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諷刺輕浮女子的詩句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亦解晴。
——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 釋義:轉眼間三更了,外面有很多國家大事,女人去只關心自己。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 釋義:云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 釋義: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志,仿佛聽到了黃帝成池優美的樂聲。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 釋義:被貶南荒雖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這次遠游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 釋義:形容女子不知道亡國的仇恨。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
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 釋義: 碧玉雖無傾國傾城之貌,卻有夫君的愛,夫君的寵。
后人用小家碧玉來指美麗年輕的女子。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釋義: 碧玉十六歲時,愛上有錢郎,兩人情愛繾綣的畫面。
婦有長舌﹐維厲之階。——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釋義:那個女人舌頭長,這是惹事的禍根。
——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嘗聞秦地西風雨, 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 麥場高處望云開。——出自.詩經 《詩.大雅.瞻卬》 釋義:曾經聽說秦地(今陜西一帶)刮起西風就會下雨,西風啊,你什么時候回去啊?頭發花白的老農久久站立在麥場的高處。
、《馬嵬》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釋義:恐怕他們的今生,緣分已盡,而來世,尚且未知。相守與分離,有與誰知。
回想明皇當年,暫駐馬嵬,空聞金沱聲,不見宮室繁華.短短幾夕間,物是人非,斗轉星移。豈料玉顏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軍怒斬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長生殿嗤笑牛郎織女的天。
誰料,竟然連牛郎織女也不如。 想來,天子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人都無法保護。
二、形容人輕浮的詞語
1.馬大哈----輕浮而粗心大意的人。
2.刁聲浪氣----形容說話裝腔作勢,語調輕浮。
3.飛揚浮躁----輕浮急躁。
4.長安少年----舊指都城里豪奢輕狂的貴家子弟。
5.元輕白俗----元:指元稹;白:指白居易。泛指文筆粗俗淺近,輕浮靡麗。
6.云心水性----指女子作風輕浮,愛情不專一。
7.白俗元輕----白:指白居易;元:指元稹。泛指文筆粗俗淺近,輕浮靡麗。
8.吊兒浪蕩----浪蕩:放浪。形容散漫放浪。
9.品頭評足----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對人對事任意挑剔。
10.評頭論腳----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任意挑剔。同“評頭品足”。
11.評頭論足----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任意挑剔。
12.評頭品足----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任意挑剔。
13.倡情冶思----冶蕩輕佻的情思。
三、關于“離散輕浮風流”的詩句有哪些
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2.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4.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杜甫《石壕吏》
5.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亦解晴。曹植《善哉行》
6.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8.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無題六首其三》
10.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四、關于離散輕浮風流的詩句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杜甫《石壕吏》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亦解晴。
曹植《善哉行》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無題六首其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