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兩個人思想價值觀不一樣”的句子
1. 所謂價值觀不同就是,給一根蠟燭,有人覺得差一個蛋糕,有人會覺得缺一條皮鞭。
2. 道不同,是人生價值觀不同。當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
3. 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可以成為好朋友,但價值觀不同是絕對沒辦法做朋友的。
4. 價值觀不同,大概就是一個認為偷一條魚來吃是對的,一個認為是不對的。
5. 價值觀不同的人很難相互理解以及溝通。
6. 所謂價值觀不同就是我窮盡一生堅守的,恰恰是你不屑一顧的。
7. 人類之間的沖突、矛盾與斗爭,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價值觀不同。
8. 價值觀不同甚至對立的人,很難互相理解,兩顆心會越走越遠。
9. 每個人的價值觀各有不同,但是我們無法否認其價值觀,也沒有理由去否認其價值觀,我們能做到的,僅僅只是去認識其價值觀,然后加以公正判斷。
10.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差異。相對價值不同,取舍也不同。
11. 我以為價值觀的不同,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行為。看人不可不留意其價值觀。
12. 有的人為自己活著,有的人為信仰活著。活的方式不同,價值觀也不同。
13.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有些事在你眼中毫不重要,但對我來說,卻是全部。
14. 價值觀的不同,會讓曾經親近的人漸行漸遠,直至形同陌路。
15. 觀念,價值觀都不同的人,在一起難免會出現磨擦,久而久之就厭倦了。
16.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時,就要讓自己好過些。
二、形容“投緣”的詩句有哪些
1、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杜甫《春日憶李白》
譯文: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
2、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 衛風 木瓜》
譯文:他送我木瓜,我就還他美玉。
3、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譯文:知心朋友比骨肉之親還要親。
4、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曹植《贈白馬王彪》
譯文:大丈夫志向四海為家,相隔萬里也猶如相鄰。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譯文: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近在眼前。
6、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譯文:只要相知就不論遠近,相隔萬里也猶如相鄰。
7、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譯文:我們都是遭遇不幸的人,如今在此相逢,又何必在乎我們曾經是否相識。
8、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譯文:人這一輩子結交的朋友,就要始終如一,千萬別為了中途的自我升遷、落迫就各自分道揚鑣。
9、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譯文:與朋友交往不必在乎身份地位年齡等之間的差異,重要的是朋友之間能夠交心。
10、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翁照《與友人尋山》
譯文:友情應當像作畫一樣追求清淡,而寫文章則要像大山一樣要追求一些跌宕起伏。
三、描寫兩人相愛的詩句
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翻譯】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2、《雨霖鈴·寒蟬凄切》宋代:柳永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翻譯】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3、《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翻譯】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4、《鵲橋仙·纖云弄巧》宋代:秦觀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翻譯】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5、《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翻譯】本想盡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反而毫無興味。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6、《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翻譯】我居住在長江上游,你居住在長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卻見不到你,共同喝著長江的水。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樣, 就一定不會辜負這互相思念的心意。
7、《生查子·元夕》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翻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8、《白頭吟》兩漢:卓文君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翻譯】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波可愛。
9、《上邪》兩漢:佚名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翻譯】上天呀!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存此心永不褪減。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直到這樣的事情全都發生時,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10、《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唐代:李商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翻譯】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11、《竹枝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翻譯】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12、《折桂令·春情》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翻譯】生下來以后還不會相思,才剛剛懂了什么是相思,卻深受著相思之苦。身像飄浮的云,心像紛飛的柳絮,氣像一縷縷游絲。
13、《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宋代:晏幾道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翻譯】今夜里我舉起銀燈把你細看,還怕這次相逢又是在夢中。
14、《采蓮曲》唐代:白居易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翻譯】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四、形容兩個人關系好,達到彼此身同感受的詩句
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 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 下獨酌》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一夜風:一 夜春風。唐王涯《春游曲》.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 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 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 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 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 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 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 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知音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 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無形的 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 尋味。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 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 陵》)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 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 地。
9.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 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 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 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 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 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 《送別》) 11.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 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五、形容兩人離得很近,但是心很遠 的詩句
遠和近(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
這首詩很像攝影中的推拉鏡頭,利用“你”、“我”、“云”主觀距離的變換,來顯示人與人之間習慣的戒懼心理和人對自然原始的親切感。
這組對比并不是毫無傾向的,它隱含著“我”對人性復歸自然的愿望。
——顧 城
【鑒賞一】
《遠和近》雖只有短短的六句,卻容納了對歷史反思的豐富內涵。“遠”、“近”:是物理距離概念,這是客觀存在,有科學的衡量標準。但在情感作用下產生的心理距離卻不同,“遠”可以變“近”,“近”可以變“遠”。詩中用“你”、“我”、“云”心理距離的變換,曲折地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戒備以及詩人對和諧、融洽的理想人際關系的向往、追求。
詩中的“你”、“我”、“云”三個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你”、“我”都生活在客觀現實中、同屬于社會的組成人員,“云”則象征著美麗淳樸的大自然。“你看我時很遠”,這是地近心遠,“咫尺天涯”:“你看云時很近”,這是地遠心近,“天涯若比鄰”。詩人這種“人遠天涯近”的辯證感情方式已成為人審美理想的發展的方式,即“由客體的真實,趨向主體的真實,由被動的反映,趨向主觀的創造。”
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給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矯飾。
【鑒賞二】
《遠和近》一詩,是詩人對不正常生活的本質發現。此詩初發表時,被視為難懂的怪詩。按照當時僵化的閱讀方式,人們已被習慣鈍化的思維模式,此詩確實難于解讀。因為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于你與云的距離。可詩人為什么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呢?原因是詩人所寫的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系。在這扭曲了的關系中,一切都顛倒了。本應相親相近的人與人的關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遠了,顯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為人際關系的疏遠,人與自然反而拉近了距離,顯得十分親近。也許,正是由于人與自然的親切可近,更進一步顯示出人的孤寂;也許,正是這孤寂,常使顧城想到夢的天國。可顧城應該知道,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上,夢的天國是不存在的。
【鑒賞三】
這首詩是朦朧詩里非常著名的詩篇,是被許多人傳誦的詩歌。
在詩歌中顧城表達了人對于遠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關系。
這種關系充滿了一種辨證的距離、一種美和對愛的得失的痛苦。近處的愛人卻是遠在天邊,天上的云卻在心靈近處。愛人可近卻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離在遠方卻在愛人的心旁。
詩歌里表現出一種透明的美、純凈的美、神奇變幻的美,帶有一種痛苦的思辯地憂傷。
顧城說他想“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那天國的門,向著人類。”可是“時間的馬,累倒了。”即使在他最好的美麗詩篇里,他的悲傷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兩人思想相近投緣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