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搜集一些關于言志,送別的古詩詞
送別【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2、渭城曲【唐】王維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離別詩
唐詩人高適意境高遠的七絕《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如唐王維構思精巧、語言新鮮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愛國詩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兒~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菊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體裁:【七絕】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簡析】:
最后兩句說明他偏愛菊花的原因,是歷來被人傳誦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二、《送別》中古人臨別習俗的詩句是什么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詩歌中,送別詩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
古時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送別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它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詩詞題目往往有“贈、別、送”等字眼。
解題時要注意誰送誰,誰要走誰不走。送別內容有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時還要掌握其他藝術特點,有的格調豪放曠達,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蘊籍、有的用語淺近不事雕琢,卻 "境近意遠,詞淺情深"。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的往往有別,大致可以分為:謝別、戀別、壯別和闊別等幾種。 (1)謝別 如: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倫迭我情。”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因羨慕大詩人李白,于是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玩,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當李白見到汪倫時,才知道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
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雖然這位冒失的汪倫的做法有點讓李白哭笑不得,但他欲見自己的良苦用心和熱情好客又讓他感動,數日汪倫都好酒好菜招待李白,并親自引導李白游歷涇縣的名勝古跡,臨別時,汪倫又送給他許多的禮物。
李白深受感動,為感謝汪倫的深情厚意,李白即興脫口吟出這首詩贈別,表達對汪倫的深深謝意。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
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2、戀別 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將要去荒涼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戀和牽掛。
詩的前兩句明寫春景,暗寓離別。其中不僅“柳”與“留”諧音,是離別的象征,“輕塵”、“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
后兩句點明了主題是以酒餞別,詩人借分手時的勸酒,表達對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庫車縣境,同時代的王之渙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形容,何況安西更在玉門之外,其荒涼遙遠可想而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兩句看來平平常常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卻情真意摯,有著豐富的內涵。
一個“更”字,意蘊很深,不僅寫出臨別的戀戀不舍,深情叮囑,而且不難使人想到此前的頻頻祝酒,殷殷話別。末句更是"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試想,西出陽關已無故人。
況且,西出陽關又豈止是"無故人"而已,眼前的一切包括如此熟悉的美好的渭城風物不是也統統見不到了嗎?再說,"無故人"的又何止是遠行的友人,詩人自己不也為身邊少了一位故人而深感惋惜和遺憾嗎?總之,兩句詩將惜別、留戀、體貼、關切、祝福等情感,都包含在其中。既真摯動人,又耐人回味。
3、壯別 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表現詩人因友人返京的惆悵,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華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對友人的羨慕。詩歌后八句述別情。
先寫在中軍帳擺設酒宴、演奏邊樂歡送即將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餞別的情形。飲宴直到薄暮時分才告結束,送出轅門但見大雪份飛,矗立在軍營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紅旗幟都硬硬地垂落著,在勁風中絲毫不能翻動。
可以想見,旗幟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氣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卻要在這樣嚴酷的冰天雪地中趕路,怎不叫人擔憂?一直送到輪臺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轉中漸漸不見,只看見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馬走過的腳印……詞盡而意不盡,余味綿綿,使人低回不已。
4、闊別 主要是達官貴人間的送別。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人一洗以往送別詩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格調高昂,氣象壯闊,雄渾豪放。
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了豪邁的歌聲。尤其是頸聯“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顯示出大丈夫寬闊胸襟,勃勃英姿,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這兩行名句發出的光亮簡直要使一切送別詩黯然失色。 以上僅是從送別對象這個角度進行分類和探。
三、借酒送別的詩句有哪些
1、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2、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5、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6、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7、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8、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9、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1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1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1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8、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1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別,西風襲襲秋。一看腸一斷,好云莫回頭
四、急需有關思想/離別/借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唐詩
離別 思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唐詩人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借送別言志或勸勉的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