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跪求一篇關于徽州的詩歌或散文,什么方面的都可以,例如:民俗、風
游黃山白岳不果》
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李白當年有詩寫道:“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清代詩人黃仲則詠曰:“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兒啊,做得成生意,你是娘的心頭肉;做不成生意,成鬼也孤幽。---徽州民謠
二、描寫徽州版畫韻味的詩句越多越好
<;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癡。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后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云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蕩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有一個富家公子喜歡上了姐姐
于是千方百計討她歡心~
姐姐提了一個要求
那就是想在明年春天的時候看到
十里的紅蓮沒有任何雜色的紅蓮~
公子答應了于是他買下了京城最繁華的地段
建了一個十里的荷塘
為的就是能讓自己喜歡的女孩看到美麗的蓮海~
他以為自己能成功
他卻不知道他們兩個姐妹是不會分開的
這樣春天來的時候在十里的紅蓮中
卻恰恰有了一朵白蓮。。.
三、描寫黃山景色的詩句
望黃山諸峰 唐 釋島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余.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
因公檄按游黃山 宋 吳黯 倏忽云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半壁絳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靈.霓旌去后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游黃山留題 宋 張冠卿 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吐焰看砂奴火齊,凌虛精舍礙靈烏.我來為訪容成侶,試問丹丘果有無.
游黃山 宋 朱彥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游黃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無語住三三.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庵。望黃山諸峰 唐 釋島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余.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
因公檄按游黃山 宋 吳黯 倏忽云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半壁絳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靈.霓旌去后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游黃山留題 宋 張冠卿 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吐焰看砂奴火齊,凌虛精舍礙靈烏.我來為訪容成侶,試問丹丘果有無.
游黃山 宋 朱彥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游黃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無語住三三.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庵.
湯泉 宋 焦靜山 渟渟靈水養靈珠,籟定波生注玉壺.洗盡塵勞多少客,不知還解洗心無.
送溫處士歸黃山百鵝峰舊居 唐 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余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巒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風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石床峰 元 汪珍 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
題黃山 明 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蘭.百道飛泉鳴玉佩,千尋石柱架瓊巒.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同友人游黃山 明 湯賓尹 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翠微峰 宋 無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前海觀蓮花峰 清 石濤 海風吹白練,百里涌青蓮.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云開峰墜地,島闊樹相連.坐久忘歸去,蘿衣上紫煙.云外峰 清 程之鵕 飄渺離奇峙碧空,渾疑云外復云中.杜鵑開向春光后,燒遍峰頭萬樹紅.
四、形容黃山美景的詩句有哪些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四季皆勝景,唯有臘月景更佳. "黃山自古云成海",這是已故的劉伯承元帥在暢游黃山后欣然留下的詩句。
古詩詞欣賞 望黃山諸峰 唐 釋島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
因公檄按游黃山 宋 吳黯 倏忽云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
半壁絳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靈。 霓旌去后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游黃山留題 宋 張冠卿 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
吐焰看砂奴火齊,凌虛精舍礙靈烏。 我來為訪容成侶,試問丹丘果有無。
游黃山 宋 朱彥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游黃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無語住三三。 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庵。
湯泉 宋 焦靜山 渟渟靈水養靈珠,籟定波生注玉壺。洗盡塵勞多少客,不知還解洗心無。
送溫處士歸黃山百鵝峰舊居 唐 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余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巒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石床峰 元 汪珍 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
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 題黃山 明 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蘭。
百道飛泉鳴玉佩,千尋石柱架瓊巒。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同友人游黃山 明 湯賓尹 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
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 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
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翠微峰 宋 無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
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前海觀蓮花峰 清 石濤 海風吹白練,百里涌青蓮。
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云開峰墜地,島闊樹相連。
坐久忘歸去,蘿衣上紫煙。 云外峰 清 程之鵕 飄渺離奇峙碧空,渾疑云外復云中。
杜鵑開向春光后,燒遍峰頭萬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