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懸賞有關屈原.司馬遷.杜甫.李白.項羽.魯迅等人的作文素材及有關贊美他
屈原:
《國風》好色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史記·屈原賈生傳》貌似是引用淮南王劉安的話
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熔經意,亦自鑄偉辭。
劉勰《文心雕龍》
頓挫莫善于《離騷》,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兩句,皆有之,此所謂‘反復致意’者。
劉熙載《藝概》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昔屈原以經物之才,遭遇懷王昏惑,流離放逐,愿進忠而不得,哀悼惻怛,發而為文。故其文也,有若星月之晦于云霧者焉,有若金玉之雜于泥沙者焉,有若奔流急湍之阻礙而不得其性者焉。此《離騷》之作,其人與其時為之也。
清人程廷祚《騷賦論》
惟極于死以為態,故可任性孤行。 往復思維,決以沉江自失, 決意于死,故明其志以告君子, 蓋原自沉時永訣之辭也。
這幾句都出自王夫之的《楚辭通釋》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七絕 屈原》MZD
還有李澤厚先生的《滿懷感情的上天下地》一文,寫得也很不錯。我挑一些我喜歡的句子
但是,屈、莊畢竟不同,其不同就在:對人際的是非、善惡、美丑是否執著。莊否而屈是。莊以其超是非、同美丑、一善惡而超乎塵世人際,與大自然合為一體;屈不同,他是頑強地執著地追求人際的真理、世上的忠實。
如果像莊子那樣,“死生無變于已”(《莊子·齊物論》)就不能有這主題;如果像儒學那樣,那么平寧而抽象,“存吾順事,歿吾寧也”(張載《正蒙·西銘》),也不會有這主題。屈原正是在明確意識到自己必須選擇死亡的時候,來滿懷情感地上天下地,覓遍時空。來追詢,來發問,來傾訴,來詛咒,來執著地探求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要求這一切在死亡面前展現出它們的原形,要求就它們的存在和假存在作出解答。
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是顆受了傷的孤獨的心:痛苦、困惑、煩惱、騷亂、憤慨而哀傷。世界和人生在這里已化為非常具體而復雜的個體情感自身,因為這情感與是否生存有著直接聯系。事物可以變遷,可以延續,只有我的死是無可重復和無可替代的。以這個我的存在、這個即將消失的“無”,便可以抗衡、可以詢問、可以詛咒那一切存在的“有”。它可以那樣自由地遨游宇宙,那樣無所忌憚地懷疑傳統,那樣憤慨怨恨地議論權政……有如王夫之所說:“惟極于死以為態,故可任性孤行。”(王夫之《楚辭通釋》)
在對生死的反思和選擇中,他把對生命的眷戀、執著和歡欣,統統凝聚和積淀在這情感中
氣往礫古,憫三戶千年浩嘆 ,
辭來切今,哀江介萬古悲風。
楚山詩囚 汨羅忠魂。
二、求司馬遷的贊美詞. 急.
司馬遷是一個不愿屈服于任何強權的壓力、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人;是一個在困厄面前不愿低頭,也不灰心喪氣、甘受屈辱、承認失敗,而是隱忍抗爭、自強不息、發奮有為的偉丈夫.司馬遷的抗爭精神不僅表現在他對隱忍就功名者的贊頌上,也不僅表現在他自己隱忍就功名的實踐上,而且還表現在對一切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的贊頌上。
司馬遷和他筆下眾多歷來人物對待生死榮辱的態度,閃耀著太史公尋找生命尊嚴的光輝,凝聚著他的人生觀感天動地的悲壯氣概。遭受宮刑仍隱忍茍活,發憤著書,無疑也可從他偉大人格找到答案。
<;報任安書>;隱含了極其豐富的人生意蘊,它以悲壯淋漓的行文意氣,表述了司馬遷"揚名顯身"的人生道路、"重于泰山"的生死決擇、"發憤"作史的著書理論,集中體現了司馬遷悲壯濃烈的人生構建,成為永世垂范的生命模式.
考察司馬遷的成長經歷、生命體驗有助于對其潛心修史、修身勤政、含垢忍辱、發憤著述之人格精神的形成過程的進一步認識.英雄的時代、獨有的人生經歷和生命體驗,使得司馬遷形成了奇偉的人格精神,形成了其潛在的性格特質,通過著史表現了他偉大的人格精神,司馬遷也高揚了民族精神.
