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古代人贊美桃子的
《桃花庵歌》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愿鞠躬車馬前,但愿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個平地一個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懼讒】 唐·李白
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魏姝信鄭袖,掩袂對懷王.一惑巧言子,朱顏成死傷.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庭前晚花開】 唐·李白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
【蕭八明府堤處覓桃栽】 唐·杜甫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河陽縣里雖無數,濯錦江邊未滿園.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華陽觀桃花時招李六拾遺飲】 唐·白居易
華陽觀里仙桃發,把酒看花心自知.爭忍開時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下邽莊南桃花】 唐·白居易
村南無限桃花發,唯我多情獨自來.日暮風吹紅滿地,無人解惜為誰開.
【感月悲逝者】 唐·白居易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處曾經同望月,櫻桃樹下后堂前.
【夜惜禁中桃花,因懷錢員外】 唐·白居易
前日歸時花正紅,今夜宿時枝半空.坐惜殘芳君不見,風吹狼藉月明中.
【石榴】 唐·李商隱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小桃園】 唐·李商隱
竟日小桃園,休寒亦未暄.坐鶯當酒重,送客出墻繁.啼久艷粉薄,舞多香雪翻.猶憐未圓月,先出照黃昏.
【嘲桃】 唐·李商隱
無賴夭桃面,平時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賦得桃李無言】 唐·李商隱
夭桃花正發,秾李蕊方繁.應候非爭艷,成蹊不在言.靜中霞暗吐,香處雪潛翻.得意搖風態,含情泣露痕.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園.赤白徒自許,幽芳誰與論.
園有桃(園有桃) 詩經
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有誰知之!有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桃,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罔極.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有誰知之!有誰知之!蓋亦
桃夭(桃之夭夭) 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南家桃(南家桃樹深紅色) 元稹
南家桃樹深紅色,日照露光看不得.樹小花狂風易吹,
一夜風吹滿墻北.離人自有經時別,眼前落花心嘆息.
更待明年花滿枝,一年迢遞空相憶.
庭前桃(曾向桃源爛漫游) 韋莊
曾向桃源爛漫游,也同漁父泛仙舟.皆言洞里千株好,
未勝庭前一樹幽.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
五陵公子饒春恨,莫引香風上酒樓.
詠桃(禁苑春暉麗) 李世民
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
桃(獨有成蹊處) 李嶠
獨有成蹊處,秾華發井傍.山風凝笑臉,朝露泫啼妝.
隱士顏應改,仙人路漸長.還欣上林苑,千歲奉君王.
二、描寫桃子的詩句(最少5句)
【庭前晚花開】 唐·李白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
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 【蕭八明府堤處覓桃栽】 唐·杜甫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
河陽縣里雖無數,濯錦江邊未滿園。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三、【桃子吉祥象征桃子象征著什么】
桃子是我們最愛的水果之一,特別是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桃子豐收的季節,桃子更是最好的潤燥水果.桃子對一些疾病還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的作用,對于我們皮膚還有一定的保養作用,這樣的好的水果,首當其選是我們的最愛了.桃子不光好吃,在我們中國桃子還有一很好的喻意,平時在老年人過壽的時候,人們會擺上壽桃,喻意是長壽的意思.有許多人的家里也會掛上一個老壽星手里捧著一個大壽桃,也是代表老人家健康長壽的意思.桃子在我們中國都有哪些吉祥象征,讓我們通過以下的故事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四大名著中《西游記》很熟悉吧?這個名著中有好多精彩的片段,在古典名著《西游記》里有關于食用蟠桃能夠長壽的精彩描寫.自古以來,桃始終被作為福壽吉祥的象征.人們認為桃子是仙家的果實,吃了可以長壽,故桃又有仙桃、壽果的美稱.吃桃還有一種桃花運的說法,桃有好多的寓意.對桃的喜愛首先來自桃花,諸花之中,桃花雖然花期短,但有最完美的女性氣質,艷麗、嫵媚、飄零,無不扣人心弦,因此古人把桃花運作為男性獲得異性緣的好運,認為是天下熙熙皆有所盼的一種緣分.古人還用桃木做成桃符、桃人、桃木劍用來避邪驅怪.桃代表吉祥,桃也象征著長壽,是很早以前桃就已經有這些說法了.由于桃具有以上吉祥象征,千百年來一直被畫家、雕刻家當做吉祥象征,或畫上中堂,或雕上家居墻、具,特別在為老人祝壽時,獻上一幅壽桃畫、一件壽桃藝術品是必不可少的,老人一定會非常高興.這也是在吉祥繪畫中壽星的手中為什么總要托著一個碩大的桃子的原因.隨著人們對桃的吉祥崇拜,也增添許多對桃畫、桃雕的要求,如畫桃要畫雙不能畫單、畫的桃越多越象征壽長等,由此也折射出人民群眾熱愛生活、追求長壽的美好愿望.通過上面的故事,我們對于桃子的知識又增加了許多.原來桃子不光好吃,在它的背后還有這么多的故事.而且故事的內容都是那么的豐富多彩.桃木避邪和擺壽桃雖然是迷信的說法,但它都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我國古代的畫家齊白石不是還專門畫了關于桃子的畫嗎?原來一個小小的桃子背后還有這么多美好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了不少的知識.。
四、形容桃子熟了的詩詞
1、園有桃
先秦:佚名
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譯文
園子里的樹上結滿了鮮桃,那些甜美的果實可吃個飽。但我內心里充滿憂傷情懷,低唱著傷心曲淺呤著歌謠。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說我書呆子清高孤傲。
這些通達之人說的很對啊,但請你告訴我怎么辦為好?我內心里無盡的憂傷情懷,普天下之人你們誰能知道!你們誰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還是不要空自傷懷的好!
