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詳盡的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模板
一.詩歌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也屬于寫景詩,側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謙的《石灰吟》等。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等。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邊塞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詠懷詩: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發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隱等。
⑤、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
二詩人風格孟浩然詩風的語淡味重、恬靜渾健; 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 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 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 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 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 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 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 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 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 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 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注:詩人總體創作風格之外的“變格”。
三語言特點①清新。 ②平淡,也稱質樸。
③絢麗。 ④明快。
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⑤含蓄。
⑥簡潔。四表現手法①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五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a)有動靜結合(b)虛實結合等的不同(c)點面結合(d)正面側面(e)遠近、高低各個角度的描寫(f)明暗、冷暖等色調形態(g)各種感覺:視、聽、觸、嗅(h)細節(I)場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②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③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等,④其他寫作技巧包括:(a)賦比興、(b)襯托、(c)對比、(d)渲染、(e)卒章顯志、(f)欲揚先抑、(g)聯想想象、(h)語序倒置等。
五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1/8a、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b、分析手法類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c、側面描寫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d、語言特點類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詩情畫意:e、議論類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f、語言風格類行云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平淡無奇 、質樸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
沉郁頓挫 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二、詩歌鑒賞的基本答題模式(和題型,格式)有哪些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
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
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 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
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
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
(3)擬人。(4)夸張。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早行 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
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
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南浦別 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三、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模式
古詩鑒賞分析答題模式 一、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③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 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②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④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里? 2、提問變體: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3、解答分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
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系上下句并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
③簡要說明藝術效果。四、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②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沉郁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味十足等等。
4、答題模式:①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簡練傳神、凝練沉郁、入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莊諧俱見……);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提問變體: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⑵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⑶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么;②抒發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②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題模式: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
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夸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構思(結構思路)型 1、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
那么,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后抒情,有的先敘事后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4、答題模式:①概述詩句的內容。②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
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么思想感情。
四、誰能提供議論文說明文古詩鑒賞古文的答題格式就是議論文說明文古詩
分三小段,古文鑒賞的話可以不分段.【假設這道題50分】答:第一段,通過你的理解總結下大概意思,這個不用說也懂吧.(15分)第二段,通過對意境、背景、場景精妙的分析,說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與作者的思想情感.(20分)第三段,通過閱讀這篇文章,說下你自己的感悟,當然是要緊貼著文章主題來說,文章給讀者的激勵或者思考等,言已盡而意猶存這樣的思考.還可以點出文中比較好的句子或者思想稍作修飾.比如古詩里的詞眼、畫龍點睛之筆等,可以用自己的話描述下這些詞句的妙處.(15分)高中讀古文的時候就這三大步,不知道對你有用不.【暴風丨雪狼】。
五、有針對語文詩歌鑒賞的答題模版嗎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答題的時候應該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忠于原詩,還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創新,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等,注意能準確的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這樣題目的時候千萬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夠的,也得不到多少分,應回答出因為什么而“感傷?”。
當然你可以報一個精銳的一對一輔導班,應該會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表現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情感的?這樣表達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的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述為什么用這種手法。
(3)、闡述此手法有效傳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
六、求詳盡的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模板
一.詩歌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也屬于寫景詩,側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謙的《石灰吟》等。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等。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邊塞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詠懷詩: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發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隱等。
⑤、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
二詩人風格 孟浩然詩風的語淡味重、恬靜渾健; 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 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 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 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 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 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 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 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 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 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 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 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注:詩人總體創作風格之外的“變格”。
三語言特點 ①清新。 ②平淡,也稱質樸。
③絢麗。 ④明快。
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⑤含蓄。
⑥簡潔。四表現手法 ①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五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a)有動靜結合(b)虛實結合等的不同(c)點面結合(d)正面側面(e)遠近、高低各個角度的描寫(f)明暗、冷暖等色調形態(g)各種感覺:視、聽、觸、嗅(h)細節(I)場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②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③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等,④其他寫作技巧包括:(a)賦比興、(b)襯托、(c)對比、(d)渲染、(e)卒章顯志、(f)欲揚先抑、(g)聯想想象、(h)語序倒置等。
五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1/8 a、評價主旨類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b、分析手法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c、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d、語言特點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詩情畫意:e、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f、語言風格類 行云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平淡無奇 、質樸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沉郁頓挫 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七、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模式
鑒賞詩歌語言是高考考查的一個重點,在做題時,經常會有這么一種情況,讀懂了一首詩,但卻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怎樣的表述比較完整,或者直接說更容易得到分數。
所以,要多練習不同題材的古詩,對照標準答案,自己總結規律,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例1 華子崗(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析】“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見山色青翠可愛,柔和多姿。
這兩個動詞寫云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解題指導】鑒賞詩歌譴詞的妙處,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答題:①這個字或者詞是什么意思;②有沒有構成語法現象;③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④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意境;⑤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⑥音韻美。
(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例2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和處達,歸雁洛陽邊。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被前人評價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析】①“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是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②這兩句煉字煉句極見功夫。作者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③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涵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在舊年將盡時闖入人間,將趕走嚴冬。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
鑒賞詩歌語言解題指津(二) 【解題指導】鑒賞詩歌造句的妙處,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答題:①描繪怎樣的景象;②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③運用了怎樣的手法;④蘊涵著一種怎樣的理趣。 例3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需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析】清新、自然、質樸。描繪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
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 【解題指導】鑒賞詩歌的語言特色,①掌握語言特色有關的專用術語,如清新、自然、含蓄、絢麗、豪放等;②把握著名詩人獨特的詩風,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等;③理解詩歌的情境與詩人的感情。
例4 雪(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談談你對羅詩“豐年事若何”一句含義的理解。
【析】豐年又能給百姓帶來什么呢?達官貴人溫暖無憂,貧苦人們饑寒交迫。例5 子夜吳歌(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忽虜,良人罷遠征。
“搗衣聲”有什么含義? 【析】“搗衣”是為從軍的丈夫縫制寒衣的一道工序,隱含有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解題指導】詩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鍵語句。
因此,要立足詩句,咀嚼語句含義,深入挖掘言外之意和言外之情。
八、給我一套古詩詞詩歌鑒賞的答題格式及方法
百度的,看了一下基本能覆蓋97%(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
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
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
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法等等。
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夸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
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于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范。 附: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