三、以感動中國頒獎詞的形式寫陶淵明,李白,司馬遷,屈原,文天祥,
陶淵明 ⑴在塵世的泥沼中追逐夢想的執著,在誘惑的利祿前頭也不回的固執,在拮據的生活中怡然自得的胸襟,他,用自己的倔強,用自己的勇氣為我們詮釋著“我的未來不是夢”!今天,我們用掌聲化為一絲敬仰,一絲崇敬獻給感動了整個中國的有個性、灑脫的陶淵明。
⑵ 茫茫仕途,他看透了官場的腐朽險惡; 廣闊天地,他嘗遍了人間的喜怒哀樂; 白駒過隙,他走過了生命的黑暗孤寂; 風雨過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暇成了他的志趣;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勾”的柔情成了他的寄托; “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的執著成了他的信念; 陶淵明,他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高尚成了一座亙古不變的豐碑。 ⑶廣闊無邊的田園上,你最美的夢在播種。
烈日下淋若似雨的汗水不曾泯滅你崇尚自由的渴望,收成的多少不曾消逝你春耕秋獲的喜悅。 你從不孤單。
花舞叢中有你戲蝶間,幽然小道自有清風相伴,舉杯暢飲亦有明月相對,空谷絕唱和落木蕭下,舟破萬里,與浪同行。 你瀟逸的靈體,浩然奔散在虛美的境界,在你眼中,流溢著世間零落的另一種美。
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倫美奐,那種“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溫暖諧和,已超脫了萬物本身的陳列,你高潔的魂已升華與無瑕惟美的世界,你擁有最純粹的心怡與快樂,因為你活在夢中的世界,它是如此觸手可即,足以伴隨著似水的流年,永駐于你生命的盡頭。 讓我們用最純樸自然的詞賦,為你歌頌一曲。
我聽見了,你奔向自由的腳步聲,我看見了,你顏似坦然,乘著灑落的余輝,漫步在夕色淋漓的田園上,遠了,遠了…… ⑷“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泉而賦詩”是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你不幕榮利,痛恨黑暗的官場;你不流于世俗,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你遺世獨立,主動放棄官場。
楊柳紛飛,枝繁葉茂,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那是大自然給你的快樂。你博學能文,志趣高潔,“樂琴書以消憂”,“園日涉以成趣”,你的生活是充滿愜意的,你的精神是充實的,你的思想是自由的。
你的歸隱,為中華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詩篇;你的歸隱,使萬物更加生機勃勃;你的歸隱,是執著人生尋找真我的回歸,激蕩著精神自由的浪漫激情。你是中國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一揮手,不朽詩篇流傳千古,遺芳百世。
⑸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做真正的你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做真正的你自己,放棄了榮華富貴;做真正的你自己,遠離了勾心斗角。
你在江岸邊,在菊花旁,在田園中,飄逸灑脫,自由不羈。 你是中華民族的詩魂! ⑹ 似一道凌厲的閃電劃破漆黑的夜幕,似一道清涼的小溪滋潤荒蕪的田野,似一輪嬌艷的太陽溫暖冰冷的冬雪。
你似一把利劍刺破污濁的官場,毫不留戀,只留下那清瘦遒勁的背影。 明月如你,灑向大地是清輝一片;幽蘭如你,獻向空谷的是馥郁芳華;青松如你,留給峭壁是錚嶸聳翠。
、只因為你便是你,不束縛于爾虞我詐的官場,不掙扎于世俗禮教的規矩。一壺酒,一枝菊,一生便足矣。
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鑿痕,這是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流連于鄉村田間,蕩漾于自由灑脫的你。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鄉里小兒,在夢中憧憬桃花源,在南山下拈菊微醺,只因為你便是自己。 ⑺官場的失意,帶給別人的是沉痛的打擊,而對于你來說,無疑是給了你一個親近自然的機會。
多年的隱居生活,對于別人來說,可能是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折磨,而你卻享受其中,有“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閑情逸致。 失落,勝不了你堅強的意志;折磨,打不垮你堅定的信念;打擊,壓不垮你不屈的精神。
⑻ 捻一朵菊花,掬一捧清泉。飲一杯清酒,吟一首雅詩。
污濁的官場亂不了你的心扉,不堪的世俗饒不了他的意志。年輕時的仕途,不過是一時的意氣風發和迫于生計。
畢竟,復雜的官場不是你的歸宿。只有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才能觸動他的心扉。而歸隱背后卻也包含著你對世俗的無奈。
如果李白是一棵孤松,那只有蘭花才配得上陶潛你吧。 ⑼ 田園的芬芳,泥土的香氣,在空氣中找不到詩意的盡頭;愜意的心情,平靜的心田,成就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花開的香氣,從古到今;城市的喧囂,你離得越來越遠。陶淵明,你成了亂世中最美的風景。
李白: ⑴你從月光下走來,你輕揮衣袖,灑下一片浪漫情懷; 你從蜀道上走來,你微微昂頭,留下一身豪放氣概; 你從唐詩中走來,你揮灑文墨,記下一個鼎盛時代。 你名中帶“白”,的確,正如一張白紙,才可盡情在上面描繪出天馬行空的想象,才可盡興在上面揮寫出任何豪邁、磅礴的氣勢,才可溫柔地傾訴出那一片浪漫心境。
一身傲氣,驚世才華,是你; 一派灑脫,寫遍情懷,是你! 最后,你向著那波光中的月影一躍,躍進了你的浪漫世界,留下了一水燦爛。 ⑵他是豪氣肝腸的俠士,他是無拘無束的隱士,他更是桀驁不遜的詩人。
他有著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有著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有著不同于常人,而發現美的眼光。 他的詩,色彩濃烈,情感真實;他的人,叛逆不羈,豪邁奔放。
形容他為“天 才”,那是綽綽有余的。如出水芙蓉般的詩句,如高山般屹立的情感,永遠明朗,活潑,雋永。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襯托司馬遷執著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