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散步的詩句
1、《春朝閑步》唐代:楊師道
原文:
休沐乘閑豫,清晨步北林。
池塘藉芳草,蘭芷襲幽衿。
譯文:在休假的時候非常清閑,清晨的時候在北邊樹林散步。池塘邊草木茂盛,蘭花在幽靜的地方生長。
2、《除草》唐代:杜甫
原文: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憂。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譯文: 清晨在樹林中散步,江邊的美景讓人感到憂傷。光芒照在我眼中,還怎么能待到秋天。
3、《春日山中憶崔峒吉中孚(一作寄李舍人)》唐代:盧綸
原文:
延步愛清晨,空山日照春。
蜜房那有主,石室自無鄰。
譯文:清晨的時候非常喜歡散步,春天的太陽照耀著山峰。蜜房里沒有主人,石室自然沒有鄰居。
4、《海珠寺 其一》明代:馮元基
原文:
長歌游寶地,延步愛清晨。
煙氣籠青閣,晴光轉綠蘋。
譯文:在這個寶地放聲高歌,清晨的時候非常喜歡散步。煙氣籠罩著青色的閣樓,太陽光照射著綠蘋。
5、《題破山寺后禪院》唐代: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譯文: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著山上樹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繽紛。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凈心。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二、關于散步的詩句
秋夜寄丘員外(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臥小齋(白居易)
朝起視事畢,晏坐飽食終.
散步長廊下,退臥小齋中.
拙政自多暇,幽情誰與同?
孰云二千石,心如田野翁?
宿東亭曉興(白居易)
溫溫土爐火,耿耿紗籠燭.
獨抱一張琴,夜入東齋宿.
窗聲度殘漏,簾影浮初旭.
頭養曉梳多,眼昏春睡足.
負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
南雁去未回,東風來何速.
雪依瓦溝白,草繞墻根綠.
何言萬戶州,太守常幽獨?
三、關于散步的古詩
1、《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唐代: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譯文: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么寒涼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2、《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譯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相親相近,相伴相隨。
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針作一只魚鉤。只要有老朋友給予一些錢米,我還有什么奢求呢? 3、《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4、《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云生發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5、《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譯文: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著山上樹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繽紛。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凈心。
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四、關于“散步”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散步”的古詩有:
1.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憂。——唐 杜甫《江村》
2.延步愛清晨,空山日照春。——唐 盧綸《春日山中憶崔峒吉中孚》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 常建 《題破山寺后禪院》
4.清晨登天壇,半路逢陰晦。——唐 劉禹錫《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
5.休沐乘閑豫,清晨步北林。——唐 楊師道 《春朝閑步》
散步 [ sàn bù ]
1.為了鍛煉或娛樂而隨便走走
2.尤指在漫步中向人求婚
3.漫步徘徊
4.尤其為了炫耀而緩漫步行
5.例句:南朝 梁 劉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應令詩》:“神心重丘壑,散步懷漁樵。” 唐 韋應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宋 宇文虛中 《和高子文秋興》之一:“散步雙扶老,棲身一養和。”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章:“ 周仆 在一邊悠閑地散步。”
參考資料
百度漢語:http://**s?wd=%E6%95%A3%E6%AD%A5&ptype=zici#detailmean
五、有沒有讀莫懷戚<;散步>;的詩
莫懷戚的實際上是一篇散文,可能詩意太濃,誤為詩歌吧?原文如下: 《散步》 莫懷戚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
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②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