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鑒賞詩句長恨此身非我有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出自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
此身非我有:指身不由己。營營:往來不絕的樣子,這里指為世俗事務(如功名利祿、榮辱升沉等)奔走。
這兩句大意是:長恨掌握不住自身的命運,何時能不為碌碌世事煩心? 這首詞作于蘇軾出獄后謫貶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秉性曠達,雖身處逆境,仍然放浪于詩酒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間,不斷尋求精神上的解脫。
這首詞寫他在一夜之間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回家時已經三更。就在這萬籟倶寂的深夜,他帶著醉意獨立江邊,思考著人生的歸宿。
他對以往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能忘卻世事深以為恨,不知何時才得以解脫。~兩句既是感慨,又是議論。
它反映了作者宦海浮沉、九死一生的經歷,反映了當時待罪黃州、身不由己的處境,反映了他追悔憾恨、憤懣不平的心情,也反映了他對人生的探索,對解脫的向往,內涵十分豐富。以這種帶有哲理性的議論入詞,是蘇軾的一大創舉。
二、表達遵從本意生活的詩句有什么
詩經 《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雖然表面意思是 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么要求呢! 實際是指要遵從本心的意思
這個好像叫《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歸去來兮辭----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這一句的意思是 --算了吧!人生寄身于天地之間又能有多少時候,為什么不隨著自己的心意而任其自然?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里去呢?
還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 --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這幾句我覺得也有點這個意思
原諒我才疏學淺 暫時想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