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有一首描述 秦嶺 圭峰 的詩詞 誰知到是什么內容
【蜀道難】太白山,或稱太乙峰,是秦嶺的主峰,峨眉是蜀中大山。
從太白到峨眉,只有一條狹窄而危險的小路。因此,秦蜀之間一向無人來往。
所以李白此詩便是描寫秦嶺的。全詩如下: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二、圭峰山的介紹
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有一座層林疊翠,連綿起伏的群山,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嶺南名山——圭峰山。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面積55.1平方公里,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廣東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全國綠化模范單位,規劃為圭峰疊翠、玉湖春曉、玉臺晨鐘、綠護桃源、牽線過脈、龍潭瀑布、山頂景區、運動公園八大景區。圭峰山森林覆蓋率達98%,山勢雄偉,或如圭璧,或肖金龜,形態萬千;區內湖泊星羅棋布,山頂綠護屏一馬平川,夾于被圭峰、云峰、叱石三峰間,成“三山夾一屏”之勝景。山上常年水氣蒸騰,云霧繚繞,形成“云峰煙雨”、“東嶺晨曦”等自然景觀,夾帶著高山密林湖泊的清新空氣,宛如人間仙境。
三、形容石壁的詩句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____李白《夏日山中》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____司馬光《客中初夏》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____元鵬《山中四詠》
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山中四詠
作者:元鵬
我愛山中春,蒼崖鳥一聲。
桃花源里住,罕見問津人。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齒肥,樹色麗四野。
我愛山中秋,黃云稻正稠。
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我愛山中冬,冰澌疊亂封。
地爐無品字,一榻冷千峰。
四、描寫家鄉景物的句子
東湖公園、東湖廣場、五邑華僑廣場、院士路、長堤風貌街、釜山公園、玉湖公園、體育公園、名人廣場、岡州廣場等,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到了江門,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鄉間、竹林間的碉樓。在成片開闊的綠色稻田里,彎曲的小河緩緩流過,密實挺拔的竹林中坐落著風格各異的碉樓,每一座碉樓的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尋跡碉樓,就像打開一幅幅僑鄉畫卷,走進一幕幕歷史往事。
除了碉樓以外,江門山水園林比比皆是。最新評出的江門僑鄉八景是:江門東湖公園的“東湖倩影”、新會天馬村的“小鳥天堂”、新會圭峰山風景區的“圭峰疊翠”、臺山上下川島海濱旅游區的“川島風情”、開平塘口鎮的“立園春曉”、開平的“碉樓奇觀”、恩平的“溫泉仙境”、鶴山大雁山風景區的“雁影波光”等。
五、描寫山景的詩句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陸游《后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一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王維 《漢江臨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