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古代描寫或者贊美皇帝的詩詞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滿意采納。
唐 李商隱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唐 杜牧 贈別(二首) (一)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知。
(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 元稹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 劉禹錫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春秋 詩經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宋 秦觀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雁邱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 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 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 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蘇軾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 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就這些吧。
二、贊美皇帝的詩句
蔡囊拍皇帝馬屁的詩``
高列千峰寶炬森,
端門方喜翠華臨。
宦游不為三元夜,
樂事還同萬眾心。
天山青光留此夕,
人間和氣閣春陰。
要知盡慶華封祝,
四十余年惠愛深。”
周頌 清廟之什 時邁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
河喬岳,允王維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
之。
《詩經》里有很多
明神宗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御制祭文
萬歷元年,歲次癸酉,四月庚戌朔,越十六日乙丑,黃帝遣尚寶司少卿石星,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於維神圣,挺生邃古,開物成務,立極繼天。功參二儀,澤垂萬世,茲予?承天序,明祀式修,仰惟鑒歆,永綏遠祚。尚饗!
三、描寫帝王的詩句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西楚霸王項羽是一位豪氣蓋世、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風云變幻、群雄并起的大環境下,他以拔山之力、蓋世之氣,突起于壟畝之中,沒有任何憑借,很快就摧毀了暴秦的政權,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號稱“西楚霸王”。
項羽雖未成帝業,但司馬遷在《史記》中,仍把他列入“本紀”,作為帝王來看待。倘若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漢相爭,開始時項羽節節勝利,劉邦幾為其所擄。后來由于項羽驕傲自滿,剛愎自用,導致其戰略上連續失誤,而劉邦則逐漸轉敗為勝。
最后項羽被漢軍圍困于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兵少糧盡,自知敗局已定。夜飲帳中,面對美人虞姬,寶馬烏騅,乃慷慨悲歌。
唱出了氣蓋一世的英雄豪杰窮途末路的悲慨。全詩“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余憤”(宋·朱熹),他心愛的美人虞姬持劍起舞,其間舉劍自刎,由此還演繹出中國歷史上至美愛情的千古絕唱。
而這首《垓下歌》,則歷代傳頌,成為膾炙人口的詩篇。●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是劉邦稱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當時淮南王英布叛亂,劉邦親率大軍征討,英布敗逃,劉邦命其部將乘勝追擊,自己則班師回朝。
歸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鄉沛縣,在沛宮擺下筵席,與家鄉父老縱情歡歌,酒酣劉邦擊筑起舞,慷慨悲歌。全詩僅三句,首句起興,展現群雄相爭中的風云變幻,后兩句抒發了自己平定天下、開創大漢基業、榮登帝座威加海內的喜悅心情,表達了渴望鞏固統治、維護政權的迫切愿望,氣勢雄渾,氣魄浩蕩,千古傳頌。
《大風歌》對后世影響很大。歷代的封建帝王,在榮歸故里之際,往往效法漢高祖,大擺筵席,宴請故舊親友。
有些君主也吟詩作賦,以《大風歌》來比附自己的豪邁情懷,謳歌自己的文治武功。●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后土,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地改名為聞喜,沿用至今。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千古絕調《秋風辭》。
詩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后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詩開篇寫道:“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陣陣秋風下白云紛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郁,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
。短短兩句,清遠流麗。
秋日乃惹人思情,雖有幽蘭含芳,秋菊斗艷,然凋零的草木,歸雁聲聲,勾起漢武帝對故去的“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寫的纏綿流麗乃一詩之精華“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三句,竭力描寫漢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歡宴景致。當樓船在汾河中流疾駛,潺緩的碧水,頓時揚起一片白色的波浪。
在酒酣耳熱之際,不禁隨著棹櫓之聲叩舷而歌。緊接著卻出現了“歡樂極兮哀情多”。
君臨天下,當藐視一世,俯視天地之間,應慨然得意忘形爾。何來如此幽情哀音?王堯衢《古詩合解》卷一一語道破:“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
原來,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
四、形容帝皇的句子
帝,古時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在中國,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稱。“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舉措審諦。”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所以人們考量上古時的賢君,根據他們各自的功績,將能夠配得上皇、帝之稱的八人合稱為“三皇五帝”。但此時皇、帝還分別為兩個稱號,不同時用于一人身上。首次將二者合并,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則始于秦始皇。至此后,皇帝一詞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專稱。近代以來,“皇帝”也是對其它強大帝國的國君的翻譯。
補充:
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滅六國而完成中國的統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么呢?這里簡要概括一下:
一、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在此之前,中國地域內有許多分封的國家,各國有自己的國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極大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里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這樣的管理結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延續。
二、統一文字、貨幣。在此前,各國使用的文字不同,來往的文書經常相互之間不能看懂,對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時強制統一成一種文字,這套文字作為中國唯一規范的文化一直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使用;各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一樣,有圓形的、刀形的、鏟形的,還有貝殼、龜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將貨幣統一金和為外圓內方的銅幣,這種銅錢直到沿用兩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統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單位五花八門,比如說,你想買一尺布,到其他地方連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這邊的一斤米,到那邊的稱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種單位了;秦始皇時規定了統一的長度單位,叫分、寸、尺、丈。這些名稱現在還在使用;量具容積的單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單位叫銖、兩、斤、石,這些單位也是到現在還在使用。銖是由于銅錢的重量是以銖計的,如半兩重的銅錢叫5銖錢,后來把“1銖”叫做“1錢”了。現在還是10錢=1兩。
四、修建馳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連接全國各郡縣的道路(相當于現在的國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系。
五、修建長城,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后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六、開拓邊疆。在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并六國后,派數十萬大軍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南攻嶺南的百越,把兩廣并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 上面幾條是對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國管理無一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么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和賢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歷史上其他被稱為賢明的帝王,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朱棣等等,他們創造的“偉績”有哪一個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什么多少實質性的東西和能沿用數千年的“軟件”呢?從這方面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偉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其他幾個皇帝,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秦始皇被帶上了一個頭號暴君的頭銜。這個“暴君”的稱號,不僅使他一生的絕世光輝大失色彩,甚至在傳說和戲劇中多成反面人物,這么一個最偉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過。
五、歌頌君王的詩詞有哪些
1.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詞·皇帝閣》 宋 洪咨夔 更化開皇極,中興兆赤符。
節摽千歲歷,氣協五時圖。 2.《鷓鴣天·日暮迎祥對御回》 宋 無名氏 日暮迎祥對御回。
宮花載路錦成堆。天津橋畔鞭聲過,宣德樓前扇影開。
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
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 3.《詠菊》黃巢 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4.秦皇掃六合,虎勢何雄哉! 5.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6.秦始皇 咸陽日麗月輪高, 千古圣雄凌紫霄。 萬里長城功蓋世, 九州春色竟折腰。
碧云含笑歌一統, 鐵樹生花贊舜堯。 度量文同存大道, 秦皇偉業越今朝。
7.漢武帝 誓滅匈奴出漢關, 征程萬里凱歌還。 拓新疆域靖天下, 廣闊山河視野寬。
戡亂懷柔邦本固, 抑豪扶弱與民安。 武功文治萬方樂, 日月朝朝仰帝顏。
8.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沁園春 雪》 9.男兒何不帶吳勾,收取關山五十洲。
——李賀《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