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廊橋的古詩
描寫廊橋古詩十首 一、玉宇瓊樓天上下,長虹飛渡水中央 上下影搖流底月,往來人渡境中梯。
橋頭看月亮如畫,桃畔聽溪流有聲。 橋廊風爽堪留客,波底星光可醒龍。
古事現今朝今朝過去皆古事,虛華當實境實境已往亦虛華 二、普渡橋志感 竹溪溪水落長空,路辟榛蕪輻輳同。 綿亙何年鞭海石,依稀半碧架晴虹。
柳陰不用方舟渡,橋畔偏令輿馬通。 王政于今侔夏令,千秋猶逢憶程公。
三、水從碧玉懷中出,人在青蓮瓣上行。 四、濛淤橋 峰巒環抱鎖溪聲,百丈流虹飲澗橫。
我欲招尋題柱客,長門恰喜倩長卿。 五、橋護本境永興隆,途通浙閩咸康泰。
上下影搖波底月,四面云開山色秀。 六、橋護本境永興隆,途通浙閩咸康泰。
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度境中天。 蔦遷喬木喜飛騰,魚躍禹門隨變化。
七、步龍泉邑令題濟川橋 此地天教系斷槎,古來劍氣屬張華。 長橋高閣一時勝,巨碣雄篇眾口夸。
曾是斗牛相照映,不應風雨肆欹斜。 今君小試扶顛手,便有歡聲靄萬家。
八、至西至東任君過去,或遠或近由此登高。 筆伐桂枝何用斧,登云有路步蟾宮。
文塔崔巍千仞上,佛燈明滅一龕中。 寶塔占左恍如一株榕樹,翠蓋擎浚儼若五色祥云。
石獅負石橋石興鎮定舉溪南門鎖鑰,玉兔浮玉宇玉和玉印成半月東道垂輪。 九、一道長虹閩浙往來迎百世,兩岸聳翠東西連續鎖千秋。
十、開基立橋傳萬古,復新豎造鎮乾坤。
二、描寫學校的連廊的句子
描寫學校的連廊的句子
綜合樓,穩居中軸線,呼應四方景觀。
教學樓,盤踞廣場邊,靜觀八面來風。
圖書館,心胸似海,內藏天下書,書香撲鼻讓人如癡如醉。
體育館,氣吞如虎,里納精致球,球路生風使你亦狂亦酥。
左右連廊,把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緊緊相連,渾雄一體。
校園網絡、多媒體平臺讓師生如虎添翼,一把飛進信息化時代。
設備一流的實驗室、各具特色的活動室、設備先進的電腦室和浪漫藝術的音樂室美術室,召喚著你盡情享受。
三、描寫建筑物的詩句
阿房宮賦 杜牧
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
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
秋山晴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念昔游三首(其一)》·杜牧
九重宮闕晨霜冷,十里樓臺落月明——《四鼓出嘉會門赴南郊齋宮》·陸游
“以宋詞喻蘇州諸園;網師園如晏小山詞,清新不落套;留園如吳夢窗詞,七層樓臺,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園中部,空靈處如閑云野鶴去來無蹤,則姜白石之流了;滄浪亭有若宋詩;恰園仿佛清詞,皆能從其境界中揣摩得之”——陳從周
四、求唐宋八大家有關庭院以及庭院中山石、亭廊等的詩句,謝謝了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別有用心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間也。
山川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山洞暝,晦明改變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 樂亦無限也。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扶攜提拔,來往而不斷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但是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織,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此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落日在山,人影狼藉,太守歸而賓廣大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但是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妙手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寶塔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厥后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坪穩縋猶可識曰“桓刪⒈。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空,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以后洞。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
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前人之觀於六合、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常常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古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陰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乃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成以不沉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蝶戀花 歐陽修天井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傍晚,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凝香齋 曾鞏每覺西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諸侯。一尊風月身無事,千里耕桑歲有秋。
云水醒心鳴好鳥,玉沙清耳漱寒流。沉煙細細臨黃卷,疑在香爐最上頭。
水香亭 曾鞏臨池飛構郁岧巉,欞檻不過影自搖。群玉過林抽翠竹,雙虹垂岸跨平橋。
煩依美藻魚爭餌,清見寒沙水滿橈。莫問荷花開幾曲,但知行處異香飄。
湘 中 韓愈 猿愁魚踴水翻波, 自古流傳是汨羅。蘋藻滿盤無處奠, 空聞漁父扣舷歌。
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 韓愈曲江山川聞來久,恐不知名訪倍難。愿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初春細雨 韓愈天街細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晚春 韓愈草木知春不久歸,各式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情,惟解漫天作雪飛。
春雪 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晚春 韓愈草木知春不久歸,各式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情,惟解漫天作雪飛。
香 蘇洵 搗麝篩檀入范模,潤分薇露合雞蘇。一絲吐出青煙細,半炷燒成玉筋粗。
道士每占經挨次遞次,佳人惟驗繡功夫。軒窗幾席隨宜用,不待高擎鵲尾爐。
七夕 蘇轍火流知節換, 秋到喜身安。林讓魅真安往, 河橋晚未完。
得閑心不厭, 求巧老應難。送酒誰知我, 瓢樽昨暮乾。
勸子瞻修無生法 蘇轍 除卻靈明一一空,年來丹灶漫施功。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際懸知霧雨。
已賴信心留掣電,要須凈戒拂昏銅。誰言逐客江南岸,出身雖窮心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