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5個應用比喻手法的詩句,并說出所用的手法和表達的情感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8分)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l)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 (2)從全詩看,作者向往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
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⑵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 ①詩的前兩聯,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
②詩的后兩聯,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系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于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解析】本題第(1)題重點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對詩眼的把握,第(2)題重點考查考生鑒賞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時,除把握全詩內容外,還要結合作者及注釋內容理解。
詩句中的動詞往往是最富表現力的。詩歌從懷古開始,如今隨蘇軾同游古代英雄爭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聯翩。
再回到現實,眼前實景,著實可愛。而今只羨慕垂釣者(隱者)。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春日即事 李彌遜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
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2)這首詩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
【答案】 12、(1)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2)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詩的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 【解析】“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是寫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機勃勃,而是殘花敗景。
“車坐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是敘事兼抒情,著力寫門前冷落。表達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悶之情。
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①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
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濁酒來排遣。 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中的“肝膽”和“閱”在這里各是什么意思?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膽:指自己的愛國之志,或對于故國的赤膽忠心。 閱:見證。
表現了作者雖已衰老,且明知復國無望,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
(4分) 【答案】 (1)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 (2)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
(意思接近即可) 4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答案】“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
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5閱讀下面的詩歌。
完成第14—16題。(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6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1分) 7.對作品賞析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從楊柳和春風。
二、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
三、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
“。
四、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出自蘇軾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出自李賀的《馬詩》
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出自薩都刺的《上進即事五首》之三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情萬事如鴻毛。出自李頎的《送陳章甫》
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出自蘇軾的《永遇樂》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卷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出自李白的《清平樂》
五、運用比喻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曹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賀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賀知章《詠柳》)
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憶江南》)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大似翻鵝毛,密如飄玉屑。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六、運用比喻詞句手法的詩句是什么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曹操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賀鑄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6)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賀知章《詠柳》)
(7)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憶江南》 白居易
(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10)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大似翻鵝毛,密如飄玉屑.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1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13)落月掛柳看懸蛛----《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注:本體有“人”與“事”,喻體為“秋鴻”與“春夢”,比喻詞是“似”與“如”.詩中運用比喻,產生了明朗的美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運用比喻的手法寫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