2、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譯文
新月彎彎如眉毛,沒有圓的意思。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殼中一樣嵌在我心中。兩朵隔墻相望的花,早晚會結成連理枝。
3、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宋代:黃庭堅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
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譯文
桃花盛開,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過天晴,春風溫暖煙靄淡淡,讓人陶醉。
山巒黛綠,水波湛藍,綠水與青山相互映襯著。歌樓酒旗飄動,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當了換酒吧。
4、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
宋代:王禹偁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
譯文
兩株桃樹和杏樹斜映著籬笆,點綴著商山團練副使的家。
5、春風
唐代:白居易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譯文
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
五、桃在古代的含義
桃在古代詩詞中的含義是:春天和茭好的事物、取喻女子、愛情、田園生活、青春易逝的生命、紅顏薄命等。
1、春天和茭好的事物。 桃花作為意象,最早出現于作為文學源頭的《詩經》中。
以桃花起興,描寫了女子出嫁的熱鬧場景。桃花盛開的時節是三、四月份。
因此詩中女子出嫁的時間正是春意盎然之時。桃花在詩中雖僅用于襯托女子的容顏。
卻因此而獲得更為豐富的意蘊。它象征著春天和茭好的事物。
《國風·周南·桃夭》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釋義: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
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協手家和睦。
2、取喻女子。 同時由于詩中女子出嫁于桃花絢爛盛開的時節,所以以后提起桃花人們就會將它和女子聯系起來。
后代詩歌中大量以花喻女人的想象來源于此。 《中山孺子妾歌》唐代:李白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見珍。
雖然不如延年妹,亦是當時絕世人。 桃李出深井,花艷驚上春。
一貴復一賤,關天豈由身。 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
戚姬髡發入舂市,萬古共悲辛。 釋義: 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憑著美麗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寵愛。
雖然說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當時的絕色佳人。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樹和李樹,花開在初春季節,分外艷麗。
一貴一賤,自己怎么能夠決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 芙蓉花在寒意漸深的秋霜季節里漸漸老去凋零,美人的團扇很久不用,已經落滿了灰塵。
戚夫人在高祖時曾是多么得寵,卻落得髡發入舂市的悲慘下場。萬古以來,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樣的啊! 3、愛情。
同時,春天對上古的年輕男女來說也是談情說愛的黃金季節,《桃夭》明顯保留了上古婚姻這一習俗,桃花作為婚愛時令的產物,成為愛情的隱秘象征。 《題都城南莊》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釋義: 去年春天,在這戶人家里,我看見那美麗的臉龐和桃花互相襯托,顯得分外紅潤。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4、田園生活。
盂柴在《本事詩》有云:“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釋義:獨自到京城南郊游玩。看見一所莊院,占地只一畝,鮮花和樹木叢生,寂靜得仿佛沒有人)”。
這里面,不免有《桃花源記》的影子。可見桃花源的理想對傳統文人來說已是影響頗深。
“桃花笑春風(釋義:桃花開放,迎接春天)”,使人聯想到的是溫馨恬靜的田園生活。 《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閑居》唐代: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朝煙 一作: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釋義: 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閑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5、青春易逝的生命。
桃花意象的內蘊被進一步引申,出現了很多與之相關的子意象。桃樹由于三年可結實,七年便老化,樹齡不長,所以被古人稱為“短命花”。
這一特性被詩人賦予青春易逝的生命飄零感。 如唐李賀《將進酒》中將時光的幻滅寫得凄美之至。
當遽然而逝的生命意味和桃花所隱喻的女子形象聯系在一起時,桃花便成為紅顏易老或紅顏薄命的憂傷嘆息。 《將進酒》唐代:李賀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釋義: 酒杯用的是琉璃鐘,酒是琥珀色的,還有珠紅的。經過烹、炮的馬肉(龍)和雄雉(鳳)拿到口中吃的時候,還能聽到油脂被燒烤時的油爆聲,像是在哭泣。
用綾羅錦繡做的帷幕中充滿了香氣。羅幃之中,除了食品與酒的香氣外,還有白齒的歌伎的吟唱和細腰的舞女和著龍笛的吹奏、鼉鼓的敲擊在舞蹈。
宴飲的時間是一個春天的黃昏,他們已歡樂終日了,他們飲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時光。桃花被鼓聲震散了,被舞袖拂亂了,落如紅雨,他們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費了。
我奉勸你們要像他們那樣,終日喝個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們喝光,酒鬼劉伶墳上已經無酒可灑了!。
六、桃子吉祥象征 桃子象征著什么
在中國,桃子是“壽桃”,代表長壽,是健康幸福的祝福。
另外,中國民間視桃子為避邪之物。“桃,鬼所畏也”;“桃者,邪所惡”;“桃,所以逃兇也”。這里的“鬼”、“邪”、“兇”是疾病、災難、厄運的代名詞,佩戴桃子據說可以避免這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尤其是小孩、老人等體制比較差的人群,民間常以佩戴桃子來祈求呵護避邪。
此外,桃子的外形跟心的形狀很相似,并且,《詩經》里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男歡女愛描寫,所以,戀愛中的男女,送對方桃形珠寶,是以心相許,兩情相悅的表示。
