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一首古詩擴寫200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拐一個彎,就看見了老友的茅檐。
一些裊裊的炊煙,已繚繞在屋子的四周。柴門在一聲幽響后,洞開了。
有一雙熟悉的手,向遠處招了招,然后,興奮地移出了細竹圍攏的籬笆。幾條田塍之外,雞黍的清香,隨一聲親切的問候襲入心脾。
雨早停了,空氣清爽得比溪水更透明。高高低低的林子,從村前繞過村后,又從村后合到村前。
有幾只鳥,悄悄潛入了那片翠綠。它們拍打著翅膀,伸出細喙,在每一枚葉片的音符上,為季節敲響一曲豐收的交響。
村莊的邊緣,青山安靜地橫斜在夏天的入口,等待落花和流水的消息。 推開窗,田野的氣息如水般涌進柴房。
曬場上,一群無憂無慮的小雞在歡快地追逐;菜畦里,三兩只蟲子躲在一片菜葉的背面,嘀咕著什么。酒壺候在桌邊,農事在酒杯中稔熟地交替。
每一小口,都是一個怡神的詞語。 鐮刀很精神地掛在墻上,锃亮的身子里蓄滿躍躍欲試的表情。
風在窗外偷聽著收成,幸福拉著風的衣袂,站在時光的深處,把每一個豐衣足食的日子張望。 等到九月初九,我們再一起坐在庭院里,細細品味一年的辛勞。
并從一朵菊花展開的微笑中,透察春天的雨水,夏天的陽光,秋天的五谷,以及白云后,那場準備了一年的雪!這是曾冬的作品 他有一本書叫唐詩素描 可以看看哈 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找一首古詩擴寫200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拐一個彎,就看見了老友的茅檐.一些裊裊的炊煙,已繚繞在屋子的四周.柴門在一聲幽響后,洞開了.有一雙熟悉的手,向遠處招了招,然后,興奮地移出了細竹圍攏的籬笆.幾條田塍之外,雞黍的清香,隨一聲親切的問候襲入心脾. 雨早停了,空氣清爽得比溪水更透明.高高低低的林子,從村前繞過村后,又從村后合到村前.有幾只鳥,悄悄潛入了那片翠綠.它們拍打著翅膀,伸出細喙,在每一枚葉片的音符上,為季節敲響一曲豐收的交響.村莊的邊緣,青山安靜地橫斜在夏天的入口,等待落花和流水的消息. 推開窗,田野的氣息如水般涌進柴房.曬場上,一群無憂無慮的小雞在歡快地追逐;菜畦里,三兩只蟲子躲在一片菜葉的背面,嘀咕著什么.酒壺候在桌邊,農事在酒杯中稔熟地交替.每一小口,都是一個怡神的詞語. 鐮刀很精神地掛在墻上,锃亮的身子里蓄滿躍躍欲試的表情.風在窗外偷聽著收成,幸福拉著風的衣袂,站在時光的深處,把每一個豐衣足食的日子張望. 等到九月初九,我們再一起坐在庭院里,細細品味一年的辛勞.并從一朵菊花展開的微笑中,透察春天的雨水,夏天的陽光,秋天的五谷,以及白云后,那場準備了一年的雪!這是曾冬的作品 他有一本書叫唐詩素描 可以看看哈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找一首古詩擴寫200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拐一個彎,就看見了老友的茅檐。一些裊裊的炊煙,已繚繞在屋子的四周。柴門在一聲幽響后,洞開了。有一雙熟悉的手,向遠處招了招,然后,興奮地移出了細竹圍攏的籬笆。幾條田塍之外,雞黍的清香,隨一聲親切的問候襲入心脾。
雨早停了,空氣清爽得比溪水更透明。高高低低的林子,從村前繞過村后,又從村后合到村前。有幾只鳥,悄悄潛入了那片翠綠。它們拍打著翅膀,伸出細喙,在每一枚葉片的音符上,為季節敲響一曲豐收的交響。村莊的邊緣,青山安靜地橫斜在夏天的入口,等待落花和流水的消息。
推開窗,田野的氣息如水般涌進柴房。曬場上,一群無憂無慮的小雞在歡快地追逐;菜畦里,三兩只蟲子躲在一片菜葉的背面,嘀咕著什么。酒壺候在桌邊,農事在酒杯中稔熟地交替。每一小口,都是一個怡神的詞語。
鐮刀很精神地掛在墻上,锃亮的身子里蓄滿躍躍欲試的表情。風在窗外偷聽著收成,幸福拉著風的衣袂,站在時光的深處,把每一個豐衣足食的日子張望。
等到九月初九,我們再一起坐在庭院里,細細品味一年的辛勞。并從一朵菊花展開的微笑中,透察春天的雨水,夏天的陽光,秋天的五谷,以及白云后,那場準備了一年的雪!
