜宇化為鳥。莊周在虛渺的夢境中,忽而“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忽而又醒來,“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乎,蝴蝶之夢周歟?”這是朦朧的夢境。杜宇號望帝,死后化為杜鵑,每年暮春三月啼鳴求偶,口中流血,聲哀情苦。這里寫的是空靈虛幻的人魂化鳥。詩人寫夢迷,寫冤禽,所要表達的,仍然是朦朧的內心世界的悲戚與怨憤。
頸聯以“淚”、“暖”為詩眼,寫了明珠和良玉。月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中——形成了一個月、珠、淚三者難解的朦朧妙境。下一句寫的則是“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朧景象。縱觀全聯,寫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異,而悵恨則一。朦朧的自然景象所體現出的,是朦朧的感情世界。
尾聯兩句更是多層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懷,今朝已化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當初是何等地使人悵惘迷戀呵!
通讀全詩,我們便會發現:詩人托物傳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對象,究竟是一位情人呢,還是某種令其神往、促其獻身的政治目標?詩中沒有明說,也未曾暗示。詩人把這最大的“一團模糊不清”交給了讀者。
總起來看,《錦瑟》不可能不是一首“自道平生之詩也”。
但許多人卻刻意求深,力圖發掘出這首詩的所謂“隱秘”。有的認為,李商隱“婚王氏,時年廿五,意其婦年正同,夫婦各廿五,適合古瑟弦之數。”有的認為,“錦瑟乃當時貴人愛姬之名。” “或云錦瑟,令狐楚之妾。”他們斷言《錦瑟》是悼念一個女人的作品。
然而,許多人都不同意這種索隱式的解釋。倒是蘇東坡對《錦瑟》一詩的解釋,既照顧了全詩中間兩聯四句與“錦瑟”的關系,又能概括五十年的飽和著復雜的思想感情。他說:“此出古今樂志,云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如:“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托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
不過,作為表現一般的“適、怨、清、和”情致的四句詩,對于李商隱來說,又當有它特定的含義。所謂“莊生曉夢迷蝴蝶”,在“適”中又蘊含了“迷惘”的成分,這是“當時已惘然”這句詩所特限了的;所謂“藍田日暖玉生煙”,在“和”中又孕育著“可望而不可及”的短暫希望和最終破滅,這同樣是被“當時已惘然”所限制了的。
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李商隱這首《錦瑟》詩的中間兩聯四句中,似乎還存在“獺祭”的痕跡。唐宋人作詩每有先得佳句而后成篇的,這自然就增加了索解的困難。金代元好問對《錦瑟》早有論定:
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他的見解,應當是頗有見地的。
八、錦瑟的意思
商隱詩《錦瑟》這首《錦瑟》。
錦瑟,一個有著絕美姿容卻全不當回事的現代女子,穿越時空回到風雨飄搖的晚唐,偶然成為公主身邊的頭號侍女錦瑟,與正在學道的十五歲少年李商隱在寺中美麗邂逅,由此結下一生情緣,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堪稱最享盛名,胎死腹中,痛失自己與李商隱的愛子。三年后又產一子,取名磙獅,因為放不下心中至愛錦瑟。
在生命彌留之際。詩題“錦瑟”,但并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一個敏感孤獨,多愁善感的英俊才子,一心向往自由卻不得不風塵奔波,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
后因看望深愛自己的李昂勞累過度。 李昂,一個被宦官擁上皇位的年輕皇帝。
一生沉倫下僚,卻也因此成了千古惟一,促使李商隱創作出絕世名篇《錦瑟》。 李商隱,而卷入牛德裕與李林甫兩黨爭寵,成為其斗爭中的犧牲品、光芒四射的情詩大家,一心想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