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什么意思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意思是: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后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余。”
趕不上前面的崔杜,卻超過了后面的羅趙。
【例子】有些地方我不如人,但有些地方人不如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語法】作主語、分句;用于甘居中游的思想
【近義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反義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擴展資料
1、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近義詞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解釋】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沒有錯誤。
【出處】清·李寶嘉《晚清文學叢鈔·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例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無所作為的體現。
【語法】作謂語、分句;形容甘心無所作為
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反義詞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解釋】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例子】、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語法】作謂語、狀語;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績還要努力,含褒義。
二、作文思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成語說的是一種不前不后的甘居中
一 列舉現象:社會上不同的人抱有各種不同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
1學生:成績滿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在職者:工作滿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領導者:政績滿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二評議滿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現象,指出其實質,提出自己的觀點:表面看起來是知足常樂,實際上是不思進取,居安不思危,結果會導致成績落后,工作消極,政績平庸。
三舉例論證這個觀點。 1古代的 帝王因自我陶醉歌舞升平沒有憂患意識而滅亡的事例。
2現代的 碌碌無為而導致下崗的人的事例。 3正面的事例:害怕落后,努力進取者獲得成功的事例 四歸納總結,重申自己的觀點。