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十九首中體現仕途失意的詩有那幾首
古詩十九首中體現仕途失意的詩一共有2首,分別是:
1.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2.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3.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五言詩。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為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又稱《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藝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同時,《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的《詩品》贊頌它“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4. 《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
1. 《行行重行行》
2. 《青青河畔草》
3. 《青青陵上柏》
4. 《今日良宴會》
5. 《西北有高樓》
6. 《涉江采芙蓉》
7. 《明月皎夜光》
8. 《冉冉孤生竹》
9. 《庭中有奇樹》
10. 《迢迢牽牛星》
11. 《回車駕言邁》
12. 《東城高且長》
13. 《驅車上東門》
14. 《去者日以疏》
15. 《生年不滿百》
16. 《凜凜歲云暮》
17. 《孟冬寒氣至》
18. 《客從遠方來》
19. 《明月何皎皎》
20. 思想內容
《古詩十九首》主要是反映當時中下層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思想內容比較復雜,大抵可分為兩類類是寫游子思婦的相思離別之苦。
21. 抒發仕途碰壁后產生的人生苦悶和厭世情緒,是《古詩十九首》中游子詩的共同主題思想。這類詩普遍寫到人生寄世,如同行客,壽命短促,而窮賤坎坷。由此引出的不同處世態度,則構成各詩的具體主題。這些詩毫無壯志豪情,詩中主人公們地位卑賤而熱衷功名,羨慕富貴。他們追求功名富貴的熱望破滅了,變得心灰意懶,厭世棄仕。他們的達觀、嬉笑、哀鳴、怨憤,甚至頹廢放蕩,實則都是在政治上失望至于絕望的種種病態心理的表露。
《古詩十九首》中抒寫離別相思的詩,大多是思婦閨怨,但也有游子鄉愁。這類詩的共同主題思想是表達離恨之苦,希望夫妻團聚,怨恨虛度青春。由于作者們取材和側重點不同,因而諸詩各有具體主題。這些詩,實質上是祈求社會安定,家室團聚,能過正常的恩愛夫妻生活。然而由于政治混亂,社會不安,這樣的愿望往往難以實現,因而這些詩都流露著濃厚的感傷情調,蘊含著對當時社會政治的深刻不滿。
參考資料
互動百科:http://**wiki/%E3%80%8A%E5%8F%A4%E8%AF%97%E5%8D%81%E4%B9%9D%E9%A6%96%E3%80%8B
二、說古代詩人仕途失意了以后文章才顯出色的詩句,最后好像叫什么‘詞
朋友要找的文句,可能是“窮而后工”.這個意思最早是宋代歐陽修說出來的,他在給好友梅堯臣(字圣俞)寫的墓志銘《梅圣俞墓志銘并序》(載歐陽修《居士集》卷三十三)中,備述梅堯臣的一生,如何困頓不通,窮愁感憤,但他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于物,至其窮愁感憤,有所罵譏笑謔,一發於詩”.梅圣俞的詩文,“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馀,益老以勁.”歐陽修最后說:“余嘗論其詩曰: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圣俞以為知言.”在梅堯臣墓志銘的銘文中,歐陽修寫道:“不戚其窮,不困其鳴,不躓于艱,不履于傾.養其和平,以發厥聲,震越渾鍠,眾聽以驚.”一個人,不因自己個人的境遇而閉住自己的嘴巴,也不因生活的困頓而跌倒沉淪.涵養他的和平之氣,發出宏大震蕩的聲音,讓聽到的人都震驚了.這可以說是“窮而后工”的注腳.其后,歐陽修編訂梅堯臣的詩集,為之作序,更深入闡述了這個思想,全文錄制在下面:《梅圣俞詩集序》(載歐陽修《居士集》卷四十二)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巔水涯,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於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輒抑於有司,困於州縣,幾十馀年.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郁其所畜,不得奮見於事業.其家宛陵,幼習於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旣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於世.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於詩而發之.故其平生所作於詩尤多.世旣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於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詩旣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于吳興已來所作,次為十卷.予嘗嗜圣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旣哭而銘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馀篇,并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嗚呼!吾於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云.廬陵歐陽修序.“窮而后工”的思想,后來被許多文人演繹,也對此有很多不同的評論.寫到詩中的,例如宋 蘇軾《東坡詩集注》卷八《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之一:共為竹林會,身與孤鴻輕.秀語出寒餓,身窮詩乃亨.又如清 吳省欽《白華前稿》卷三十九《過衛輝與璞庵別處》: 林泉左右轍交通,曾記相逢雨涕中.事到眞窮天必佑,詩令共妒句方工.登樓客思偕王粲,贊府蠻音近郝隆.安得今年霏雪處,與君歸轡并花驄.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古人之所謂“窮”,不是指錢財方面的匱乏,而是指境遇方面的不能亨通,也就是朋友提問中說到的“仕途失意”.再說明一點:歐陽修的《居士集》,查閱《歐陽文忠公集》可見. 感到前面幾位的答案和推薦答案似乎都不太切合提問者的意思,故冒昧做了些查閱的工作在此,但古人文集中確實查不到“詞方工”這樣的詩句.謹啟.。
三、安慰官場失意人的詩句有哪些
1、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意思:同樣都是淪落世間的人,既然相逢,無論先前是否認識,都會同病相憐,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識呢?
2、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意思: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后才享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
3、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意思: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4、杜甫:“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意思:命太好的人寫不出好的文章,地獄里的鬼怪喜歡人們犯過錯,(死后下地獄)。實際上是杜甫當時的憤激之詞。
5、屈原:“茍余心之端直兮 ,雖僻遠其何傷。”
意思: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