擴展資料:
關于桃子,在中國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在傳說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實。吃了頭等大桃,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體健身輕”。正因為此,桃子被稱為“仙桃”、“壽桃”。在《西游記》里,天官里的王母娘娘做壽時,就曾設蟠桃盛會招待群仙。這雖然是神話,也說明桃決非一般水果可比。至于齊天大圣孫悟空,以及他的子孫們,均是以桃子為糧食。
民間年畫上的老壽星,手里總是拿著桃--“壽桃”,過生日做壽時要蒸桃形的饅頭,或實心、或空心里面填餡,做成圓饅頭狀,在頂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從上至下軋出一個桃形槽來,將桃尖略微彎曲,再染成紅色,上籠蒸熟,“壽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獻給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不但桃有仙緣,連桃木都有神靈,而且她在民間的威望比桃還大。早在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記載,一切妖魔鬼怪見了都逃之夭夭。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桃 (薔薇科桃屬植物)
七、桃代表什么意思
文化中,桃是一個多義的象征體系。
在人們的文化觀念中,桃蘊含著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著生育、吉祥、長壽的民俗象征意義。 桃是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
果肉有白色和黃色的,桃有多種品種,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實是扁盤狀;“碧桃”是觀賞花用桃樹,有多種形式的花瓣。 原產中國,各省區廣泛栽培。
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
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魏風》所指系今日黃河以北以及山西廣大地區,園中種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為園,則表明已有一定的種植規模。
其他古籍如《管子》、《尚書》、《韓非子》、《山海經》、《呂氏春秋》等都有關于桃樹的記載,表明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都已遍植桃樹。《禮記》中還說當時已把桃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棗)之一。
拓展資料: 中國最早記載桃樹品種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紀《爾雅·釋草篇》:“旄(音矛),冬桃;榹(音四),山桃。”《西京雜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貢獻的異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緗核桃、金城桃、綺蒂桃、柴文桃、霜桃等桃樹品種。
至公元三世紀郭義恭著《廣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赤桃”。 隨著嫁接和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桃樹品種變異百出,琳瑯滿目,公元六世紀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桃樹品種有近二十個,宋代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光洛陽一地就有桃樹品種三十多個,明代王象晉著《群芳譜》中,桃樹品種有四十多個。
訖今,“桃李遍天下”。 全世界近百個國家種植桃樹,產桃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還有美國、日本和意大利。
得益于悠久的種植歷史、遼闊的種植區域,中國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培育出了絢麗多姿的桃樹品種,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幾乎遍植桃樹。據統計,起源于中國的桃樹品種可達上千個。
八、桃子代表什么
好像只是習慣而已 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正是春華秋實,一年辛勤勞動結出豐碩果實的季節。屆時家家都要置辦佳肴美酒,懷著豐收的喜悅,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于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吃鴨子
我國云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為了紀念以游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吃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后,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月圓人也圓
月餅傳說小貼士
有人以為吃月餅和送月餅,自古以來就與中秋節有關。其實, 情況并非如此。初唐時,原來農歷八月只有初一是節日,而無十五這個節日。相傳,后來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宮,這樣民間才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
到了中唐,人們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樓觀月,而當時還沒有月餅出現。說到月餅的出現最早是在南宋的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那時的月餅與現代月餅亦大不相同,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系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食和贈于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休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 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關于月餅的制作技術,在明代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一些月餅的餅面上,已出現“月中蟾兔”之類的裝飾圖案。其設計之精良,構圖之美妙,花紋之靈細,使人獲得藝術享受,既充分體現了月餅制 作者的匠心獨運,也反映了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