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隱居的詩句
關于“隱居”的詩句包括:
1、東晉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譯文:
南山下田野里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身上衣沾濕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4、唐代王維《山居即事》
原文: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譯文:
沉寂地把籬門緊緊掩上,在蒼茫暮色中望著斜暉。鶴棲宿遍布周圍的松樹,柴門來訪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節已添上一層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紅衣。渡口處的漁火星星點點,是處處采菱人蕩舟來歸。
5、唐代李白《山中問答》
原文: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譯文:
有人問我為什么隱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閑。
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里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飲酒·結廬在人境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居秋暝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歸園田居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居即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中問答
二、表達歸隱的詩句
歸隱: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
2.歸隱樂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一生.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3.離別繁華世,
歸隱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鳥為君鳴.
4.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
5.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壓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6.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最著名的當然是陶淵明的散文《歸去來辭》.
三、飲酒表達了作者欲避世隱居的詩句
《飲酒二十首》小序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
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
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其一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茍不應,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解讀:詩人一下筆,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一個矛盾現象: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實上可謂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齊餓死在西山(首陽山)。詩人又舉出榮啟期的事跡,證明善有善報之類的說教是空話。
但是伯夷、叔齊也好,榮啟期也好,他們生前沒有得到善報,死后名聲卻流傳后世。他們所以能名聲傳世,依賴的就是固守貧困的節操。
陶淵明本人正是這樣一位固守窮節的貧士。其三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倐如流電驚。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其四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解讀:這首詩以失群鳥依孤獨松,比喻自己隱居守志,終身得所。
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讀:這首詩寫自己心與世俗遠離,所以身在塵世,而心能感受超塵絕俗的真趣。其六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解讀:三季是指夏、商、周三個朝代。這首詩是說三代以來,人們是非不分,只是順應時勢隨聲附和。
作者要與世俗背馳,要追隨秦時夏黃公,綺里季等在商山隱居的四隱士,避世隱居。其七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解讀:這首詩寫作者飲酒食菊,遠離世情。世情既遠,就可以怡然自得。
其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解讀:有些樹木,比松樹高,遮掩了松樹的雄姿。
但寒冬到來,萬木凋零,只有松樹更加郁郁蔥蔥。作者要學習松樹的風格,為人品格要堅貞,要高尚。
其九清晨聞扣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繿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解讀:這首詩假托田父與自己的問答,來表示終身歸隱的堅決態度,以答復那些好心勸他出仕的人。其十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
道路回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解讀:陶淵明這首詩回憶了自己過去的一段離家求官而中途受阻的往事,表明自己如果不因為溫飽是不會踏上這條漫長遙遠、風波四起的為官道路的。其十一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蕕年,長饑至于老。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足惡,人當解意表。解讀:這首詩的前八句說名不足貴,后四句說身不足惜,都是憤世之言。
其十二長公1曾一仕,壯節忽失時。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2歸大澤,高風始在茲。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其十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解讀:這首詩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較,認為醒者拘與世俗之見,顯得愚鈍可憐;醉者能勘破虛偽,倒見出他的清醒。說明世事昏昏,不堪聞問,只好用沉飲迷醉,以示憤慨。
其十四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解讀:陶淵明過著寧靜的鄉居生活。在醉意朦朧中,自我意識消失了,詩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態可掬的詩人形象。
