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靜心的詩句
1、“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船夜援琴》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釋義:晴朗之夜,鳥與魚都不動了,那輪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們的夢吧?此刻身心澄凈,除了舟中的琴,沒有任何事情的騷擾,且獨坐,淡然一曲吧!琴上的七根銀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雙耳就是他的知音。當那恬淡自然的聲音溶入心海,整個世界永恒而美麗,誰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2、“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萬山潭作》唐代:孟浩然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釋義:我坐在潭邊的石上垂釣,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閑。魚兒在樹陰下游來游去,猿猴掛在枝上嬉戲打鬧。
神女以玉佩相贈的故事,傳說就發生在這座萬山。我既然無緣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著歌蕩槳而歸。
3、“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釋義: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悠閑地捧起佛門貝葉經,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
佛經真諦世人并無領悟,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禪院多么幽雅清靜,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后涂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4、“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釋義: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釋義: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二、形容靜心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
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三、能讓人靜心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
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
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 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
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四、靜心的詩句
養生、靜心詩句
? 凌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佛家十六字要訣 ?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南宗慧能 ?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北宗神秀
?
心無念處是道心,念無處所是道心,求無處所是道心,成無處所是道心,常念無念是道心,若悟此法是得道。——北宗神秀
?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
葛亮
? 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也。 ——《呂氏春秋·盡數》
? 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荀子·榮辱》
? 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漢·張衡
?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國(魏)·曹操
? 靜以養身,儉以養性。 ——《南史·陸慧曉傳》
? 心者,神之舍也,心靜則神安,心動則神疲。 ——《萬壽丹書》
?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 ——唐·孫思邈
?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唐·孫思邈
?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唐·李白
? 壯志因愁減,哀容與病俱。 ——唐·白居易
?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 ——唐·劉禹錫
?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宋·包拯
? 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 ——宋·歐陽修
?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歐陽修
? 多憂傷神,多思傷志。 ——宋·宋祁
? 人無憂,故自壽。 ——宋·李
?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元·馮子振 ? 靜則神藏,躁則神夭。 ——元·劉元素
?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元·劉元素
?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元·劉元素
? 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 ——明·洪自誠 ?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 ——明·龔廷賢 ?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明·王守仁
? 養生家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 ——明·汪綺石 ? 宜節思慮以養心,宜節煩惱以養神。 ——明·汪綺石 ? 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 ——清·金纓 ? 心寬出少年。 ——清·王濬卿
? 智者之養生也,必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靈樞·本神》 ?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公良測語上》
?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安份吟》 ? 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聯句》
? 養心之法,須要擺脫一切;凡榮枯得失,猶如水月鏡花,事過即忘。 ——《修身寶鑒》 ?
養生之士,睡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臥不至懵。 ——唐·孫思邈
五、與靜心相關的詩句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2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
六、可以靜心的詩句有哪些
靜心的詩句:
1、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3、官曹稱心靜,居處隨跡幽。——白居易《贈吳丹》
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5、凡事大半天注定,何必三更費心腸。
6、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閑百不為。——白居易《齋月靜居》
7、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8、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0、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11、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12、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13、安禪未必需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14、鳥穿浮云云不驚,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塵世多喧囂,靜我凡心立功名。
15、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靜心的句子: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4、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變將來,從現在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改變未來。
6、沒有煩惱不要惹煩惱,有了則盡量解決它。
7、懺悔心、謙卑心很重要,不過對自己的愛心更重要。
8、最好的改變方式,是我們跟內在力量溝通,然后它會改變我們。
9、如果認為自己很弱小,我們就成為弱小;如果認為自己很偉大,我們就變成偉大。
10、修改自己就是修改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是整個宇宙中很重要的一個程序。要相信自己的潛力。
11、找到自己內在的愛力之后,才能真正地愛人。
12、愛什么人,照顧他、保護他、給他自在,才是真正高雅的愛。
13、不能貪求任何東西,一旦喜歡就執著在那里,應該心無掛礙。
14、最怕的東西,最應該去突破。
15、道不是知識能夠分析的,它是內邊的悟解。
七、形容靜心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
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
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
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