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專長的詩句
句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全文:
《師說》
朝代:唐代
作者: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二、關于老師的經典古詩或句子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2、一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3、為學莫重于尊師。——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4、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5、疾學在于尊師。——《呂氏春秋勸學》
?6、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
?7、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勸學》
?8、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 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9、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晉.葛洪《勤求》
?10、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2、片言之賜,皆事師也。——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13、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宋〕李覯《廣潛書》
三、求關于老師的古詩句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仰止彌高,鉆之彌堅。
桃禮不言,下自成蹊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玉壺存冰心
朱筆寫師魂
諄諄如父語
殷殷似友親
輕盈數行字
濃抹一生人
寄望后來者
成功報師尊
酬問師 唐 劉商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遠師 唐 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