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情緒的詩詞
1.陶淵明的《飲酒》中
表明詩人決意擺脫塵世的干擾,過閑適恬靜的生活的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飲酒》反映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現他優游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一句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
表明作者本想說明白,卻又不可言傳的詩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2.《回鄉偶書》中
通過一個小小生活細節寄寓作者物是人非感慨的詩句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表達出自己戀戀不忘故鄉之情的詩句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3.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超越時空,想象日后重逢時的情景的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淮上與友人別》
從聽覺、視覺方面抒發各自天涯的離愁之情的詩句是: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5.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詩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的詩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說明知心朋友聲息相通的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6. 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表達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斷涌現的理趣)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7.《陌上桑》中
側面襯托羅敷貌美得的詩句是: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俏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8.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
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9.杜牧《江南春》中寫景的句子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10.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
詩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的詩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寫出詩中與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曾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句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1. 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點明全詩主旨并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二、【找一句反應人心境非常寧靜的詩句.反應人的心情處于非常寧靜,可以
不知道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不平靜,不過這篇文章我覺得不錯,希望你的心情能早日好起來赤壁賦 蘇軾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 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蘭槳, 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三、求一首反映后悔心情的詩詞
悵悵莫怪少年時,百丈游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后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少年笑游,敏而多感,會傷春惆悵,會到處留情
如今當年的美麗往事都是過眼云煙,只能在夢中出現了
前程仕途也荒誕可恥
老了之后想想也不會后悔 穿上百衲衣抱個缽盂當和尚化齋好了
懷念年輕時代,悲嘆年華逝去,事業上又荒唐可憎,想來想去,越想越難受,心情差極了。只好逃避了,當和尚吧,六根清凈。看似超脫,其實說“不悔”只是自我安慰罷了。
總之就是覺得自己特慘,卻又裝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典型的知識分子的自戀自傷情結。比起蘇東坡“雪泥鴻爪”的超脫,他根本看不透自己、看不明人生,也缺乏面對命運的勇氣……
四、表達愉快心情的古詩詞有哪些
1.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說明:《春夜喜雨》表達了作者在春夜發現“好雨”降臨,想到它的“潤物”作用,滿心喜悅,這種喜悅之情從字里行間隨處流露出來。
2.《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宋代: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說明:整首詞由“哀”到“興”,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壯志。
3.《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代: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說明:春末時節,詞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即將回家鄉(浙東)的好友鮑浩然。雖然自己家在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難以為懷,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與春光同住。
4.《秋詞》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說明:表達了作者豪邁樂觀之情
5.《春日偶成》宋代:程顥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說明: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五、求一首反映后悔心情的詩詞
悵悵莫怪少年時,百丈游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后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少年笑游,敏而多感,會傷春惆悵,會到處留情 如今當年的美麗往事都是過眼云煙,只能在夢中出現了 前程仕途也荒誕可恥 老了之后想想也不會后悔 穿上百衲衣抱個缽盂當和尚化齋好了 懷念年輕時代,悲嘆年華逝去,事業上又荒唐可憎,想來想去,越想越難受,心情差極了。只好逃避了,當和尚吧,六根清凈。
看似超脫,其實說“不悔”只是自我安慰罷了。 總之就是覺得自己特慘,卻又裝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典型的知識分子的自戀自傷情結。
比起蘇東坡“雪泥鴻爪”的超脫,他根本看不透自己、看不明人生,也缺乏面對命運的勇氣……。
六、反應“思緒復雜感慨很多”的古詩詞有哪些
1、《蒹葭》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后搖落,亦恐歲蹉跎。
2、《歸園田居·其五》
魏晉: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3、《雜詩七首·其四》
魏晉:曹植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
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4、《元日》
唐代:司空圖
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5、《元日》
唐代:成彥雄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
七、有沒有反應思緒復雜感慨很多的古詩詞
1錦瑟 唐代 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2白話譯文錦瑟呀,你為何竟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
我心如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
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讀者盡管難以明了《錦瑟》詩的思想內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詩境,卻很容易在腦子里浮現。3文學賞析《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
有人說是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侍女的愛情詩;有人說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也有人認為中間四句詩可與瑟的適、怨、清、和四種聲情相合,從而推斷為描寫音樂的詠物詩;此外還有影射政治、自敘詩歌創作等許多種說法。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體而言,以“悼亡”和“自傷”說者為多。
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
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無端,無緣無故,生來就如此。樂器,琴有三弦、五弦;箏有13弦;而“瑟”卻有五十弦。
用這么多弦,來抒發繁復之情感,該是多么哀傷。古有泰帝與素女之典故,已是哀傷至極了。
詩人以這個典故作為喻象,暗示自喻詩人與眾不同,別人只三弦、五弦,而詩人之瑟卻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獨厚之天才。
暗示他天賦極高,多愁善感,銳敏幽微。比興用得多么高妙。
下一句,一弦一柱,追憶青春戀愛的年華。首聯總起,引領下文,以下都是追憶美好的青春。
但又美景不長,令人失落惆悵。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
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
此聯二句,寫的是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
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
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后,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
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詩人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頸聯前一句把幾個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
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
一筆而能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實不多見。后一句的藍田滄海,也并非空穴來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這里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
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藍田,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
詩中此句,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
詩人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功力。 對于詩人 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
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