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帝王霸氣的詩句有哪些
1、垓下歌
兩漢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譯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可時運不濟寶馬也再難奔馳。烏騅馬不前進了我又能怎樣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該把你怎么辦?
2、大風歌
兩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大風刮起來了,云隨著風翻騰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錦歸故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3、詠初日
宋代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譯文:一輪紅日噴薄欲出,赫赫炎炎,勢盛光艷,就像從群山里噴出的火一樣。太陽一瞬間就升到廣闊的天空,驅趕著群星和殘月。
4、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
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5、不第后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譯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后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二、求一些君王霸氣的古風句子
1、轉身,一縷冷香遠,逝雪深,笑意淺。來世你渡我,可愿?
2、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3、蟄龍已驚眠,一嘯動千山。
4、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5、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6、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7、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盛宴之后,淚流滿面。
8、霧里看花,究竟是誰蒼老了等待。樓臺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9、唔生平宏愿,憑手中之劍,敗盡天下。將劍之一道,證遍諸天萬界,彼岸虛空。
10、我要這天,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掩不了我心;我要這眾生,都明我意;我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11、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唯我魔主。
12、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13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
14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朱砂,覆了天下也罷,永遠不過一場繁華。
15有志者,事竟成,臥薪嘗膽,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破斧沉舟, 三千越甲可吞吳!
16少年十五二十時 步行奪得胡馬騎。
17杯酒釋兵權,圖穿匕首現。
望采納
三、求一些君王霸氣的古風句子
1、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出處 《莊子·盜跖》 2、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宋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太祖開寶八年》 3、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西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4、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 《陳湯奏疏》 5、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 6.給我五千虎騎,復我浩蕩中華! 7.我只是隱隱作痛,何須你低頭垂憐。
8.自作多情皺墨眉,不料夢魘摧素魂。 9.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今宵一場醉! 10.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11、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12、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
13、生在世不滿百,誰敢笑我鬢發白?三尺長劍提在手,白發一樣殺強賊。 14、狂笑驚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
15、風流正隨鯤鵬去,我自面壁空長嘯。 16.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7.魏武悼天王冉閔,滅胡令匡復華夏。 18.問普天之下,能在我手上生還者,能有幾人。
19.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20.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21、他日我若為青帝,報于桃花一處開! 22、勿看老僧不識字,要斬江南百萬兵! 23、手揮大風平天下,腳踏日月定乾坤。 24、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25、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四、有帝王霸氣的詩句
《不第后賦菊》是晚唐農民起義領袖、大齊皇帝黃巢所作的一首詩。
黃巢除了精通武藝外,也愛讀書,能詩能文。在起義之前,他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
不過,科場的失利卻使他有了另外的收獲:那就是看到了考場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考試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這就是著名的《不第后賦菊》。 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 (820—884)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荷澤縣西南)人,出生于鹽商家庭,能詩文,精武藝。曾應進士試,不第。
公元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參加王仙芝領導的農民起義。王犧牲后,被推為王,號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
公元880年(廣明元年)攻占唐都長安,即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后因內部分裂、大將朱溫叛變投敵等原因,起義軍屢戰失利,于公元884(中和四年)自殺于泰山狼虎谷。
《全唐詩》錄存其詩三首。[。
五、求形容人有帝王的霸氣和孤傲的句子,還有形容人風流不羈的句子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來黃巢不丈夫!
霸氣者,王氣、王道也。唐王勃在《江寧吳少府宅餞宴序》揮筆感嘆:“霸氣盡而江山空,皇風清而市朝改。”詩歌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古典文學的藝術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在這顆明珠的光芒里,一些歷史上叱咤風云的開國帝王都留下過耀眼的光焰。從這些詩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他們博大的胸襟,恢弘的志向,感受他們不同凡響的霸氣。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如何?
六、求描寫古代帝王冷酷,恐怖,霸道的句子
1、轉身,一縷冷香遠,逝雪深,笑意淺。
來世你渡我,可愿?2、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3、蟄龍已驚眠,一嘯動千山。
4、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5、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6、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7、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盛宴之后,淚流滿面。
8、霧里看花,究竟是誰蒼老了等待。樓臺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9、唔生平宏愿,憑手中之劍,敗盡天下。將劍之一道,證遍諸天萬界,彼岸虛空。
10、我要這天,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掩不了我心;我要這眾生,都明我意;我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11、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唯我魔主。
12、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13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
14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朱砂,覆了天下也罷,永遠不過一場繁華。15有志者,事竟成,臥薪嘗膽,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破斧沉舟, 三千越甲可吞吳!16少年十五二十時 步行奪得胡馬騎。
17杯酒釋兵權,圖穿匕首現。
七、形容帝皇的句子
帝,古時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在中國,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稱。“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舉措審諦。”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所以人們考量上古時的賢君,根據他們各自的功績,將能夠配得上皇、帝之稱的八人合稱為“三皇五帝”。但此時皇、帝還分別為兩個稱號,不同時用于一人身上。首次將二者合并,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則始于秦始皇。至此后,皇帝一詞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專稱。近代以來,“皇帝”也是對其它強大帝國的國君的翻譯。
補充:
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滅六國而完成中國的統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么呢?這里簡要概括一下:
一、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在此之前,中國地域內有許多分封的國家,各國有自己的國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極大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里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這樣的管理結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延續。
二、統一文字、貨幣。在此前,各國使用的文字不同,來往的文書經常相互之間不能看懂,對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時強制統一成一種文字,這套文字作為中國唯一規范的文化一直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使用;各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一樣,有圓形的、刀形的、鏟形的,還有貝殼、龜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將貨幣統一金和為外圓內方的銅幣,這種銅錢直到沿用兩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統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單位五花八門,比如說,你想買一尺布,到其他地方連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這邊的一斤米,到那邊的稱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種單位了;秦始皇時規定了統一的長度單位,叫分、寸、尺、丈。這些名稱現在還在使用;量具容積的單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單位叫銖、兩、斤、石,這些單位也是到現在還在使用。銖是由于銅錢的重量是以銖計的,如半兩重的銅錢叫5銖錢,后來把“1銖”叫做“1錢”了。現在還是10錢=1兩。
四、修建馳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連接全國各郡縣的道路(相當于現在的國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系。
五、修建長城,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后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六、開拓邊疆。在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并六國后,派數十萬大軍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南攻嶺南的百越,把兩廣并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 上面幾條是對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國管理無一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么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和賢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歷史上其他被稱為賢明的帝王,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朱棣等等,他們創造的“偉績”有哪一個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什么多少實質性的東西和能沿用數千年的“軟件”呢?從這方面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偉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其他幾個皇帝,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秦始皇被帶上了一個頭號暴君的頭銜。這個“暴君”的稱號,不僅使他一生的絕世光輝大失色彩,甚至在傳說和戲劇中多成反面人物,這么一個最偉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