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綱有哪些詞句是描寫酒的呢
李綱(1083?1140年),字伯紀,邵武(今屬福建)人。
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歷官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書右丞。
靖康九年曾固守汴京(今河南開封),擊退金人的侵略。主張抗金,后受投降派迫害,不得志而死。
宋代著名愛國民族英雄。 老饕嗜酒若鴟夷。
揀珠璣,自蒸炊。筌盡云腴,浮蟻在瑤卮。
有客相過同一醉,無客至,獨中之。麴生風唻有誰知。
豁心脾,展愁眉,玉頰紅潮,還似少年時。醉倒不知天地大,渾忘卻,是和非。
——《江城子?新酒初熟》 新酒熟,云液滿香篤。溜溜清聲歸小甕,溫溫玉色照甍甌,飲興潔難收。
嘉客至,一酌散千憂。愿我老方齊物論,與君同作醉鄉游,萬事總休休。
——《望江南》。
二、李綱的詩 《述懷》
胡騎長驅擾漢疆,廟堂高枕失堤防。
關河自昔稱天府,淮海于今作戰場。退避固知非得計,威靈何以鎮四方? 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從來只自強。
胡騎指的是金國的軍隊。退避指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復失地的政策。
中原指的是被金兵侵占的黃河流域的原來北宋的疆土,我想主要是指首都開封。因為宋首都東京開封被金人侵占,擄走北宋宗室,使宋人引以為恥,稱這次時間為“靖康之恥”,有識的士大夫如李綱是主戰派希望收復失地,但是朝廷不思進取。
令其失望。南宋王朝建立的初期,節綱一度被任命為宰相,時間只有兩個半月,就被漢奸賣國集團排擠出朝廷。
他苦心經營的政治和軍事的革新措施也連帶被廢除干凈。這首詩是作者卸任后被流放到廣東邊遠地方時寫的。
詩中嘆惜自己抗金的政治主張不能實現,使國家的局勢更加惡化,增加了老百姓的苦難,對當時的賣國投降分子進行了尖銳的諷刺。最后表示了他的奮發圖強、抵抗侵略的堅定信心。
伏讀三月六日內禪詔書及傳將士榜檄,慨王室之艱危,憫生靈之涂炭,悼前策之不從,恨奸回之誤國,感憤有作,聊以述懷。
三、關于贊美牛的詩句
1、《病牛》
宋代: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譯文: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但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拖垮了病倒臥在殘陽之下,也在所不辭。
2、《牧牛詞》
明代:高啟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譯文:你的牛犄角彎,我的牛尾巴短。我們都拿著短笛和長鞭,到南壟東岡你追我趕。太陽西下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只有我知。我騎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邊玩耍,晚上回來還睡在牛旁邊。整年放牛什么也不憂慮,只害怕賣掉這牛去交租。
3、《題竹石牧牛》
宋代:黃庭堅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譯文:郊野里有塊小小的怪石,怪石邊長著叢竹子,挺拔碧綠。有個小牧童持著三尺長的鞭子,騎在一頭老牛背上,怡然自樂。我很愛這怪石,小牧童你別讓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還能忍受,可千萬別讓牛爭斗,弄壞了那叢綠竹。
4、《牧童詞》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譯文:早晨去放牛,趕牛去江灣。傍晚去放牛,趕牛過村落。披著蓑衣走在細雨綿綿的樹林里,折支蘆管躺在綠草地上吹著小曲。腰間插滿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來咬牛犢。
5、《田園樂七首·其四》
唐代:王維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譯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綠色。高大挺直的松樹,夏季的樹蔭涼爽。牛羊無需人們去驅趕,自己會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們天真爛漫,不認識達官顯貴。
四、每當聽到《游擊隊之歌》我就會想到宋朝的李綱所說的什么詩句
每當聽到《游擊隊之歌》我就會想到宋朝的李綱所說的什么詩句
李綱
詩句如下
進退一身關社稷.英靈千古鎮湖山 。
李綱奏言欽宗:“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李綱(547年——631年)字文紀,初名李瑗,隋唐時名臣,觀州蓨(今河北景縣)人。祖父李元則,為北魏清河太守。父李制,為北周車騎大將軍。北周時,李綱為齊王宇文憲參軍,拒絕北周宣帝宇文赟誣陷宇文憲的命令,并為宇文憲收尸。隋朝時,李綱為太子洗馬,屢次規諫楊勇。楊素弄權時,李綱不肯逢迎,屢遭陷害,后隱居。隋末,遇李淵,被重用授丞相府司錄,封新昌縣公,專掌選。唐高祖李淵登基后,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典選如故。李綱屢次規諫太子李建成。后以建成愈驕縱,辭職。貞觀五年逝世,有子李少植,孫李安仁。
希望你滿意……有幫助請及時采納哦謝謝
五、每當聽到《游擊隊之歌》我就會想到宋朝的李綱所說的什么詩句
每當聽到《游擊隊之歌》我就會想到宋朝的李綱所說的什么詩句李綱詩句如下進退一身關社稷.英靈千古鎮湖山 。
李綱奏言欽宗:“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李綱(547年——631年)字文紀,初名李瑗,隋唐時名臣,觀州蓨(今河北景縣)人。祖父李元則,為北魏清河太守。
父李制,為北周車騎大將軍。北周時,李綱為齊王宇文憲參軍,拒絕北周宣帝宇文赟誣陷宇文憲的命令,并為宇文憲收尸。
隋朝時,李綱為太子洗馬,屢次規諫楊勇。楊素弄權時,李綱不肯逢迎,屢遭陷害,后隱居。
隋末,遇李淵,被重用授丞相府司錄,封新昌縣公,專掌選。唐高祖李淵登基后,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典選如故。
李綱屢次規諫太子李建成。后以建成愈驕縱,辭職。
貞觀五年逝世,有子李少植,孫李安仁。希望你滿意……有幫助請及時采納哦謝謝 。
六、贊頌李廣的詩句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是唐朝詩人盧綸(748—798或799)寫《塞下曲》,這首詩寫得如此有英武之氣。可是這首詩寫得不是唐朝的將軍而是贊美漢朝的飛將軍李廣的詩篇。
盧綸還有一首懷念李廣的詩“李陵甘此沒,惆悵漢公卿。”不止是他懷念李廣,還有很多唐朝的人都懷念飛將軍李廣。
王昌齡(698—757)《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高適(702—765)《燕歌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
嚴武(726—756)《軍城早秋》:“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假若飛將軍李廣還在,胡人哪能度過陰山?
如果當年的飛將軍李廣還在,將士們哪能征戰那么艱苦?
多么希望飛將軍李廣在呀,殺得那些胡人匹馬不留……
王勃《滕王閣序》“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