這是曾冬的作品 他有一本書叫唐詩素描 可以看看哈 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寫景的古詩詞擴寫300
擴寫《詠柳》 賀之章 陽春三月,春光醉人. 一天,詩人賀知章養病在家,心情頗感納悶,便約李白聊天,一解愁緒 因要與好友相聚,賀知章心情格外舒暢,一路上,他一邊哼著小調,一邊欣賞路邊的景色,青的草,綠的葉,艷的花,真是心曠神怡.半路上,賀知章眼前豁然一亮,竟情不自禁地叫出聲來:“好美的柳林!”于是他放慢腳步,慢慢欣賞起來.只見清澈的湖面上瀾著微波,一只只伶俐的小燕子,一會兒貼著湖面飛行,一會兒沖向對岸,一會兒竄向空中,好不快活.湖中對對鴛鴦在水中追逐嬉戲,岸邊一棵棵柳樹如同碧玉妝成,綠得發亮,綠得醉人,那一個個尖尖的柳芽兒就像用剪刀剛剛剪出的小精靈,一根根柳枝如同絲帶般溫柔地垂下.微風拂過,那秀發般的枝條隨風輕揚.賀知章陶醉其中.忽然,他腦中靈感一現,妙語成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吟畢,他又停步,飛速地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首春天的絕唱. 書罷,他反復吟誦,感到此詩頗佳,正意猶未盡時,突然想起約了李白,心想,我何不拿此詩與李白兄小酌?他便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美麗的風景.。
五、300字擴寫
這是一首懷古詩。
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
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
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
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
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
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敗。
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
“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
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后,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
但作者沒有采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
“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
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
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
《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
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六、乞巧古詩擴寫300字作文
一覺醒來,只覺做了一場長的夢。
一場,關于前生的夢。笑聽一曲古箏,今是七夕。
乞巧拜月,看萬般苦難皆在今朝落幕。飛針走線的雙手織出歲月如梭,那細長的針卻是記憶中一點一滴的痛,一寸一寸挖出繁華背后的凄涼。
饒是一盤未完的弈,萬般糾纏,拼出一串如歌如泣的歷史。雕木窗欞,天際已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那綻滿荷塘的嬌羞,即是待字閨中的少女,欲拒還迎。
