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武術的詩句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以下是對武術的描寫,傳統武俠小說里都反復引用: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另,“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是描寫的劍舞, 不是武術。俠客行是寫的“俠客”,武術方面沒怎么描寫。
二、贊美武術的詩句
1、《破陣子 》——南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解釋:半夜里仗著酒勁挑燈觀摩自己的寶劍,心思已飛到了當年吹角連營的時候。
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美餐,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
2、《白馬篇》——唐代 李白
酒后競風采,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
解釋:你酒后風采飛揚,三杯下肚,笑弄寶刀。
你殺人如剪草,與劇孟一同四海遨游。
3、《結客少年場行》——唐代 李白
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
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
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
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
解釋:荊軻在少年時劍術非凡,出劍之快可以砍殺山中靈敏的白猿,劍術之精足以射殺天上的鴻雁。
荊軻生來就有萬夫難當之勇,佩上劍更是添了幾許英雄氣概。
結交的人有劇孟這樣的人物,一同在新豐喝酒,不醉不罷休。
荊軻的勇猛,在市井中殺人,可見其膽大,從容飲酒,可見其淡定,是很有定力的人。
而且認為害怕易水寒冷是羞恥的,有氣貫長虹之勢。
擴展資料
武術來源作用
個人自保
原始社會:強弱爭斗,一方動戈,繼而出現武。武,止戈為武,消停戰事而來。
武術,消停戰事的技術。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武術,通過武化流傳,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
安國強民課程
國家、社群: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莊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莊王之前。
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使楚國強大,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巨大作用,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關于武功
武功,在個人,是制止侵害,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功力;在國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三、跪求適合用武術表現的詩詞(最好長點)謝謝
辛棄疾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也很好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 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 豈在多殺傷。
還有岳飛的《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四、形容武術的詩句有哪些
1、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宋代:陸游
白發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
2、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3、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代:岑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4、武侯廟 唐代: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5、岳忠武王祠 明代:于謙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五、關于“武術”的詩句有哪些
1、《游俠篇》【唐】陳子良
洛陽麗春色,游俠騁輕肥。水逐車輪轉,塵隨馬足飛。
云影遙臨蓋,花氣近薰衣。東郊斗雞罷,南皮射雉歸。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
2、《雜曲歌辭》【唐】溫庭筠
欲出鴻都門,陰云蔽城闕。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馀血。
白馬夜頻嘶,三更霸陵雪。
3、《儒俠》佚名
鐵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
書香滌月影,墨韻蕩秋思。
葬劍悲聲切,拈花恨意遲。
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
4、《夢李白二首·其二》【唐】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5、《荊軻 》佚名
丹心負美名,撫筑傲俠群。
劍映秦都月,風嘯易水云。
悲歌成一笑,烈酒過千巡。
鑄劍當折劍,英雄我與君。
六、描寫武術的詩詞有哪些
《送趙大夫護邊(一作送趙都護赴安西)》
孫逖·唐
外域分都護,中臺命職方。欲傳清廟略,先取劇曹郎。
已佩登壇印,猶懷伏奏香。百壺開祖餞,駟牡戒戎裝。
青海連西掖,黃河帶北涼。關山瞻漢月,戈劍宿胡霜。
體國才先著,論兵策復長。果持文武術,還繼杜當陽。
《送李生謁張侯》
石介·宋
李生長七尺,棲棲長自吊。
一飲酒一石,常懷酒甕小。
一食午一腔,平生未曾飽。
負劍出門去,滿眼荒榛道。
行行何所適,淚下沾襟袍。
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
非無咸池音,夔曠世所少。
不識伯樂氏,飛黃遍牛皁。
我聞張侯者,其人非草草。六經探精微,九流得指要。
荀況或言兵,杜牧曾深考。縱橫文武術,難以尋常較。
磊磊公侯器,可以鎮浮躁。子將丈二矛,試向伊前掉。
見子伊心喜,扶子出泥淖。王濟牛心炙,李生應得咬。
《贈青濰將謝承制》
蘇軾·宋
吾皇有意縛單于,槌破銅山鑄虎符。
驍將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領五千都。
周王常德須攘狄,漢帝雄才亦尚儒。
君學本兼文武術,功名不必讀孫吳。
《白馬篇》
曹植·東漢末年(三國時代)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觀公孫大娘劍器舞》
杜甫·唐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足支〕。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匪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中國武術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國粹,聞名世界。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不斷創造、逐漸形成的一個運動項目。它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重視和青睞。
在原始社會,獸多人少,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嚴酷斗爭中,人們自然產生了拳打腳踢、指抓掌擊、跳躍翻滾一類的初級攻防手段。后來又逐漸學會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為武器,并且產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殺技能,這便是武術的萌芽。
少林武術作為一種人文文化現象,作為一種人體形態文化或是作為健身、御敵、競技專案在中國早已家戶喻曉、婦孺皆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少林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