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文人騷客寫關于秋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秋天的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
二、詩詞里面帶騷客兩個字的有那些
《贈劉司戶蕡》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江風揚浪動云根,重碇危檣白日昏。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后歸魂。
漢廷急詔誰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萬里相逢歡復泣,鳳巢西隔九重門。
《雜曲歌辭·苦熱行》
年代: 唐 作者: 僧皎然
六月金數伏,茲辰日在庚。炎曦曝肌膚,毒霧昏檐楹。
安得奮翅翮,超遙出云征。不知天地心,如何匠生成。
火德燒百卉,瑤草不及榮。省客當此時,忽貽懷中瓊。
捧玩煩袂滌,嘯歌美風生。遲君佐元氣,調使四序平。
中令霜不襖,火馀氣常貞。江南詩騷客,休吟苦熱行。
《閑居懷舊》
年代: 唐 作者: 顧況
日長鼓腹愛吾廬,洗竹澆花興有馀。騷客空傳成相賦,晉人已負絕交書。
貧居謫所誰推轂,仕向侯門恥曳裾。今日思來總皆罔,汗青功業又何如。
《鷓鴣天·采采黃花鵠彩濃》
年代: 宋 作者: 葛勝仲
采采黃花鵠彩濃。吹開一夜為霜風。已邀騷客陶元亮,不用歌姬盛小叢。
秋易老,莫匆匆。齊山高興古今同。欲知此地花多少,一眼金英望不窮。
《水調歌頭·勝日探梅去》
年代: 宋 作者: 陳造
勝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觀。南枝的皪,陡覺品俗又香慳。曾是瑤妃清瘦,帝與金丹換骨,酒韻上韶顏。百疊侈羅袂,小立耐春寒。
凝香地,古仙伯,玉塵閑。煩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騷客,認作東風桃杏,醉眼自相謾。想見落詩筆,字字漱龍蘭。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葛勝仲
溪岸沈深屬泛萍,傾城容貌此推輪。可憐虛度二年春。
暮暮來時騷客賦,朝朝新處后庭人。天留花月伴羈臣。
《送彭秀才》
年代: 唐 作者: 徐鉉
賈生去國已三年,短褐閑行皖水邊。盡日野云生舍下,有時京信到門前。
無人與和投湘賦,愧子來浮訪戴船。滿袖新詩好回去,莫隨騷客醉林泉。
《松滋小酌》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西游六千里,此地最凄涼。騷客久埋骨,巴歌猶斷腸。
風聲撼云夢,雪意接瀟湘。萬古茫茫恨,悠然付一觴。
《梅花七絕》
年代: 宋 作者: 陳師道
幽恨清愁幾萬端,故將巧笑破霜寒。落英收拾供騷客,秋菊從來不足餐。
《水調歌頭·風月無盡藏》
年代: 宋 作者: 曾宏正
風月無盡藏,泉石有膏肓。古今桂嶺奇勝,騷客費平章。不假鬼謀神運,自是地藏天作,圓魂鐘相望。舉首吸空翠,赤腳踏滄浪。
驚龍臥,攀棲鶻,翳鸞凰。秋爽一天涼露,桂子更飄香。坐我水精宮闕,呼彼神仙伴侶,大杓挹瓊漿。主醉客起舞,今夕是何鄉。
三、給我一些描寫秦淮歌女與騷客的詩詞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浪淘沙 李煜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相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蝶戀花 米芾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千古漣漪晴絕地。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廣寒宮闕人間世。
靄靄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頃刻隨輪至。
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
--------------------------------------------------------------------------------木蘭花慢 秦觀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過秦淮曠望,迥瀟灑、絕纖塵,愛清景風蛩。吟鞭醉帽,時度疏林,秋來政情味淡。
更一重煙水一重云,千古行人舊恨,盡應分付今人。漁村。
望斷衡門。蘆荻浦、雁先聞。
對觸目凄涼,紅凋岸蓼,翠減汀萍,憑高正千嶂黯。便無情到此也銷魂。
江月知人念遠,上樓來照黃昏。--------------------------------------------------------------------------------酹江月 文天祥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百字令 薩都剌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白骨紛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
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滿江紅 薩都剌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六代繁華,春去也,更無消息。
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
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織。
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
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螀[1]泣。到如今,只有蔣山青,秦淮碧!--------------------------------------------------------------------------------贈芹圃 郭敏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碧水青山曲徑遐,薛羅門巷足煙霞。
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
新愁舊恨知多少,一醉毷□[1]白眼斜。--------------------------------------------------------------------------------秦淮雜詩 王士禎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艷景似殘秋。--------------------------------------------------------------------------------秦淮雜詩 王士禎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新歌細字寫冰紈,小部君王帶笑看。
千載秦淮嗚咽水,不應仍恨孔都官[1]。
四、詩詞中的“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的區別,請文人騷客們寫點具體詩
“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區別,僅僅是一種形而上學意義的一分為二哲學辯證法思維的體現,是古典哲學“陰”、“陽”范疇的衍化,因此在此意義上并無高下之分,屬于一種初級形態的哲學辯證法思維,而不是古今中外以三段論為基本特征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學辯證法.王國維對“無我之境”評價較高而有所偏愛,典型地體現了其“境界”說總結過去而不能面向未來的保守特征,因此“境界”說是古代意境理論的集大成,它對于古代文學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對于文學未來發展的路向啟示則有所不足,在審美理想上已經落后于以陳獨秀、魯迅為代表的崇尚“崇高”偉美的美學思想和境界,“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現當代文學的多元豐富發展,即證明了這一點.歐陽修《蝶戀花》,秦觀《踏莎行》、有我.陶潛《飲酒》25之5,元好問《潁亭留別》無我.具體參見:http://**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