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禾苗的詩句
1:
原文:一把青秧趁手青, 輕煙漠漠雨冥冥。——《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
翻譯:將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間變得青蔥。就好似農夫的手,將它染綠。天空中,飄灑著朦朧如煙的細雨。
2: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李紳·唐
翻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3:
原文:種豆耘鋤,種禾溝甽。——《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翻譯:種豆需要鋤頭,種禾苗需要溝渠。
4:
原文: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
翻譯:太陽上升的地方和下降的地方,禾苗都枯萎了。
5:
原文: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古風 李巖》金庸·當代
翻譯:每年都蝗蟲災害頻頻發生,吃的禾苗每年都不夠。
1:
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
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
2:
種豆耘鋤,種禾溝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鵠喂鷹,烹麟啖犬。
鷹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須,鷹犬相盡。
日暗天寒,禾稀豆損。
鷹犬就烹,狐兔俱哂。——《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3:
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微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浪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髏遍地積如山,業垂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班。——《古風 李巖》金庸·當代
4:
炎風來何狂?
似欲吹山倒。
狼籍樹底云,散漫屋上草。
赤日熾大爐,泥沙熱如炒。
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
二、贊美“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村喜禾花實,峰看嶺岫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
蓬萊老樹蒼云,禾黍高低,孤兔紛紜。半折殘碑。
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簡介:
孫平仲:
孔平仲,生于慶歷四年(1044),字毅父,今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進士,初授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主簿。熙寧三年(1070)后,歷任密州(今河南密縣)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秘書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贛州)騎都尉。元佑二年(1087)戶部侍郎呂公著舉薦升太常博士,后歷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點京西南路刑獄。元佑六年四月充任秘書閣校理、朝奉大夫。紹圣元年(1086),言官參劾他元佑時附和舊黨當權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陽)。又有人彈劾他不推行常倉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廣東韶關)。又因他上書辯解,再貶為惠州(今廣東惠陽)別駕,安置編管于英州(今廣東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寧元年(1102)十一月任戶部郎中,后改任僉部郎中,提舉永興路(今陜西長安)刑獄、帥鹿延(今陜西鹿縣)、環慶(今延安)等路。大觀元年(1107)黨論再起被罷官,后主管兗州景靈宮(今山東曲阜縣舊縣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李紳: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后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謚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三、有關“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禾苗”的詩句有: 1、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憫農》唐代:李紳 2、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七月》先秦:佚名 3、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馬詩二十三首》唐代:李賀 4、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田家》唐代:聶夷中 5、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戰城南》兩漢:佚名 6、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金陵懷古》唐代:許渾 7、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農父》唐代:張碧 8、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
——《羌村》唐代:杜甫 9、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杜陵叟》唐代:白居易 10、地古云物在,臺傾禾黍繁。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唐代:李白 《憫農二首》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賞: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后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
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
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后,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
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
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value=%E7%A6%BE。
四、教會詩歌田間的禾苗
1、禾苗長三尺,雨露昨夜功。
2、這個時節稻田里的禾苗開始抽穗,一大片碧綠色的海浪中開始出現了一些淺黃色的星星點點,那就是稻穗了。
3、夏天百草豐茂,獨自穿梭在田間地頭,讓自己的思想隨同滿地禾苗一起瘋長,一起開花,一起孕育秋的果實。
4、于是,我能體會到禾苗的感受,夜晚的悶熱與日照的驕陽,使她更渴念雨的洗禮。
5、春天到了,稻田里種滿了禾苗。
6、我的心卻在禾苗的身上,我知道,她渴望雨水的澆灌,因為,她的體態若不豐盈,孕育的果實就不會豐碩。
7、我喜歡看一塊塊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細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張多絨的毯子,總是激發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8、它已在禾苗的襁褓中期待了許久,終于露出了頭。
9、這場及時雨使受旱的禾苗都緩過來了。
10、雨露滋潤禾苗壯。
11、大雁翱翔成標題,禾苗舒展成字句。
12、久旱的禾苗逢甘雨。
13、禾苗枯焦。
14、他的兒子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萎了。
15、奧運會如果像一場春雨的話,不可能滋潤一棵禾苗,肯定滋潤一大片。
16、就象禾苗之于雨露,所有的關愛與扶持,點點滴滴,銘刻在心。
17、令他沮喪的是,禾苗長得太慢。
18、家里人一聽,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部都枯萎了。
19、雨后禾苗開始生長。
20、今天的雨與往日又有不同,久旱禾苗逢甘露,春雨飄然潤如油,她是農民的福音,也是自然的賜予。
五、形容露水的詩句 什么禾苗壯
1、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3、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4、露珠的身體很小,生命也很短暫,但它卻是不平凡的。當夜幕籠罩的時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嬰兒一樣滋潤著禾苗;每當黎明,它睜開那不知疲倦的眼睛,隱身于空氣中;夜晚,無聲無息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風雨那樣挾著驚雷閃電,炫耀自己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樣對一切冷酷無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暫的一生,獻給采苗,而對禾苗卻從來無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多么像我們敬愛的老師,伏案燈下夜以繼日地工作,把畢生的心血滴滴灑在孩子們的心田里。
5、小露珠外表十分美麗,所以動物們都喜歡他。其實不光小動物喜歡小露珠,植物們也喜歡小露珠.
6、小露珠反射著霞光,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連那些衰老的花草、樹木也都顯現出生機
7、小露珠反射霞光,逐漸消耗了自己的生命,滋潤了花草樹木,讓它們變得生機勃勃。
8、小露珠用自己的身體美化了植物,把鮮花嫩草打扮的格外美麗,格外俊俏。
9、露珠用自己的身體滋潤了,美化了植物,直至奉獻自己的生命,都是笑盈盈的,它那種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質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