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碧螺春的詩句有哪些
1、《碧螺春》 清·梁同書
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氣不關火焙足。
蛾眉十五采摘時,一抹酥胸蒸綠玉。
纖衫不惜春雨干,滿盞真成乳花馥。
2、《碧螺春》 現代·田漢
更無天塹能防越,何處桃源可避秦?
只愿濤平風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3、《碧螺春》 現代·周瘦鵑
及時品茗未為奢,攜侶招邀共品茶。
都道獅峰無此味,舌端似放妙蓮花。
碧螺春簡介:
碧螺春屬于綠茶類。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產于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并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二、有關“碧螺春”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碧螺春”的詩句具體如下:
1. 《如夢令 》 清·吳偉業
鎮日鶯愁燕懶,遍地落紅誰管?
睡起熱沉香,小飲碧螺春碗。
簾卷,簾卷,一任柳絲風軟。
2. 《碧螺春》 清·陳康祺
從來雋物有嘉名,物以名傳愈自珍。
梅盛每稱香雪海,茶尖爭說碧螺春。
已知焙制傳三地,喜得揄揚到上京。
嚇煞人香原夸語,還須早摘趁春分。
3. 《碧 螺 春 》 清·梁同書
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氣不關火焙足。
蛾眉十五采摘時,一抹酥胸蒸綠玉。
纖衫不惜春雨干,滿盞真成乳花馥。
4. 《碧 螺 春 》現代·田漢
更無天塹能防越,何處桃源可避秦?
只愿濤平風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5. 《碧 螺 春》 現代·周瘦鵑
及時品茗未為奢,攜侶招邀共品茶。
都道獅峰無此味,舌端似放妙蓮花。
6. 《碧 螺 春 》 現代·周瘦鵑
及時品茗未為奢,攜侶招邀共品茶。
都道獅峰無此味,舌端似放妙蓮花。
三、關于碧螺春的古詩有哪些
最佳答案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長恨,二千年來茶更香。 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水 清水碧螺透碧春。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日醉。
身染山川翠色,心藏日月精華。 鳴泉幽澗亦為家。
趁風催舊葉,噙露獻新芽。 湯里輕舒薄袖,壺中漫展心花。
已醺浮蟻味尤佳。 幾杯成醉詠?一夢寄煙霞。
蘿月輕涵秀色,云鬟盡洗紛華。 洞庭松塢是儂家。
怨痕凝玉蕊,暖意焙靈芽。 捻斷芳心散碧,翻成雪浪浮花。
佳人何似此茶佳? 清吟出肺腑,野客醉煙霞.。
四、有關“碧螺春”的詩句
1、《碧螺春》 清·陳康祺 從來雋物有嘉名,物以名傳愈自珍。
梅盛每稱香雪海,茶尖爭說碧螺春。 已知焙制傳三地,喜得揄揚到上京。
嚇煞人香原夸語,還須早摘趁春分。 2、《碧 螺 春 》清·梁同書 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氣不關火焙足。
蛾眉十五采摘時,一抹酥胸蒸綠玉。 纖衫不惜春雨干,滿盞真成乳花馥。
3、《碧 螺 春》 現代·田漢 更無天塹能防越,何處桃源可避秦? 只愿濤平風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洞庭帝了春長恨,二千年來茶更香。
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4、詠洞庭碧螺春三首 現代 周瘦鵑 一 玉井初收梅雨水,洞庭新摘碧螺春。
昨宵曾就蓮房宿,花露花香滿一身。 二 及時品茗未為香,攜侶招邀共品茶。
都道獅峰無此味,舌端似放妙蓮花。 三 翠蓋紅裳艷若霞,茗邊吟賞樂無涯。
盧仝七碗尋常事,輸我香蓮一盞茶。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
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
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沖泡后杯中白云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百度[引用時間2018-1-19]。
五、形容碧螺春的詩句有哪些
1、《碧螺春》 清·梁同書 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氣不關火焙足。
蛾眉十五采摘時,一抹酥胸蒸綠玉。 纖衫不惜春雨干,滿盞真成乳花馥。
2、《碧螺春》 現代·田漢 更無天塹能防越,何處桃源可避秦? 只愿濤平風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3、《碧螺春》 現代·周瘦鵑 及時品茗未為奢,攜侶招邀共品茶。
都道獅峰無此味,舌端似放妙蓮花。 碧螺春簡介: 碧螺春屬于綠茶類。
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產于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并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六、求課文《碧螺春》的內容
久負盛名的碧螺春,產于太湖的東山和西山.關于碧螺春,有這么一個傳說.據說碧螺春原是一種野茶,生長在太湖東山的碧螺峰石壁上.有一年,野茶長得特別茂盛,采下的茶葉竹簍里裝不下,采茶人就把多余的茶葉放入懷里.誰知茶葉沾著熱氣,透出陣陣異香.“這茶葉的香味嚇煞人!”人們嚷了起來.從此,這種野茶就被叫做“嚇煞人香”.后來,大家覺得這個名字不雅,就根據此茶原產于碧螺峰,以及古代常用“春”字來代稱茶的習俗,便給它起了一個頗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每年剛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開始了.隨著幾聲嘹亮的雞叫,整個湖山醒來了.披著晨霧,踏著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結伴向茶園走去.空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翠綠欲滴的茶樹叢中,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太陽升起來了,在湖山的上空鋪開萬道金光,茶園也被染上一層金色.采茶姑娘個個神采飛揚,她們用靈巧的雙手敏捷地從茶樹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綠樹映襯著俊美的身影,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入夜,山村里萬家燈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焙茶手短衣緊襖,利索地把揀好的鮮葉芽倒進滾燙的大鍋,叉開五指,在嫩葉中不住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漸漸地,隨著水分的蒸發,葉芽的顏色變深了,條索纖纖,蜷曲成螺.這時一邊降溫一邊揉捻、搓團,待到茶葉捏攏放開就能自行松散之時,滿屋子已彌漫著濃郁的芳香.此時的茶葉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感覺的話,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夕陽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擺上一張桌子,幾個人團團圍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溫開水,然后分別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葉如青螺入水,旋轉著飛速下沉.這時葉芽伸展,茸毛輕舒,一旗一槍,嫩綠透亮,姿態極其動人.整個白瓷杯中,湯色碧綠清澈,清香撲鼻而來.輕輕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讓人回味無窮.朋友相聚,品茶談心,那份真誠的情誼隨著濃郁的茶香飛溢四周……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