其十五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解讀:讀這首詩使人想到了唐代詩人陳子昂那為歷來所傳誦的名篇《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不能不說這兩首詩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屈原《遠游》中“惟天地之無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的影響。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弊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解讀:作者感嘆自己少年好六經,有濟世之志,而世道艱險,淹留無成。
乃安道守貧,隱居躬耕,。
四、飲酒表達了作者欲避世隱居的詩句
《飲酒二十首》小序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
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
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茍不應,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解讀:詩人一下筆,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一個矛盾現象: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實上可謂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齊餓死在西山(首陽山)。詩人又舉出榮啟期的事跡,證明善有善報之類的說教是空話。
但是伯夷、叔齊也好,榮啟期也好,他們生前沒有得到善報,死后名聲卻流傳后世。他們所以能名聲傳世,依賴的就是固守貧困的節操。
陶淵明本人正是這樣一位固守窮節的貧士。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倐如流電驚。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解讀:這首詩以失群鳥依孤獨松,比喻自己隱居守志,終身得所。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讀:這首詩寫自己心與世俗遠離,所以身在塵世,而心能感受超塵絕俗的真趣。其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解讀:三季是指夏、商、周三個朝代。這首詩是說三代以來,人們是非不分,只是順應時勢隨聲附和。
作者要與世俗背馳,要追隨秦時夏黃公,綺里季等在商山隱居的四隱士,避世隱居。其七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解讀:這首詩寫作者飲酒食菊,遠離世情。世情既遠,就可以怡然自得。
其八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解讀:有些樹木,比松樹高,遮掩了松樹的雄姿。
但寒冬到來,萬木凋零,只有松樹更加郁郁蔥蔥。作者要學習松樹的風格,為人品格要堅貞,要高尚。
其九 清晨聞扣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繿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解讀:這首詩假托田父與自己的問答,來表示終身歸隱的堅決態度,以答復那些好心勸他出仕的人。其十 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
道路回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解讀:陶淵明這首詩回憶了自己過去的一段離家求官而中途受阻的往事,表明自己如果不因為溫飽是不會踏上這條漫長遙遠、風波四起的為官道路的。其十一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蕕年,長饑至于老。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足惡,人當解意表。解讀:這首詩的前八句說名不足貴,后四句說身不足惜,都是憤世之言。
其十二 長公1曾一仕,壯節忽失時。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2歸大澤,高風始在茲。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解讀:這首詩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較,認為醒者拘與世俗之見,顯得愚鈍可憐;醉者能勘破虛偽,倒見出他的清醒。說明世事昏昏,不堪聞問,只好用沉飲迷醉,以示憤慨。
其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解讀:陶淵明過著寧靜的鄉居生活。在醉意朦朧中,自我意識消失了,詩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態可掬的詩人形象。
其十五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解讀:讀這首詩使人想到了唐代詩人陳子昂那為歷來所傳誦的名篇《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不能不說這兩首詩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屈原《遠游》中“惟天地之無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的影響。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弊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解讀:作者感嘆自己少年好六經,有濟世之志,而世道艱險,淹留無成。
乃安道守貧,隱居躬耕,。
五、《飲酒》中表達了作者欲避世隱居的詩句有哪些
《飲酒》中表達了作者欲避世隱居的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作者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賞析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象——“心遠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采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于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廬人境,而采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
最后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么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歸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view_*。
六、關于燕子和歸隱的詩句 各5句
燕子: 1.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
喬吉《天凈沙?即事》 2.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3.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
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 4.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 5.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昔昔鹽》 歸隱: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 2.歸隱樂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一生。寧作我,豈其卿。
