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農民農耕繁忙情景的兩句詩是什么
一、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
這首詩描寫農村初夏時節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這雖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二、宋·翁卷《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田野風光和農忙景象,前兩句描繪自然景物: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來。以“綠遍”形容草木蔥郁,“白滿”表示雨水充足,“子規聲”暗寓催耕之意,生動地展現出“鄉村四月”特有的風物。后兩句敘述農事繁忙,畫面上主要突出剛剛收完蠶繭便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卷。
二、體現農民"繁忙辛苦"的詩句有哪些
1、《鋤禾》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農民辛勤種田正當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誰知道盤中的顆顆飯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的辛苦。 2、《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
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
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3、《憫農二首(其一)》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4、《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譯文:雨下得太大了,連高處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農夫披著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
人和牛累得筋疲力盡,可是東方的天竟還沒有亮。 5、《農家》 唐代: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譯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三、描寫農民農耕繁忙情景的兩句詩是什么
一、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這首詩描寫農村初夏時節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這雖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二、宋·翁卷《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賞析: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田野風光和農忙景象,前兩句描繪自然景物: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來。以“綠遍”形容草木蔥郁,“白滿”表示雨水充足,“子規聲”暗寓催耕之意,生動地展現出“鄉村四月”特有的風物。
后兩句敘述農事繁忙,畫面上主要突出剛剛收完蠶繭便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卷。
四、體現農民"繁忙辛苦"的詩句有哪些
1、《鋤禾》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農民辛勤種田正當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誰知道盤中的顆顆飯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的辛苦。
2、《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
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3、《憫農二首(其一)》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4、《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譯文:雨下得太大了,連高處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農夫披著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盡,可是東方的天竟還沒有亮。
5、《農家》
唐代: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譯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五、觀田家中表現農民每天回家很晚,十分忙碌的詩句
1、詩句為: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意思是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2、原文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3、譯文 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農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備種菜了。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 4、簡析 《觀田家》是唐代詩人韋應物作的一首田園詩歌。
這首詩收入在《全唐詩》卷192_30里,這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五言古詩,是對農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真實寫照。抒寫了詩人對貧苦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不合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表現農民工作繁忙的詩句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