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魯迅的詩句
作品內容 年代:現當代 作者:魯迅 作品:自嘲 內容: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作品注釋 作于:(1932年) 《魯迅日記》1932年10月12日:“午后,為柳亞子書一條幅云:(略)。
達夫賞飯,閑人打油,偷得半聯,添成一律以請之。”按,10月5日郁達夫在聚 豐園宴請兄郁華,請魯迅作陪。
詩中“破”作“舊”,“漏”作“破”。后來魯迅 為日本杉本勇乘題此詩于扇面,“對”作“看”。
①魯迅《華蓋集·題記》:“這運(指華蓋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 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 ” ②《吳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晉書·華卓傳》,華卓說:“得酒滿數 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汝忘君(齊景公)之為儒子牛而折其齒乎?’ ”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引錢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莊生蝶,飯飽甘為儒子 牛。
”。
二、關于魯迅的詩句
魯迅詩
悼楊銓(1933年)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慣于長夜過春時(1931年)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自嘲(1932年)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答客誚(1932年)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別諸弟
夢魂常向故鄉馳,始信人間苦別離。
夜關倚床憶諸弟,殘燈如豆月明時。
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亥年殘秋偶作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云齒發寒。
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無題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無題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阻郁達夫移居杭州
錢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隨波不可尋。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
墳壇冷落將軍岳,梅鶴凄涼處士林。
何似舉家游曠遠,風波浩蕩足行吟。
三、關于魯迅先生的詩句
原文:七絕二首·紀念魯迅1八十壽辰》1961年9月 其一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
龍華喋血不眠夜2,猶制小詩賦管弦3。 其二 鑒湖越臺名士鄉4, 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5, 一例氤氳入詩囊6。 《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是**同志在1961年紀念魯迅先生誕辰時寫的兩首七言絕句,后人根據抄件刊印,并加《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的標題。
全詩凝練沉摯、鏗鏘有力、情感炙熱、寄寓深刻。 以恢弘的氣度評說了魯迅先生的人格和詩品,熱情贊揚魯迅先生在國民黨反動派黑暗勢力統治下勇于周旋和不屈不饒的斗爭精神,歌頌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和剛烈的血氣。
擴展資料 《魯迅先生紀念集(上下)》是200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運峰。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魯迅紀念集》《魯迅先生紀念集》和《魯迅先生紀念集補遺》。
《魯迅紀念集》托名為魯迅紀念會編,北新書局1936年12月30日初版,該書分為四輯。 第一輯為魯迅逝世前后有關報章的記載;第二輯為魯迅的言論輯錄,包括救亡主張、警句集、語錄;第三、第四輯為社會各界人士的悼念文章,共計84篇,約16萬字。
此書出版時,距魯迅先生去世僅兩個多月,是第一部魯迅先生的紀念集,其收集之豐富,出版之迅速,堪稱奇跡。 參考資料從來源:百度百科-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魯迅先生紀念集(上下)。
四、關于 魯迅的詩句
1、《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2、《無題》
煙水尋常事,荒村一釣徒。
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
3、《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4、《慣于長夜過春時》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5、《無題》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紅涴戰袍。
澤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離騷。
6、《蓮蓬人》
芰裳荇帶處仙鄉,風定猶聞碧玉香。
鷺影不來秋瑟瑟,葦花伴宿露瀼瀼。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
7、《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護將軍,霆擊寒春滅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聲里又新春。
8、《贈人二首》
之一
明眸越女罷晨妝,荇水荷風是舊鄉。
唱盡新詞歡不見,早云如火撲晴江。
之二
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
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9、《送O.E.君攜蘭歸國》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10、《無題》
大野多鉤棘,長天列戰云。
幾家春裊裊,萬籟靜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輟越吟。
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11、《答客誚》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12、《贈蓬子》
驀地飛仙降碧空,云車雙輛挈靈童。
可憐蓬子非天子,逃去逃來吸北風。
13、《贈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征人此際行。
莫向遙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14、《贈鄔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
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
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
忽而又下野,南無阿彌陀。
15、《題三義塔》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6、《悼丁君》
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道九秋。
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
17、《所聞》
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妝侍玉樽。
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
18、《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19、《庚子送灶即事》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20、《報載患腦炎戲作》
橫眉豈奪蛾眉冶,不料仍違眾女心。
詛咒而今翻異樣,無如臣腦故如冰。
21、《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翹首東云惹夢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蘭秋菊不同時。
22、《湘靈歌》
昔聞湘水碧如染,今聞湘水胭脂痕。
湘靈妝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窺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無余春。
鼓完瑤瑟人不聞,太平成象盈秋門。
23、《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24、《秋夜有感》
綺羅幕后送飛光,柏栗叢邊作道場。
望帝終教芳草變,迷陽聊飾大田荒。
何來酪果供千佛,難得蓮花似六郎。
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煙卷覺新涼。
25、《贈畫師》
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
愿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五、【關于魯迅的詩句】
魯迅詩悼楊銓(1933年)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慣于長夜過春時(1931年)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自嘲(1932年)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答客誚(1932年)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別諸弟夢魂常向故鄉馳,始信人間苦別離.夜關倚床憶諸弟,殘燈如豆月明時.悼楊銓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亥年殘秋偶作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云齒發寒.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無題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阻郁達夫移居杭州錢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隨波不可尋.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墳壇冷落將軍岳,梅鶴凄涼處士林.何似舉家游曠遠,風波浩蕩足行吟.。
六、關于紀念魯迅的詩句
沁園春·紀念魯迅先生 文 / 夕陽曲人
寄意寒星,怒向刀叢,氣壓重樓。命巨墳毀滅,鉤沉海燕,狂人吶喊,傷逝阿“酋”。故事新編,朝花夕拾,俯首甘為孺子牛。無聲處,有歌吟動地,雜感奔流。
筆搖三十三秋,喚地火驚雷主沉浮。恰雄雞一唱,天明赤縣,洪波三折,春滿神州。民族英雄,文化主將,叱咤風云志已酬。先生在,當神姿依舊,為國深謀。
七律·紀念魯迅先生(編輯推薦)
千古文章仰北罡,先生風骨世無雙。
橫眉吶喊人間路,荷戟彷徨月下窗。
蓄熱發春肥勁草,遣溫上筆寫長江。
今生有愿追桃李,同薦軒轅血一腔!
