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馬光有名的詩句和名言(一定要有名)
1、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2、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
3、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4、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
5、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6、讀重要之書,不可不背誦。
7、不寶金玉,而忠信為寶。
8、上以制下,寡以統眾,而綱紀定矣。
9、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樸為美。
10、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11、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當累日月。
12、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
13、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14、與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15、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詳細]
16、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7、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當累日月。
18、人不可以求備,必舍其短,取其所長。
19、學者貴于行之,而不貴于知之。
20、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二、【司馬光《客中初夏》詩歌鑒賞1.分析這首詩的景物表現手法.2.談談對
《客中初夏》 (七言絕句) 南宋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 惟有葵花向日傾. 詩中前兩句寫雨后初晴的景色,后兩句的景物描寫是有寄托的.作者調動我們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個清明和暖的氣氛."乍""轉""起""傾"使這些景物鮮活生動,使整首詩充滿了雨和夏的味道,從嗅覺,感覺,視覺各個方位來攻占讀者的心.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風起舞的柳絮,意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樣向著太陽,意即對皇帝忠貞不貳.詩人托物言志,筆法委婉含蓄. 最后一句詩點明了本詩主旨,作者的心猶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風吹,不動不搖,絕不改變自己的政治理想.。
三、司馬光典故詩詞
司馬光一生誠信,應該也是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姊姊想幫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離開了,后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你做的?”他欺騙姊姊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后,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一直到死,沒有說過謊言。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清人陳宏謀說:“司馬光一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后人對司馬光蓋棺論定之語,也是一個“誠”字。
破甕救友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被人們廣泛流傳。
誠信賣馬
司馬光要賣一匹馬,這匹馬毛色純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溫順,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馬光對管家說:“這匹馬夏季有肺病,這一定要告訴給買主聽。”管家笑了笑說:“哪有人像你這樣的呀?我們賣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說出來!”司馬光可不認同管家這種看法,對他說:“一匹馬多少錢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我們做人必須得要誠信,要是我們失去了誠信,損失將更大。”管家聽后慚愧極了。
低調淡泊
司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華,他在《訓儉示康》中曾提到小時后長輩會給他穿華美的衣服,他總是害羞臉紅而把它脫下。寶元年間中舉時,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見。酒席宴會上,每人都在頭上插滿鮮花,肆無忌憚地嬉戲取樂,唯獨司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說:“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馬光有一個老仆,一直稱呼他為“君實秀才”。一次,蘇軾來到司馬光府邸,聽到仆人的稱呼,不禁好笑,戲謔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經是宰相亦,大家都稱為‘君實相公’!”老仆大吃一驚,以后見了司馬光,都畢恭畢敬地尊稱“君實相公”,并高興地說:“幸得大蘇學士教導我……”司馬光跌足長嘆:“我家這個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壞了。”
堅不納妾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納妾蓄妓的風尚。司馬光是和王安石、岳飛一樣,極為罕見的不納妾、不儲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張夫人沒有生育,司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沒想過納妾生子。張夫人卻急得半死,一次,她背著司馬光買了一個美女,悄悄安置在臥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馬光見了,不加理睬,到書房看書去了。美女也跟著到了書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書,隨手翻了翻,嬌滴滴地問:“請問先生,中丞是什么書呀?”司馬光離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書,是官職,不是書!”美女很是無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還有一次,司馬光到丈人家賞花。張夫人和丈母娘合計,又偷偷地安排了一個美貌丫鬟。司馬光不客氣了,生氣地對丫鬟說:“走開!夫人不在,你來見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賓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說儼然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白頭偕老的翻版。唯獨一人笑道:“可惜司馬光不會彈琴,只會鱉廝踢!”張夫人終身未育,司馬光就收養了哥哥的兒子“司馬康”,作為養子。
司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為命。洛陽的燈會享譽天下,逢元宵節,張夫人想出去看燈,司馬光說:“家里也點燈,何必出去看?”張夫人說:“不止是看燈,也隨便看看游人。”司馬光一笑,說:“看人?怪了,難道我是鬼嗎!”
典地葬妻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鉆天,司馬入地。”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任。司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權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讀歷史,讓人深思。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大多數人苦讀寒窗,躋身仕途,無不是為了顯耀門庭,榮華富貴,澤被后世,蔭及子孫。在這些人面前,司馬光的清廉更顯可貴。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余萬,珍寶絲綢無數,但司馬光不為所動。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 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司馬光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四、司馬光詩詞風格
文學
司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從政上,不以文學自矜,他評價自己“至于屬文,實非所長”。但他學問博大精深,把做學問與作文章結合起來,雖無意為文而文自工。司馬光“務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載道”,認為華而不實的詩無用,他所稱賞的不是辭藻堆砌的詩,而是平淡閑遠,抒發真性情、真自我的詩歌。
經學
在經學上,司馬光弘揚儒術,力辟佛老,對儒家經義做了許多開創性的闡釋,朱熹將其與同時的周敦頤、邵雍、二程(程顥、程頤)、張載合稱為北宋“道學六先生”。[
書法
司馬光部分書法作品(4張)
司馬光留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勁方正,一筆一畫都寫得十分規矩,即使是長篇大幅,也毫不馬虎。如此端勁的書風,與他忠直嚴謹的個性也是相似的。
司馬光是以正書和隸書為主要書體的,且正多于隸。其正書的特點是:用筆提按分明,結體規整扁平,在橫劃的入筆出鋒處,時常帶有隸意蠶頭鳳尾的意圖和造型,明顯融入了隸書傳統。而隸書的特點則是:淳古不及漢隸,流美不及唐隸,但其用筆方折斬截,筆力力透毫端,筆畫沉澀剛勁,結體多取縱勢。字體雖小而意氣雄厚,轉折之處,鋒棱宛然,剛柔相濟。線條以直弧相參,于樸拙之中帶有十分秀美之態。其隸法之外兼帶楷意,無一般唐隸多見的肥滿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風致。
司馬光之書法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對書畫和金石的學識與鑒賞之能,并根據個人胸臆,博采眾家之長,融秦篆之圓勁、漢隸之凝重、晉人之蘊藉、唐楷之剛健于一爐,從而形成鮮明的個人面貌和風格,這在宋人書法中無疑是自成一家、獨樹一幟。
黃庭堅《論書》就曾評價說:“溫公正書不甚善,而隸法極端勁,似其為人,所謂左準繩,右規矩,聲為律、身為度者,觀其書可想見其風采。”宋高宗也稱:“司馬光隸書字真似漢人,近時米芾輩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隸書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17]
五、司馬光寫的什么古詩
如下,望采納:
《西江月》宋·司馬光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全詩譯文:
挽了一個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妝容。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輕盈的身體。她的舞姿就像飛絮和游絲一樣,飄忽不定。
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掛,四處無聲。
司馬光的經典名句: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解釋: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
六、司馬光 野菊詩句
《野菊》
年代: 宋 作者: 司馬光
野菊未嘗種,秋花何處來。
羞隨眾草沒,故犯早霜開。
寒蝶舞不去,夜蛩吟更哀。
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
《和昌言官舍十題·甘菊》
年代: 宋 作者: 司馬光
野菊細瑣物,籬間私自全。
徒因氣味殊,不為庖人捐。
采升白玉堂,蘆以黃金盤。
愿若南陽守,永扶君子的。
《晚行后園見菊戲宜莆》
年代: 宋 作者: 司馬光
野菊荒無數,班班初見花。
徑須求一醉,度遣問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