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夢里都想馳聘疆場殺敵報國的詩句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出處:《稼軒長短句》
[原文]
醉里挑燈看劍②,夢回吹角連營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聲⑤,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⑥,弓如霹靂弦驚⑦。了卻君王天下事⑧,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歷城(在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是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詞人。當時,以辛棄疾為核心曾經出現一大批以抒寫愛國思想為主的豪放詞人。辛棄疾在擴大詞的內容和發展詞的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的。但是,在擴展豪放詞風的同時,在詞壇上又產生過以叫噪怒張代替形象思維的不良風氣。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還有蘇東坡。二者并稱“蘇辛”。
[注釋]
①破陣子:詞牌名。題目是《為陣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②挑(tiǎo)燈:把油燈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夢回:夢醒。吹角:軍隊中吹號角。連營:連接成片的軍營。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頭駿牛,名叫“八百里駁(bò)”。麾(huī)下:指部下將士。麾,古代指軍隊的旗幟。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種瑟有五十根弦。詞中泛指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反映邊塞征戰的樂曲。
⑥的(dì)盧:一種烈性快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一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
⑦霹靂(pī lì):響聲巨大的強烈雷電。
⑧了(liǎo)卻:完成。天下事:指收復中原。
點兵:檢閱部隊
沙場:戰場
天下事:指收復中原,統一天下的大業。
作:如
[譯文]
醉意中把燈撥亮抽出寶劍細看,一夢醒來營房里號角響成一片。宮兵們都分到了將軍獎給部下的燒肉,各種樂器齊把邊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馬肥的季節,戰場正在閱兵。 烈馬奔馳好似的盧馬一樣飛快,箭發弦動響聲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爭取生前死后都留下為國立功的勛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發斑斑不能報效朝廷。
【注釋】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①臥孤村不自哀②, 尚思為國戍③輪臺。
夜闌④臥聽風吹雨, 鐵馬⑤冰河入夢來。
[編輯本段]詩歌注解
① 僵(jiāng)臥:僵直躺著,不能動。說明天氣很冷。
②不自哀:不為自己悲傷。
③戍(shù)輪臺:守衛邊疆(jiāng)。輪臺,漢代西域地名,現在新疆輪臺縣。這里泛指北方的邊防據點。
④ 夜闌(lán):夜深。
⑤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編輯本段]譯文
我靜靜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時年詩人67歲,閑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原詩共兩首,此處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與詩人其他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夢境抒發情懷。寫到夢境的詩詞,在陸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詩《夢游天姥吟留別》,描繪的是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杜甫的詩《夢李白二首》,摹寫的是滲透了詩人與李白形離神合、肝膽相照友誼的夢;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記敘的是詩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夢。而陸游詩中的夢,大都是愛國之夢。在陸游的《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記夢的詩。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曾評陸游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托之于夢耳。”此評語認為陸游的詩記夢并非全是寫真夢,有的屬于托夢詠懷。這是頗有見地的。事實上,陸游的詩記夢,有的是寫真夢,而更多的還是托夢詠懷,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似可視為既寫真夢又托夢詠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