發絲滑落,一陣風,帶起滿園清香。那些看破紅塵之人,往往是最可悲的,只因他們只有回憶前程往事的權利罷了。
在這錯雜的凡塵,一句“珍惜眼前人”,便可在兒女情長的考場中贏得滿堂彩。然,說到做到又怎是簡單?從古至今,又能有幾人在這場科舉中奪得狀元?真正醒悟之時,早已是無力回天。
我知道此刻我雖面無表情,眼中卻滲出點點笑意。和心愛之人一起,就算是粗茶淡飯,也心甘情愿。
相視一笑,交握的雙手再也不愿放開。蝶,蹁躚而至,小心翼翼的落在攤開的書頁上,不曾期望地灑熒熒的光。
風,又起了,驚擾了蝶兒,落魄而去。萬物沉默了,是夜。
清風殘月舞出優雅與清靜,獨屬于夜的,優雅與清靜。青瓦白墻,不再如白晝那般猙獰,那般充滿窒息與掠奪,而是漸漸地,漸漸地,在月與風的細細愛撫中,一點一點,變得柔和。
來到了燈市,觸及到的便是滿目的紅。似乎所有人,都喜歡躲在這個微微嗜血的顏色之下,偽裝自己。
現在發覺,煙花是多么孤獨且虛偽的東西啊!那么絢麗的升空,華麗的在清冷的夜幕中綻放,卻在人們的歡,呼還未響絕的時候,殆作灰燼。如同情,人們追逐著,卻沒有想到這只是一個解不了的結,一場結不了的局。
七、古詩江南春的續寫 300字
我坐在河邊,一手扶著樹,一手搭著涼棚,向遠處望去。遼闊的江南,在我眼前擺下亮麗的景色。在悠若婉轉的嬌鶯啼叫聲中,我的目光漸漸移向遠方。石雕的小橋后,是迎風起舞的柳樹。柳樹的影子投在清澈的小溪中,好像一位穿著綠色衣裙的少女,在風中翩翩起舞。柳樹的下面,還有一簇簇花叢。鮮艷的花兒一片火紅,為大地添上了一串紅項鏈。在臨水的樹莊里,漂亮的姑娘揣著木盆,到河邊洗衣。纖長白皙的手不停地晃動,給水戴上了一圈圈銀白的玉鏈。在依山的城郭內,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似乎在熱情招呼著客人。
這里遍地都是香煙繚繞的寺廟,細聽,有陣陣經聲傳來。細細的雨絲與裊裊的炊煙融合在一起,映襯著千千萬萬的亭臺,若隱若現,為江南蒙上了一層淡淡的薄紗。高高低低的樓閣在煙雨中朦朦朧朧,十分神秘。
八、飲酒(其五)詩續寫300字小短文
飲酒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落紗窗的時候,我已身處自家院中開始了一天的享受。
掃掃門庭,喂喂家畜,摘菜淋花,當我勞作完畢斜倚在躺椅上欣賞遠處的風景時,門外已是車馬喧嘩,人聲鼎沸。不必理會那些吵雜的聲音,因為心靈已經隨著天上的白云飄向遙遠的天邊。
愜意和舒適的感覺緩慢的流淌過全身,滿眼的藍天和形態各異的云朵。剎那間,自身也仿佛身處其間,隨著那悠悠的清風飄來飄去,一旁是鳥兒翱翔的身影,另一旁是軟綿綿的云彩,如夢似幻,亦幻亦真。
有人曾問我為什么能如此的灑脫自在,我想那是因為心靈選擇了避離凡塵俗事自然會幽靜遠邈。這和“心靜自然涼”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心終日為世俗所羈絆、所迷惑、所糾結,那又怎么能夠以一顆平靜的心情去體會那種悠然自在的感覺呢。
望著滿園盛開的菊花,品著自己釀造的菊花酒,嗅著隨風飄來的暗香,身心渾然一體,仿佛溶入了一個浸染著菊香的世界。黃花開在燦爛的陽光下,時而隨風舞動,時而安靜悠然,那親切而不做作的姿態讓我越發喜歡。
菊花作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中的一位,是那么的優雅和純潔,這也正是我偏愛菊的原因。我閉了眼,聞著那淡淡的菊香悄然入夢…… 也不知過了多久,當斜陽照射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才猛然察覺已是暮色沉沉、炊煙裊裊。
遠處,彩霞與長天一色,繪成一幅別樣的工筆畫。成群的鳥兒沐著那七彩的光芒回歸到遠山的懷抱當中,而我在怡然自樂中已然沉醉……。
九、300字擴寫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后,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