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讀書的詩句
古代名人的讀書詩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
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
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詩人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博學多才,他的一首讀書詩提醒人們,讀書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下面是一組名人名言,請欣賞:●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臧克家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亞里斯提卜 ●僅次于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菲爾丁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
--伊薩克·巴羅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高爾基論青年》●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蒲松齡:《阿寶》 ●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就要沖破不利條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并去創造新的條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們必須記住,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一切文化遺產得著,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堅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
要知道,在這條路上克服困難,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興奮劑。--《奧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學問對人們要求最大的緊張和最大的熱情。巴甫洛夫 ●……科學是到處為家的,棗不過任何不播種的地方,它是不會使其豐收的。
--赫爾岑:《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魯迅:《讀書雜談》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魯迅全集》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
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陶行知:《八位顧問》 ●積累知識,也應該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范圍要寬,不要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鄧拓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培根論說文集》 ●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里,而是要啟發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之中流瀉出來---像從活的泉眼流出一樣---一條溪澗(知識)來。--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爾基:《文學書簡》●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所欲求者爾。
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
二、有關"讀書"的詩句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三、有關于讀書的詩句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勵志篇》
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宋·陳師道《絕句四首”(其四)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清·查為仁《蓮坡詩話》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弱齡計事外,委懷在琴書。——晉·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飛花三畝宅,落葉半床書。——明·夏完淳《避地》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晉·左思《詠史》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唐·杜甫《題泊學士茅屋》
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唐·許渾《再游姑蘇玉芝觀》
莫問野人生計事,窗前流水枕前書。——唐·李九齡《山中寄友人》
數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唐·劉禹錫《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亂泉聲里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清·王蘋《南園》
另外還有肌膚對聯一并附上: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風云三尺劍,花鳥一床書
讀古人書,友天下士
未忘塵尾清談興,常讀蠅頭細字書
好書不厭百回讀,佳客來時一座傾
臨老常有身健日,讀書偏愛夜長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四、古代詩人有關讀書的詩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五、與讀書有關的古詩最好不是陸游的,不是句子
〔唐〕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唐〕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陸九淵《讀書》:“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明〕于謙《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關于讀書的詩句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東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清 潘際云《廠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唐 裴說《句》) 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唐 許渾《寄殷堯藩》) 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唐 杜荀鶴《書齋即事》)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宋 蘇軾《和董傳留別》) 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宋 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宋 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 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恃此用為命,縱橫堆滿前.(明 楊循吉《題書櫥》) 有書堆數仞,不如讀盈寸.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清 劉巖《雜詩》) 讀書能養氣,乃為善讀書.(清 汪瑩《示兒》)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清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清 法式善《讀書》)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東晉 陶淵明《讀山海經》)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宋 朱熹《勸學詩》) 力學如力耕,勤情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捻時. (宋 劉過《書院》) 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 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 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明 宋應星《憐愚詩》)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 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唐 王貞白《白鹿洞詩》)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于有關于讀書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