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3.離別繁華世, 歸隱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鳥為君鳴。
4.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 5.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
卻教山寺壓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寫燕子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陶淵明 寫歸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七、關于歸隱的詩詞
1、《出游歸隱》 宋·釋文珦 出游歸隱兩無心,非慕沃洲支道林。
啗柏自然閑土銼,制荷曾不費金針。
2、《送達觀禪師歸隱靜寺古律二首》 宋·梅堯臣 初逢洛陽陌,再見南徐州。所歷幾何時,倏去二十秋。
今復振霜屨,還山。3、《歸隱橋新成偶題三絕句書呈同志》 唐·朱長文 幽居處處映煙蘿,歸隱橋邊月色多。
蟾桂有情鄰病叟,清光終夕照酣歌。
4、《正元二日與菊莊湯伯起歸隱陳鴻甫泛舟湖上二》 宋·武衍 春云漠漠雨疏疏,小{左舟右定}沖煙入畫圖。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
5、《月灣癖地山中誅芭歸隱怡如賦詩次韻贊決》 宋·徐瑞 一去山中廿二年,重來有約意茫然。窮居笑我頑同石,文事多君彩印根。
。6、《送楊錥歸隱》 唐·錢起 悔作掃門事,還吟招隱詩。
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遙想白云里,采苓。
7、《送從兄歸隱藍溪二首》 唐·許渾 名高猶素衣,窮巷掩荊扉。漸老故人少,久貧豪客稀。
塞云橫劍望,山月。8、《送于員外歸隱藍田》 唐·吳融 曾吟工部兩峰寒,今日星郎得掛冠。
吾道不行歸始是,世情如此住應難。
9、《官左拾遺歸隱作》 宋·王易簡 汩沒朝班愧不才,誰能低折向塵埃。青山得去且歸去,官職有來還自來。
。10、《木蘭花慢 送取新歸隱山陽兼簡玉川同社》 元·元好問 澹西園暮景,對別酒,惜臨分。
愛*被中臺,掛冠神武,誰得如君。紛紛。
11、《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 宋·蘇軾 潛山隱君七十四,紺瞳綠發方謝事。腹中靈腋變丹砂,江上幽居連福地。
。12、《題友人歸隱圖》 宋·艾性夫 買山長說欲棲身,畫得圖成隱始真。
半枕虛堂生草夢,一溪流水種桃人。
13、《歸隱》 宋·陳摶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14、《次前韻將歸隱黃山》 宋·方回 我家黃山百里遠,兩峰插天翠如剪。
歸心久落故溪云,柁轉不由船不轉。
15、《送武庠歸隱終南》 宋·賀鑄 君不見南朝豪儁有郗生,自厭出身時網嬰。樂聞棲遁去人者,傾金累百贈。
16、《用綽中韻送正臣正臣欲歸隱而無資故廣其意以》 宋·洪邁 華裾錦領烏紗幘,氣蓋當年五陵俠。胸中傀儡不可平,拂衣歸來抱長鋏。
。17、《贈安邑簿伍彬歸隱》 宋·路振 考終秋鬢白,歸隱舊峰前。
庭樹鳥頻啄,山房人尚眠。寒巖落桂子,野水。
18、《送王山人歸隱》 宋·釋惠渙 山人惟委命,豈戀世塵間。干祿不得志,移家住遠山。
醉眠溪石靜,吟倚。19、《龍井十題·歸隱橋》 宋·釋元凈 謝講竺峰寺,歸隱新此橋。
院幽結林表,身老寄煙霄。
20、《和吳仲庶寄吳瑛比部安道之子壯年致政歸隱蘄》 宋·司馬光 負米承親愿已賒,恥隨雞鶩啄泥沙。一朝投紱真高士,萬卷藏書舊世家。
。21、《題管圣浩蒲川歸隱》 宋·王鞏 卜筑蒲川上,翛然遠市廛。
潮聲書屋外,月影釣舟前。地僻紅塵凈,沙平。
22、《李南夫罷舉歸隱》 宋·王令 夢寐風儀近十年,塵埃無路睹云天。清朝未得榮簪紱,黃卷何妨樂圣賢。
。23、《歸隱嵩陽》 宋·張詠 浮世事無限,何須要到頭。
壯心為客盡,孤跡臥云休。匣劍已全棄,林僧。
24、《送華將軍歸隱》 明·柳應芳 南越東吳有戰功,閑心無那逐冥鴻。只言歸臥青山好,何處青山非世中。
。25、《題海陵石仲銘所藏淵明歸隱圖》 明·張以寧 昔無劉豫州,隆中老諸葛。
所以陶彭澤,歸興不可遏。凌歊宴功臣,旌旗。
26、《林泉歸隱圖》 明·止庵法師 居山豈為山,只愛此中閑。野菜何消種,柴門不要關。
飯余聽澗落,經罷。
八、關于燕子和歸隱的詩句 各5句
燕子:
1.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
2.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3.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
4.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
5.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
歸隱: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
2.歸隱樂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一生。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3.離別繁華世,
歸隱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鳥為君鳴。
4.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
5.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壓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寫燕子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陶淵明
寫歸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九、與世隔絕的詩詞
51.陶淵明 智者樂山山如畫, 仁者樂水水無涯。
從從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細雨朦朧小石橋, 春風蕩漾小竹筏。
夜無明月花獨舞, 腹有詩書氣自華。 十二、賀新郎四首 1.高逸圖 何處尋黃鶴? 只留下長空萬里, 白云飛過。
昔日良宵成佳節, 疑是陰差陽錯, 誰曾想千金一諾? 此情悠悠竟為何? 只好向天涯問過客: 鏡中花, 水中月。 千古赤壁遺英烈, 風雨中大江南北, 龍騰虎躍。
群山盡染英雄色, 天上寒星閃爍, 五千年不甘寂寞。 醉臥長亭長嘆息, 看人間花開花又落: 秋風起, 聲瑟瑟。
2.漁 父 圖 春風吹碧樹, 紅塵中奈何難斷, 離愁別緒。 縱無寸功報蒼天, 壯心依然如故, 不祈求天賜神助。
世人皆逐東流水, 唯豪杰獨行天涯路: 看飛舟, 又南渡。 一葉浮萍歸何處? 嘆往事不堪回首, 傷心一幕。
千古江山今猶在, 萬丈豪情難訴, 風雨中春秋幾度。 重上九霄會有時, 何須問蒼天萬千句? 駕飛鴻, 沖霄去。
3.秋山問道圖 大雁又南飛, 極目天涯無盡處, 落日難追。 無邊野火燒荒草, 一路亂石成堆, 埋不盡, 落塵殘灰。
只有滾滾長江水, 后浪依舊把前浪推: 淘盡了, 是與非。 自稱無堅不可摧, 為這話受盡多少? 雨打風吹。
桌上雄風九萬里, 筆下戰鼓重擂, 虎將何曾失虎威? 為了萬家能團圓, 自己卻有家不能歸。 對何人, 訴傷悲? 4.式 微 提起這一生, 不知道走過多少? 春夏秋冬。
年少時候心太盛, 也曾一呼百應。 至而今說與誰聽? 一人無力再高歌, 更何況人情冷如冰: 聽不見, 我歌聲。
一夢醒來萬事空, 對明鏡愁恨不減, 白發徒增。 只好躲到峨眉山, 做個世外高僧, 任世間冷冷清清。
好漢都有當年勇, 不要再談什么曾經: 消失在, 寒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