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梅的詩句和成語求關于梅的詩句成語,一部分就行,急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落花 宋祁 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
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 滄海客歸珠有淚,章臺人去骨遺香。
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三衢道中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梅花絕句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望梅止渴、驛寄梅花、鶴子梅妻、梅妻鶴子、妻梅子鶴、青梅竹馬、水火相濟、鹽梅相成。
二、有關梅的詩句
卜算子 詠梅 **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早 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開。 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 貢性之 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滿天天似水,酒醒聽徹玉人簫。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 庚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香雪千枝與萬枝。 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梅花絕句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楊柳枝詞 劉 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 胭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
十一月后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來。
次韻中玉早梅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絕句 陸游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紅 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梅花絕句之一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紅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梅花絕句之二 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嶺上紅梅 范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風一枝足。 滿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梅花絕句之三陸游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題梅花圖 楊無咎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三、與梅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唐代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釋義:滯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著春天的景物。寒梅最能惹起人們怨恨,因為老是被當作去年開的花。
2、宋代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釋義: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桿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3、宋代張嵲《墨梅》: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釋義:在山邊的幽谷里和水邊的村莊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讓過客魂斷不舍。一直遺憾的是東風沒有情趣,越發地吹拂著煙霧似的朦朧細雨使黃昏更加暗淡。
4、唐代柳宗元《早梅》: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釋義:早梅在高高的枝頭綻放,遠遠映照著湛藍的楚天。夜晚北風吹來陣陣暗香,清晨濃霜增添潔白一片。想折一枝寄贈萬里之外,無奈山重水復阻隔遙遠。眼看寒梅即將零落凋謝,用什么安慰遠方友人的思念?
5、宋代劉克莊《落梅》: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釋義:每一片飄零的梅花都教人觸目愁腸,更哪堪殘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鋪滿了臺階又堆上了墻頭呢?飄零的梅花就像匆匆過嶺的遷客,墜落的梅花猶如不得已赴湘的騷人。
那么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如今卻沉淪泥土與莓苔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氣,還久久不去。啊,讓東風執掌對百花的生殺予奪大權,真是差矣錯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對梅花任意摧殘,根本不講憐香惜玉。
四、誰可以告訴我有關梅的詩句,和在這首詩中梅象征什么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二》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 唐 · 李隆基《端午》
梅定妒,菊應羞 —— 宋 ·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 唐 · 李世民《元日》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 宋 ·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 宋 · 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 宋 · 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 南北朝 · 鮑照《梅花落》
見梅不忍和花摘 —— 宋 · 程垓《憶秦娥·情脈脈》
五、在我國詩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聯
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梅象征高潔,不畏嚴寒。【詩文中的梅: ☆ 一枝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盧照鄰《梅花落》) ☆ 吳王醉處十余里。
照野拂衣今正繁。經雨不隨山鳥散。
倚風疑共路人言。愁憐粉艷飄歌席。
靜愛寒香撲酒樽。欲寄所思無好信。
為君惆悵又黃昏。(羅隱《梅花》) 梅花:德性與氣節的代言人 ☆ 梅花自古就被賦予德的品性,民間流傳著許多吉祥、喜慶的相關習俗。
梅花集高潔、秀雅、堅毅于一身,其色、香、韻、姿俱佳,特別是在冰中孕蕾,雪中開花的品格,更為無數仁人志士所喜愛。 ☆ 古人認為,“梅具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梅花綻開五瓣,象征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有梅開五福之說。喜鵲在梅枝上歡悅鳴叫的圖案,常被稱為“喜報早春”,“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
吉祥圖案還有“竹梅雙喜“,由竹梅和兩雙喜鵲紋圖,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賀新禧。“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
人們把松、竹、梅稱作“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贊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視為知友、君子。 ☆ 魯迅曾精辟地用梅花作過一個比喻:“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復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
他還請人為他篆刻過“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發自己高潔的情懷。 ☆ 明·王圻《三才圖會》認為:“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
明代李漁曾論賞梅:“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梅傲而不俗。
其色分紅白及綠,另有蠟梅,色黃如蠟,香氣濃郁。梅壽可逾千載,枝干虬曲,身姿蒼古,其芳愈寒愈媚,臨風寒勁挺傲然鐵骨,遇冰雪更添飄然風儀。
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來更是造化奇絕,踏雪尋梅,呵氣凝香,滿目嬌色,風雅至致。 ☆ 早在魏晉時期,梅花就被寫入詩歌中,人們首先把它作為一般春花春樹認識和描寫后來梅花漸漸上升為獨立的審美表現對象,而不僅僅作為春景的點綴。
南朝鮑照在其《梅花落》中已經賦予了梅花高風亮節的品性。(以下取自網文《宋代詩歌中的梅花意象》) ☆ 宋代,生活在齷齪塵世,志不得伸的詩人們更與梅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看到在寒霜季節盛開的梅花,傲雪耐寒,獨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詮解為一種孤高絕俗,貞潔自愛的君子情操,以梅隱喻自身的美德。
北宋中期,經過蘇軾等人的吟詠,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進一步深化。蘇軾寫了大量詠梅詩,在其詩中帶有強力主觀表現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樣淋漓盡致地展現詩人孤芳自賞,幽潔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內心深處與世委蛇而又不甘淪棄的孤清與落寞。
☆ 到了南宋,國勢飄搖,社會動蕩,土人階層渙散零落,詩人在受挫時感到塵世的不如意,而且還受道家逍遙自適人生哲學的影響,很多詩人寄情于山林,渴望過一種清凈無為與世無爭的生活,于是在詠梅詩中,出現了梅花另一個意象--隱者高士的意象。 ☆ 君子、隱士、處子玉女,梅花的這三個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為這三個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貞潔的象征。
以梅花來表達對遠方朋友的罹,也是古詩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詩人們詠梅絕不只是為了描摹梅的物態,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懷,表節。
詠梅詩之不同于一般的詠物詩,下是由于詩中報詠之梅,已經成為詩人心靈的客觀對應物,一代一代層累凝聚著深刻的含義,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的獨立高傲的心靈境界。】 柳:“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劉禹錫《楊柳枝詞》) ” 【柳與留音近,詩詞中的“折柳送別”有暗示性,抒發分別時的離愁別恨,朋友間的厚意深情。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 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草色幽深,暗示愁緒,思離人。
古詩文中凡寫到離別遠行、抒述離愁別恨,就總要以草來作寄托或映襯。【關于詩中的“草”,可以參看 http://**ddxr/pe_*上金開誠的《說詩中之草》】 牡丹:詩文中的牡丹 ☆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李白《牡丹》)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賞牡丹》) ☆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白居易《秦中吟》之十《買花》) ☆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徐凝《牡丹》) 【☆ 牡丹,以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梅的詩句其意思與暗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