紀念魯迅先生
先生多利筆
活畫眾偽君
吶喊實驚心
口唱南北調
書交兩地人
野草何時朽
愿與同入墳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七、求幾首魯迅寫的詩
別諸弟 夢魂常向故鄉馳,始信人間苦別離。
夜關倚床憶諸弟,殘燈如豆月明時。 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亥年殘秋偶作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云齒發寒。
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無題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無題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阻郁達夫移居杭州 錢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隨波不可尋。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 墳壇冷落將軍岳,梅鶴凄涼處士林。
何似舉家游曠遠,風波浩蕩足行吟。 等等等等 。
八、有關魯迅的詩歌
千古文章仰北罡,先生風骨世無雙。
橫眉吶喊人間路,荷戟彷徨月下窗。
蓄熱發春肥勁草,遣溫上筆寫長江。
今生有愿追桃李,同薦軒轅血一腔!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
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各別離。
最是令人凄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
還家未久又離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夾道萬株楊柳樹,望中都化斷腸花。
從來一別又經年,萬里長風送客船。
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蓮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帶處仙鄉,風定猶聞碧玉香。
鷺影不來秋瑟瑟,葦花伴宿露〔氵襄〕〔氵襄〕。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祭書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歲,賈子祭詩之夕,會稽戛劍生等謹以寒泉冷華,祀書神長恩,而綴之以俚詞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燭焰赤。
錢神醉兮錢奴忙,君獨何為兮守殘籍?
華筵開兮臘酒香,更點點兮夜長。
人喧呼兮入醉鄉,誰薦君兮一觴。
絕交阿堵兮尚剩殘書,把酒大呼兮君臨我居。
湘旗兮蕓輿,挈脈望兮駕蠹魚。
寒泉兮菊菹,狂誦《離騷》兮為君娛。
君之來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筆海而嘯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導脈望而登仙兮,引蠹魚之來游。
俗丁傖父兮為君仇,勿使履閾兮增君羞。
若弗聽兮止以吳鉤,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脫穎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憂。
寧招書癖兮來詩囚,君為我守兮樂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購異籍以相酬
九、關于魯迅魯迅的文章、詩句、介紹、家庭以及家人快,急要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
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人稱“文思革”。
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 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
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理想以自己的雙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戰亂紛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
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
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后在廣州、紹興任教。
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嬰。
有3個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后于1981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中《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出生日期:清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魯迅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
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此時正在北京任內閣中書。
后任內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閑居在家。
因肺結核而死。 母親魯瑞(1858一1943)當地舉人魯希曾三女,思想頗為開通,出身于紹興近郊安橋頭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家庭: 在紹興,周家算得上一門望族,做官經商且都不說,單是人丁的繁衍,就相當可觀,所以到魯迅出世的時候,周家已經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是大戶了。 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過江西一個縣的知縣老爺,后來又到北京當上內閣中書,成為標準的京官。
紹興城并不大,像周介孚這樣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贏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門上那一 欽點""翰林"的橫匾,正明白無誤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
魯迅真是幸運,他的人生長途的起點,就設在這樣一處似乎距樂園相當近便的地方。 這就使魯迅獲得了一系列窮家小戶的孩子所無法享受的條件。
家里四五十畝水田,就是周介率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余,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 遠遠的。 周家是講究讀書的,周介率甚至有過讓兒孫一起考取翰林,在門上懸掛著“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額的雄心,那種書香人家的氣氛,自然相當濃厚,魯迅家中有兩只大書箱,從《十三經注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策統纂》,甚至《三國演義》和《封神榜》那樣的小說,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書,眾多親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么都有。
詩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
6、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 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魯迅評《史記》) 言論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4、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8、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